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雷·克罗克曾经是一名奶昔搅拌机的推销员,也做过销售经理。1954年,他去一家餐厅推销奶昔搅拌机时,发现这家餐厅生意非常火爆,这个街边小店每天排队的人都络绎不绝,很多人为了吃上一个牛肉饼,竟然心甘情愿地排队4个小时,这深深吸引了克罗克。经过观察,他发现这家店的服务效率特别高,客人刚刚点完餐,配好的餐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2.
正在常人的意识里,人们买食品首先看保质期,以此确定是否新鲜。有这样一家餐厅,这里的食品没有保质期,当天没有销售完的食品、未加工的食材全部不要,捐给慈善机构。经过30年的发展,该餐厅年销售额逾7亿英镑。这是一家怎样的餐厅,竟如此成功呢?朱力安·梅特卡夫是这家店的创始人。1986年,他跟大学室友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每天吃食堂。食堂饭菜千篇一律,他们吃厌烦了,萌生了开家餐馆的想  相似文献   

3.
意雯 《天风》2017,(8):57-57
[中国经济网]最近,日本一家特殊的餐厅走红网络,餐厅的名字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这里的服务员真的会下错单、上错菜,但奇怪的是,来店的客人却毫不计较,客流依然络绎不绝。原来,这家餐厅的服务员是6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奶奶。此举旨在为应对老龄化问题而唤起人们对这一特殊老年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购物,买的就是质量,可生活中就有"买不走"的质量。有一次,我的朋友到一家久负盛名的拉面店吃牛肉面,临行前特地带了一只饭盒,准备吃完后给自己的孩子也带一份儿回去。当服务员将两碗面端来,他刚要将其中一碗倒入饭盒,却被拉面的老师傅厉声制止:"你这是干什么?" 朋友不解地回答:"我提一碗回去呀!"那你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要早说呢?"为什么!要真等你把面吃完了,再提这一碗回去,那面还能吃吗?早就糊掉了!"朋友一听,笑了:"没关系,不过带回去给孩子吃的,没关系的!"不行!我不管是给谁吃的。我们这个店是有招牌的,不可…  相似文献   

5.
正九十年代初期,一家名叫永源的茶餐厅在香港湾仔道上开业了。物美价廉加之优良的服务,使这家店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乃至后来,每到用餐时间,不仅餐厅内会有些拥挤,甚至门外还会有排队等候的顾客。看到这种情况,餐厅的老板林先生欣喜之余,便抓紧时间扩充店面,他想的是,扩充营业面积,顾客不用拥挤,更不用排队,生意岂不更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餐厅店面扩充之后,餐厅的营业额非但未比扩充前增加,反而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数月前,一位想购车的朋友拉着我转了几家4S店,最终还是没拿定主意。理由有二,一是要么店里没车、要么排队预约,试驾麻烦;二是各店都是"王婆卖瓜" ,只说好,不讲差, 心里没底。后来滴滴试驾上线了,朋友赶紧拿起手机,找到同城车主。两天试驾了好几款,不但有了真实体验,也听到了车主中立且中肯的建议,遂即敲定车型。再看滴滴试驾,短短两个月已收获140万订单,最大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它瞄准了购车者选车过程中的"痛点"。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有一家非常不错的韩国烤肉馆。当地的韩国人都喜欢光顾这家店,但由此引起的不便是用餐的客人非常多,经常要排队等待就餐,而上菜也要等很久。尽管如此,我的几个韩国朋友还是乐此不疲,隔三岔五就要去那里吃顿饭,也许真的是家乡菜让人抵挡不住吧。去得多了,我也觉得奇怪,新泽西的韩国餐馆有不少,为什么这家的生意总是格外红火?为什么人们非要挤破门槛来这里吃  相似文献   

8.
正有这样一碗拉面,顾客为了它排队七天七夜,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年赚5亿元人民币,连好些明星都是它的铁杆粉丝。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一兰拉面。这家拉面店是一对夫妻1960年创办的。由于面汤美味,被评为"福冈第一"。到了1993年,一个名叫吉冨学的青年接手了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他是个有头脑,喜欢奇思妙想的创业者。最初店内是开放式用餐区。一天顾客向吉冨学抱怨,说旁边一桌几个人大声谈论,豪放大笑,他深受其扰,饭都没吃好。  相似文献   

9.
重视别人     
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使用频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3950次。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实际状况如何,在内心中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有个业务员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他的工作是为强生公司拉顾主。顾主中有一家是药品杂货店。每次他到这家店里去的时候,总要先跟柜台的营业员寒暄几句,然后才去见店主。有一天,他到这家商店去,店主突然告诉他今后不用再来了。他的店不想再买强生公司的产品了。这个业务员只好离开商店。他开着车子在镇上转了很久,最后决…  相似文献   

10.
素食人生     
每天上午十点半,是"枣子树"全体员工用餐的时间.如果这天宋渊博没有特别的安排,他一定会来餐厅和员工们一起吃午饭. "枣子树"上海淮海路店开张后不久,宋渊博发现员工吃完的餐盘中剩了很多饭菜,桌上、地上也落下了不少的米粒和菜.他将店中所有的员工召集在一起,当着大家的面把盘中剩下的饭菜吃了,把桌上和地上的米粒和菜也捡起来吃了...  相似文献   

11.
正埃里克经常听顾客抱怨:自助餐厅提供的蔬菜倒是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蔬菜不够新鲜。餐厅购得的蔬菜,多是农场隔天采下来的。这时,就有顾客接腔:"要想吃新鲜蔬菜并不难,去乡下的农家乐就可以了!在那里,顾客在自采自摘中既可以品味到劳动的快乐又可以吃到放心的新鲜蔬菜。""这个主意好!但为吃一顿新鲜的饭菜,专程跑一趟乡下觉得不划算。"如果将自助餐的"便利"和农家乐的"新鲜"做一个"契合"——将菜园搬进餐厅,这或许是个好主意,埃里克想。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好莱坞,到哪里弄一块空园子呢?不能"横"向发展,埃里克开始寻找垂直花圃的种植法。  相似文献   

12.
答:兔肉是可以吃的。根据:艾奈斯·伊本·馬立克說:“我們在麦尔·宰海兰的时候,激起了一只兔子,大家就急起直追,他們跑乏了,我終于抓住了它,我把它拿列艾卜·太勒哈面前,他宰了它,他使人把两个腰部或者说两只后腿送給先知,他接受了这份礼物。”(布哈里圣訓实录) 这章圣訓可以証明,兔子是可以吃的,这是全体学者的主张,圣门弟子中只有阿卜杜拉·伊本·歐默尔,再传弟子中只有仪克里麦,教律学家中只有穆罕默德·伊本·艾此·萊以拉等三人认为兔子是可嫌的(麦克鲁海)。  相似文献   

13.
正清朝末年,上海闸北区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口挂着"天知道"三个大字的牌匾。"天知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人家开的水果店,这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这家于氏水果店。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于氏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了五十篓梨到上海闸北区。因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深味     
正醋米饭、海鲜、菜蔬,它们抱成团,即成了日本最得宠和平易的食物:寿司。纪录片《寿司之神》,描述了一家"值得用一生去排队"的餐厅,铺面很小,只有十座,除了麦茶和热毛巾,只提供寿司。它位于东京银座地下一层,连洗手间也没有,但它两度被"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评为三星,这是全球餐厅的最高荣誉。"不好吃,就不能端给客人。" 87岁的小野二郎说。他是店主和主厨,也是它的灵魂和标志。当他站在你的餐位前,全神贯注地捏一只寿司,然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地方"的东京银座商业区,奢侈品店林立,其间,却有一家朴素的店面。很多人路过时会不由好奇向里张望——这里竟是米店。米店开在寸土寸金的商圈,不怕亏本?事实上,这家店2013年开业,至今一直火爆,月销售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走进米店,最惹眼的是两排原木柜台。每排九个格子,装了18个品种的大米。其中16种,是店铺团队尝过100种以上日本各地的大米后,挑选出来的。另外2种,是日本知名主厨熊古喜  相似文献   

16.
单一法则     
正什么是"单一法则"?当你什么事都不干,只干一件最重要最专长的事的时候,就叫"单一法则"。"单一法则"的优点就是单一。日本有一家只有7个人的企业,其产品是有些人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哨子。可你千万别小看这玩意儿,它们一年竟创造了7000万元的利润。原来,这家企业的产品特别"单一"——只生产哨子。他们动用了300多名专家研究哨子,最贵的哨子卖到2万美元一个。在世界杯足球赛上,所有裁判用的哨子都出自该  相似文献   

17.
正二十多年前,我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这家"白铁皮店"就开在那里了。一个永远穿着灰黑色外套、整天沉默寡言的男人,每天拿着锤子在"叮叮咚咚"地敲打,店面里挂满了铁皮盆子、勺子、管道……就在这个秋天,这家店休业了。还是那个男人,站在门口,兜售他敲打出来的各种白铁皮生活用具。他背后的店里,几个穿着花枝招展的姑娘在指挥两个民工打扫卫生,说是要开一家美甲店。二十多年了,不知多少次路过,我和他都从来没有过交流。但那个起风的下午,我停住了脚步。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三人的交代中,甲说的“这事不是我干的”和丙说的“这事是甲干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我们知道: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我们再根据“三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这一判断,可以断定,这句实话只能存在于甲、丙二人中,要么是甲说的,要么是丙说的,  相似文献   

19.
乔治·居维叶是法国著名的占生物学家。一天晚上,他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撞开了,一只长着两个大犄角的青而獠牙的毛茸茸的“怪兽”冲了进来,看上去十分恐怖。“怪兽”进来后,用非常骇人的声音喊道:“我要吃了你!”正在埋头工作的居维叶闻声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这不速之客。当他看到“怪兽”的四只蹄子时,忍不住笑出了泪花:“什么怪兽!你是吃不掉我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一切长蹄子的动物都是吃草的。”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人捡到一只小鸟,就将这只小鸟带回家里,给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将小鸟与小鸡一块饲养。慢慢地,小鸟长大了,人们才发现,这只小鸟原来是一只鹰。虽然这只鹰和鸡群相处得很好,但总有人家里丢鸡,人们就怀疑是这只鹰吃了鸡,强烈要求主人将这只鹰处死。这家主人舍不得,但迫于大家的压力,他决定放生这只鹰。但是,不管主人将它放到什么地方,它总能回到村里来。有一个人说他有办法,将鹰带到了一个悬崖边上。他将鹰向深渊里扔去,那只鹰一开始,就像是一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