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羌姆概说"羌姆"又名"金刚舞",是在藏传佛教寺院祭祀性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学者通常认为,羌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叶西藏桑耶寺落成之时演出的镇魔酬神、驱鬼辟邪的乐舞。此后经过代代传承,羌姆的内容逐步丰富,艺术形式进一步规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乐舞。羌姆被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采用,形成不同的流派,并且逐渐在很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2.
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藏面汉,僻居岷江河谷的羌民族,一度保留着原始宗教文化信仰,其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基调,释比文化为核心,白石信仰为表征形式,神林祭拜为超越途径,在汶川地震灾后文化重建之际,归纳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特点,可系统呈现羌民族宗教文化独特的信仰体系,阐明羌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规律,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做出努力,以献祭古羌民族。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苏东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以及各色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破产,柄谷行人提出了"重建共产主义形而上学"的理论号召。为此,柄谷主张清理出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地基:一方面要扫除苏东社会主义运动当中所存在的理论误区,即对劳动价值论的形而上学理解;另一方面必须揭示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意识形态性,柄谷将西方经济学理论归结为"使用价值-经验论"或"货币-信用-经验论"。但最后柄谷并没有回到马克思本人,而是将他的"共产主义形而上学"嫁接在"死亡本能"等精神分析概念上,于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就暴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在藏传佛教文化中,莲花生大师吉日法会从九世纪一直传承到今天,其内容和形式依据佛语和伏藏源远流长,本文就莲花生大师"初十吉日"法会及"古鲁羌姆"法会的缘起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羌人信奉"万物有灵",除了众所周知的白石崇拜,神圣或灵异植物信仰亦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考察羌族民间信仰可知,杉树尤其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圣植物;杉木崇拜在尔玛村寨民俗中可谓无处不在,跟其族群生活、族群传统以及族群观念有深层次关联。结合文献与田野、历史与现实,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解读之,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西部民族迁徙走廊上的羌民族及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羌绣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产生的民族民间工艺,其独特的构图和色彩都是其文化特征的符号表达。羌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十分丰富的图形体系。这些羌绣图案具有清秀雅致、刚健淳朴、绚烂多彩的美学特征。羌绣图形蕴含着羌族人民赞美生活、追求幸福的情感,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可以为现代设计视觉语言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相似文献   

7.
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描绘了岷江上游古羌人迁徙的历史图景,是我们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观察,神话史诗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羌人的宗教信仰习俗相关,神话史诗的情节内容与古羌人的信仰心理密切相连.通过对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的文化解读,对追忆古羌民族迁徙历史图景与信仰心理、保护其珍贵的文化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原本是牧民之称号,“戎”是农耕民之称号。“羌”是牛羊崇拜和信仰的组合体,代表了羌人对牛羊神灵的自然崇拜。羌族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是多神崇拜。羌绣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及本民族的图腾纹样为常用的题材,是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在手工艺术上的反映,表达了羌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心情。 赵晓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9月,爱德基金会与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合作开启"爱德国际仁谷项目",经过五年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爱德国际仁谷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型机构,拥有100余人的跨专业团队。南京的林爷爷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和老伴秦奶奶拍摄一组婚纱照,弥补一下年轻时候的缺憾。他们没想到这个心愿在爱德仁谷颐养院里实现了。一大早,特邀的化妆师、摄影师,还有几位志愿者就都  相似文献   

10.
正那一年,美丽的楼兰女孩马羌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心爱的恋人,看着他随着马队向西而去,消失在漫漫黄沙深处。在随后的日子里,马羌陷入了长久的思念牵挂中。别后的时光那么长,相距的道路那么远,而交通不便,书信稀薄,更是让热恋中的女孩心中千折百回,辗转反侧。于是这女孩用汉语写了封信。在信中,她写道:"取别之后,便尔西迈,相见无缘,书问疏简;每念兹对,不舍心怀,情用劳结。"短短数语,想念与深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有展演羌姆或金刚法舞的历史传统,但由于各教派的基本教义和所供奉的本尊的不同以及各地域的宗教文化的差异而生成了藏传佛教羌姆表演的多元性、多层性特点。本文主要解读我们在这两年内调查和跟踪的格瓦彭措桑木丹林的羌姆表演的仪式程序和象征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密咒师和普通民众对羌姆仪式持有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12.
心理战拾零     
心理战又称心战,它是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刺激敌人,使其产生紧张、恐惧、惊慌、疲惫、疑虑、动摇、疏忽等失常心理反应,进而削弱敌军战斗力的一种特殊作战方式。 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呼?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该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早的心理战战例之一。三国时代,蜀将马谡向丞相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这条原则至今仍有价值,因为心理战在特定的战场条件下往往能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的效果。 然而任凭汉军嗓音如何悠扬婉转,声波只能传  相似文献   

13.
<正>“羌姆”由藏文音译而来,是对藏传佛教寺院仪式表演的一种口语称呼,汉译为“蹦跳”“足蹈”。羌姆一词无明确的藏文释义,泛释“跳舞”。[1]有学者释羌姆为“消灭”。[2]由于长期约定俗成的沿用,羌姆已成为藏传佛教乐舞的专用名词。[3]将“足蹈”“消灭”等释义结合起来看,这种仪式表演显然具有一定的原始巫术色彩。羌姆表演中,舞者除佩戴骨骸鬼卒等首具外,还会穿着华丽鲜艳的大袖长袍,尤其是在表演主尊和护法神时,则会穿着羌姆袍,又叫跳神袍,藏语为“朴嘎”。  相似文献   

14.
东汉章帝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带领数量有限的汉军纵横于西域各国之间,立志要完成开通西域的伟业。班超准备进攻叛乱的龟兹国,但依靠手下仅有的一千多汉军显然是不够的。当时乌孙兵强马牡,和汉朝关系也不错,为了能从乌孙借兵,班超上书请求朝廷招抚慰问他们。章帝同意了班超的要求,命令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回国,并携带了大量精致的丝织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乌孙国王。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武汉举行,为迎接军运会的到来,武汉遵循"满足赛事需求、方便组织运行、体现绿色生态、益于赛后利用"基本原则,大力开展大型军运会场馆建设与改造。文章从军运会场馆意境特征出发,着重探讨了军运会场馆的功能性、文脉性、生态性、雕塑性和氛围性意境营造,为以后大型体育场馆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玄奘的老师胜军居士立一比量:"诸大乘经皆佛说(宗);两俱极成、非诸佛语所不摄故(因);如《增一》等阿笈摩(喻)。"玄奘法师从小乘萨婆多部以及该派别的代表作《阿毗达磨发智论》的角度,对胜军的因支展开辩难,认为胜军比量的"因支"犯了"两俱不成""随一不成""自不定"等过失,应将因支的"两俱"改为"自许",以避免过失。笔者认为,胜军比量的关键在于"喻支"所列举的《增一阿含经》,该经有三乘佛教的记载,还有小乘人在听闻大乘佛法时对大乘名相的纪录。大乘佛法含摄并且超越小乘佛教的理论体系,真正通达小乘佛理的信徒会承认大乘佛教不是"非佛语"所能含摄。大小乘"两俱极成",认可大乘是佛说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省西部藏羌民族聚集区的实地调研,研究四川西部地区藏羌民族建筑的艺术特征,分析藏羌民族建筑艺术的传承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民族建筑艺术传承与更新的思路,以期推动民族建筑艺术的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圣灵抵抗军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活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反政府武装之一。它是乌干达北方阿乔利人传统巫医信仰下的产物。巫医科尼将自己作为本族利益的捍卫者,于1986年组建了圣灵抵抗军。他综合运用神秘主义、心理暗示、道德宣教及恐怖手段,将建立以"十诫"为基础的神权国家作为圣灵抵抗军的追求目标。圣灵抵抗军已成为中部非洲地区恢复和平、实现和解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神舞面具艺术探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神舞面具的缘起、发展源流、种类型制、表现的内容与象征内涵、审美寄托、艺术风格特色、制作的形式美等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巴哈欧拉1863年离开巴格达,公开巴哈伊教前的早期作品,神秘主义色彩浓厚.重要的有巴哈欧拉称之为"最神秘的作品"--<七谷书简>、 "天启神秘中的宝藏"--<隐言经>、还包括<四谷书>、 <确信之道>和<神圣奥妙之精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