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2,(4):1
4月2日,当代中国佛教领袖、佛界泰斗、禅门尊宿本焕长老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有关党政领导、社会贤达和两岸四地佛教界高度关注,以各种方式对这位世纪老人表示悼念、追思,其规模之大,规格与评价之高,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实属罕见。弘法寺出现的"鹏城空巷送生佛"的吊唁情景,与其说是一件丧事,  相似文献   

2.
李建国 《天风》1995,(12):26-27
在各地教会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异口同声地讲到,要“坚决抵制和防止外来异端邪说的渗透影响”。所以,在教会中往往是以防外为主,而忽视了来自教会内部的异端邪说的孽生暗长。在许多程度上,来自教会内部的异端邪说要比外来的异端邪说的影响还要大,且根深蒂固。等到明显露出来就已在信徒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哲学界,关于内因和外因的问题,似乎有一些分岐的意见,特别是关于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确定内外的界限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否起着决定作用的问题,争论较多。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想谈一谈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整个宇宙,其大无外。宇宙中无数个别事物的自已运动及相互之间作用着的原因,对整个宇宙说来,无非是宇宙本身的种种矛盾的运动形态。除非承认引起宇宙运动的乃是上帝的“第一个冲击”,那么,对整个宇宙说来,根本无所谓外因;而其种种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新阶段,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对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宗教工作的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宗教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用十六大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从战略高度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民族宗教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及其对我国带…  相似文献   

5.
积极内群关注的来源:群内还是群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己所属群体(内群)的积极评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往的研究一致认为这种积极评价是与外群比较的结果,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内群偏爱.近来研究者发现,不跟外群比较,群体成员也会产生对内群的积极评价即积极内群关注.在介绍和评价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古汉语,指的就是上古(先秦两汉)汉语。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区分古汉语的内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外动词(及物动词)的问题。对于如何区分汉语动词的内动和外动的问题,语法学家的意见是不一致的。马建忠说: 凡动字之行仍存乎发者之内者,曰“内动字”,省曰“内动”。凡动字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省曰“外动”。不难看出,马氏区分动词的内动和外动是从动词的意义出发的。这种区别法要碰到一些  相似文献   

7.
关于古代术数中内算与外算易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中的内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内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内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德里达的文字学思想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很深的思想关系,它们都强调区别是语言系统的根本原则.这种相似性使得有些学者提出,德里达所谓区-别的思想不过是索绪尔区别(或差别)原则的改头换面,并批评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式解读是将自己的思想从外部强加给索绪尔文本的结果,根本没有文本根据.因此,如何看待德里达对索绪尔结构主义思想的解读,将关系到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思想区别以及德里达解读本身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探测词再认范式的变式,考察了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实验1发现,当给个体呈现既隐含特质又隐含情境的行为句子时,个体既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又进行自发情境推理。实验2表明,内、外归因的个体均能够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和自发情境推理,但内归因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无显著差异,而外归因个体的自发情境推理强于自发特质推理。  相似文献   

11.
<正> 儒家人文主义从群体的批判的自我意识这个层面来理解,从孔子、孟子所认识和掌握的时代精神来诠释,主要是对人的问题的穷究底蕴的思考,心性问题是其思考的核心之一。所谓心性之学,简言之是关于人的本心、本性的整体性学说。它以道德理性对人的生理现象(生命、食色)、心理现象(知识、情感、意志)、伦理现象(仁、义、礼、智、信)进行自我调整和超越,以凸显人的道德生命和自我价值,而发展为心性本体的道德形上学。凡是哲学都是讲人或包含人的内容的,都是讲现实世界或包含现实世界内涵的,脱离人和现实世界的内容,何以讲哲学?然而哲学形上学存在论(本体论)把人抽象化而失落了人,把人的现实世界的矛盾抽象化而瓦解了人的现实世界,这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作为哲学形上学本体论所蕴涵的直觉本体思维方式,是一种从抽象原则出发而走向空虚玄想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伦理和道德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在古人的心目中,伦理是指人伦关系的次序、条理和道理,它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的天地宇宙法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的体现。它以人伦关系为对象,表现处于一定人伦关系中双方互为主客体的相应规定,即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当然它更强调这种关系的主从属性,后来便明确规定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相似文献   

13.
方巍 《学海》2008,21(2):31-41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农民工的实地访谈发现,移徙工人在城市就业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制度性的排斥,而且也遭到非制度性的排斥.这种制度性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为体制性的排斥、规范性的排斥和执行性的排斥;非制度性的排斥既来自于城市市民,也源自于农民工群体内部的竞争性排斥和强权性排斥.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西尔弗提出的社会排斥范式的表现形式.作者认为,中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受到的社会排斥符合垄断性排斥范式的特点,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类似于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14,(7):69-69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创建于宋宣和年间,大兴于明永乐年间,素有"紫霄福地"、"云外清都"之称。紫霄宫是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常住道众72人。近年来,武当山紫霄宫在宫观管理工作中,以强化道风道纪管理为重点,重申传统威仪,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认真、扎实地开展创建和谐宫观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内/外参照模型在理论上同时考虑了社会比较和维度比较两种比较方式在建构个体学业自我概念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对内/外参照模型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跨文化一致性检验;提出了维度比较理论;与大鱼小池效应相整合。这些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概念具有学科特异性,研究者要更加注重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它学业变量的学科特异性研究,并加强内/外参照模型的调节因素研究,教师及家长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比较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7,(5):87-94
本文讨论了西方早期社会调查的"内在"和"外在"状况,阐释了这两条线索背后的理论史的问题。本文认为,从西方社会调查的政治与社会处境的研究来看,将早期社会调查仅仅视为对社会失序的批判性回应,忽略了早期社会调查与国家理性以及与早期社会科学的复杂的关联。从西方社会调查在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来看,将早期社会调查视为通向专业化学科知识的一环,既忽视了所谓专业化的历史节点,也忽视了现代社会科学追求规范秩序的意涵,同时简化了社会科学形成过程中的知识生态的复杂性。本文最后简述了这两个思路如何可能与反思中国早期社会研究的工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语文学业自我概念量表、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1515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语文-数学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符合内/外参照模型(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I/EM);(2)掌握回避对I/EM的维度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掌握回避得分越高越易受维度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更明显;(3)成绩回避对I/EM的社会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成绩回避得分越高越不易受社会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更明显。本研究揭示了持有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中的差异,对引导初中生建构积极学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初期教会的福音对象从犹太人扩至外邦人的转变,使徒彼得的观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彼得之所以有这样的看见,是源于神用特殊的方法让彼得明白上帝救恩计划的美意,那就是彼得魂游象外的经历。《使徒行传》中有两次提到了彼得的魂游象外,一是对彼得该经历的  相似文献   

19.
学诚 《法音》2008,(5):22-24,25-38
一、认识学修常见误区,建立学佛正确知见怎样学佛好?怎样才是修行?如何弘扬佛法?对这些问题,学佛久的人都会有一些认识和想法。如果这些认识似是而非、想法不切实际,学修就容易陷入误区,学佛可能偏差,修行难以成就,不能广弘佛法,这当然是不理想的。怎么避免和超越呢?先要认识学修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内圣外王”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它虽出自《庄子》一书 ,但这一观念却非道家所独有 ,而是为各家津津乐道。冯友兰在《新原道·绪论》中曾说 :“在中国哲学中 ,无论哪一派哪一家 ,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与外王》 (云南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一书的作者崔永东博士由此思路出发 ,考察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格观 ,认为“内圣外王”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模式 ,各家各派均以此作为其人格设计的基本架构和理想目标 ,但各家各派对其内涵的界定又有所不同。大致说来 ,儒家、墨家和法家三家的“内圣”是从事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