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位国王有洁癖,他最害怕自己的鞋底沾上泥土,于是命令大臣,把整个国家的道路都用布覆盖上。大臣开始组织人力丈量全国的道路,结论是,覆盖全国所有的路,需要20万工匠不停地工作50年,而全国的人口也不过50万。大臣心急如焚,向国王痛陈利弊,说弄不好会亡国。国王一怒,将大臣处死。国王又派另一个大臣来办此事,结果这个大臣很容易就解决了此事,用布给国王做了一副鞋套。后一个大臣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思维从路转到国王的脚上,天大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故事,说是印度的一个国王造了一张床,床的长度是按印度国民的平均身高来设计的。国王很喜欢那张华丽的床。一天,国王叫一个士兵来睡那张床,结果那个士兵的身体比床长了一节,国王很不高兴,叫人把长的那节砍掉了。第二天,国王叫另一个士兵来睡那张床,这个士兵的身体又比床短了一节,国王于是叫人一起拉士兵的头和脚,要一直拉到和床一样长为止,生生地将那个士兵折磨死了。听了这个故事,你肯定认为这个印度国王很残暴。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床,如果别人符合自己心里的床就很OK,但如果不符合则会坚决抵制,于是矛盾产生了,争吵甚至打…  相似文献   

3.
一把椅子     
正主人擦窗户时,把一把椅子放到桌子上忘了搬下来。结果这把椅子骄傲得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现在在这栋房子里最重要!"他满脸傲慢地说。于是他就吩咐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叫他国王的宝座。一只苍蝇听完他的话,落到了椅子上,说:"既然这是国王  相似文献   

4.
传说,阿凡提经常捉弄欺压穷人的人,就连国王也不例外。这使国王非常生气,于是国王想借机除掉他。他找了一个理由,把阿凡提抓到宫里。在处死阿凡提前,国王让人分别在两个纸片上各写上一个“死”字,团成纸团,放到匣子中。然后国王惺惺惺地对阿凡提说:“尊敬的阿凡提,看在真主的面上,让你碰碰生死的运气。匣子里有写着‘生’或者‘死’两个阄,你可以任意摸出一个。摸出‘生’就放掉你,摸出‘死’就绞死你。清你动手吧!”国王“嘿”“嘿”奸笑着,觉得既表现了自己的仁慈,又达到了置阿凡提于死地的目的,不由洋洋自得。阿凡提敏锐…  相似文献   

5.
雪花的启示     
赵明冬 《天风》2006,(5):43
“人的脚步为耶和华所定;人岂能明白自己的路呢?”(箴20:24) 人生活在世上,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事情,是苦?还是乐?更不知道自己的寿命能有多长。但是,人们却可以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人喜欢看重一切,有的人常常看淡一切。有的人喜欢开开心心,有的人不免悲悲凄凄。有的人想做自己的事,有的人想为别人做事。有的人忙碌一生,结果都不知道为何而忙碌。有的人具备着良好的思考能力,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相似文献   

6.
正1大部分病是可以靠基本功诊断的近几十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很多过去诊断不清楚的病,现在都能诊断得清清楚楚,另外,治疗也比过去好多了。但目前临床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很让人担心,那就是诊断的基本功丢了,临床思维没有了。有的病,其实只要询问病史,做一下体格检查,就能诊断出来,但现在有的医生看病,和病人没说几句话,就要病人做一大堆检查,然后根据检查阳性的报告做出诊断,这是要误事的,一些很普通  相似文献   

7.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印度,大臣西萨·班·达依尔把自己发明的象棋献于舍罕国王.这棋盘上有64个格子,棋子上刻有皇帝、皇后、车、马等字样,走起来变化无穷百玩不厌.舍罕国王非常高兴,想对达依尔有所奖赏,问他要点什么.达依尔对国王说:“陛下,我的要求很简单,只希望在这个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上放上一粒麦子,第2格放上两粒,第3格放上4粒,如此将64格放满,然后把这些麦子送给我就心满意足了.”国王听了觉得这事好办,立即吩咐粮食大臣筹办.粮食大臣接到指令后细心算了一下,大惊失色,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日常的交谈中,常会把信仰之旅比作走十字架的道路,这是很形象、很真实的。因此,当我们准备走这条路或是已经立志奉献准备继续走这条路的人应多有一份思想,首先应该认清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相似文献   

9.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代,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净乐国。那里的国王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国王看到全国臣民都很爱戴他,心中无比高兴,想很好地栽培儿子,把王位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召来最好的文臣武将来教王子读书习武,还派了许多仆人伺候王子。王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便专心致志地攻读诗书,操练武艺。不出数年,便学得满腹诗文,练就浑身武艺。眼看王位有了继承人,国王和皇后心中甚是欢悦。不料人各有志。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不觉中,查理现在已不再是孤单脆弱的人了;这个懂得什么是希望的小女孩已经给他增添了一分勇气。他决不会有很大作为的,却还能够去从事法兰西有待于他的事业-加冕为王。我们将看到不久以后他就将她忘掉,他仅仅把她当作一件工具而已。贵族们、士兵们开始相信她了。贞德从人众中辨认出查理,认他为王,而且她还要从英国人手中把法兰西夺回来呢!就连多芬吧,他的话音已经变得清楚有力,目光也不廻避人了。大家都很惊奇;他有了命令,人们就遵行。於是他才觉得自己真是国王了。不过他内心深处却依然如故,在我们看去,他只不过象一个训练有素的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可以,你愿意拿你的人生和别人的做交换吗?"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我也不愿同谁交换人生,就算我的人生在人们普遍的眼光里不那么幸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像学生在开学之初领到的崭新课本,在生活这所学校里,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极为困难的课程,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却一无所得。我喜欢并愿意全然接受自己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个老国王非常喜欢格言,他命令手下收集天底下所有的格言,然后编成一本本书供他收藏。有一天,老国王患了重病,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便召集大臣们到身边说,“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一句格言,而这句格言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句,如果能实现这个心愿,我就可以瞑目了。”大臣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这才组成了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可是有些人认为,自己如果个性太强,就会缺少安全感,所以便去跟风,和自己相似的人越多,自己越觉得人生和生活会越保险,因此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周围的这种跟风太多了:有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大学时偏偏扎堆于所谓热门的专业;现在大学生创业很流行,有的孩子原本适合走科研的道路,可是他向父母一伸手就是几十万的“创业基金”,非要当什么CEO;  相似文献   

14.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博士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体验,可以说明信念对行为与能力具有强大的影响。他刚开始时算术学得很糟糕,老师深信他“数学脑子迟钝”,就把这一“事实”告诉家长,让他们不要对儿子期望过高。他的父母也信以为真。阿德勒被动地接受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的算术成绩似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是有一天,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忽然解出了老师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学生小川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老师,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迷茫,不知该怎么办。在单位,我没经验,没背景,没人重视,没有贵人相助,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我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一不小心就在职场上摔一跤,很难再起来。"小川这种心理恐怕很多人都有过,看到身边的人条件都比自己优越,有的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有的很得领导赏识,有的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再看看自己,总感觉自惭形秽。其实,一无所有又何妨?我给小川讲了一个故事:三个人出  相似文献   

16.
“发菩提心”这句话,凡是学佛的人都知道,并且作为一句互相鼓励精进修行的口号。我认为这句口号在佛门中经常喊喊是有好处的,它不但可以消除大家一些自私自利的我执偏见,同时更可以鼓励和提高大家为芸芸众生服务的积极精神。什么是菩提心?菩提二字是印度语,译成中国文就是一个觉字,所以菩提心就是自觉觉他的心,也就是说,自己觉悟了,还要把自己觉悟的道理去告诉他人,使他人都共同得到觉悟,这就叫做菩提心。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去觉悟他人,这就不叫菩提心。  相似文献   

17.
别在意     
正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其他一切随意就好!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我们也不否认有的学生平常很努力,成绩也不错,考试时没有考好,这不能怪考试,也不能怪孩子,只要孩子努力就可以了,因为万事都是神的旨意高过我们人的旨意。  相似文献   

19.
心有常闲     
正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于完全走不动。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说不做而做着,不休息,可也并没有做出成绩来。许多事就这样被耽误了。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低如微尘     
处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低如微尘。不愿喧嚣,只愿浅斟低饮,看向远方,在此刻来一次人生的体悟与感受。有的人也许是在热闹处找回自己,而我却在安静的时刻,才能真正的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才能找回我自己。也许这就是在“走自己的路”吧,我曾经把这句话说得轻松,但在此刻,我却体味到其中的沉重与痛苦。人生,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的滋味,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方向上行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