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有的写"夔"字,有的写"赢",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教室掌声雷鸣。我慢慢地说道:"世间最难写的是这个‘人’字,有些人终其一生,却并没有写好这个字。""人"字的一撇代表骨气,一捺代表底气。骨气是人的立身之本,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了骨气就有了自尊,有自尊的人就会有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画家俞仲林的一幅《牡丹图》被人买走。过了两天,那位买主要求退画。俞仲林问其原因。那人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人们都说这叫‘富贵不全’,不吉利;要么退货,要么减价,我总不能把‘富贵不全’挂在家里呀!"俞先生听完后,故作惊讶地说:"哎呀!我可没想到您叫它‘富贵不全’。我在动笔之前,可是按‘富贵无边’来构思的,您愿意退就来退吧。"对方一听:"噢?是‘富贵无边’啊,不退  相似文献   

3.
自嘲显智慧     
正夸饰自嘲,营造气氛央视二套《是真的吗》节目中,一次谈及车贴,主持人黄西一本正经地说:"美国也有车贴,不过大多是别人来贴。我刚到美国买了一辆二手车,不久车后就贴满了撕不下来的字条,其中有一张字数比较多,我只认得‘你’和‘英语’两个单词。"说到这,他伸手比划出一个"二",好久才说:"直到两年后,我才明白字条上写的是‘如果你不懂英语,就滚回家去’。"闻此,观众都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有个远方亲戚,不学无术,却去参加考试,试卷到手,他一字也答不上来,焦急中,他连忙在试卷上写上:‘我是当朝忠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等字样,无奈又不会写那个‘戚’字,竟写成了‘我是李忠堂人人的亲妻’! 主考官阅卷后批道:所以我不敢娶(取)(《笑活连篇·中国笑话》)  相似文献   

5.
偷换与诡辩     
(一)偷换儿子对父亲说:“爸爸,老师要我用‘爱戴’一词造句,我写的是‘我爱戴花帽’。老师说我写的不合要求,要我重写。”父亲说:“笨蛋!老师是教育你要艰苦朴  相似文献   

6.
写在前面的话古楼观说经台有标明‘太上老君作’的一幅石刻楹联: 軉(身丹)(丙火)(木石土)(命心)(千萬)(自家水) 靕(亻導)(亻法心)臹(沃井)(?)(九真) 由十四个冷僻字组成的这么一幅俨若天书的联语,曾使多少游人望之愕然,深以不得其解为憾。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幅楹联从字形、读音、字义诸方面,作了注解和说明。这个注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这十四个字都是按照道教经义,依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创造出来的而具有特定含义的字。比如軉字,读作‘玉’。因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的三宝,其珍贵如玉,因之,以軉取形,以‘玉’取声,赋予这个字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作’,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书名很合我的心意。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  相似文献   

8.
语序趣说     
清代,江苏有个姓李的讼师,专替人打官司。有一次,他接到一个案子:一位姑娘被邻居的一个无赖越墙逼奸,勒下金镯逃去。不久无赖被捕,姑娘写讼状的时候,不愿意写出逼奸的情节,但又想要将无赖置于死地,该怎样写呢?想来想去只写了"揭被勒镯"四个字。讼师看完讼状说:"‘勒镯’哪能定成死罪呢?把语序倒一下,变成‘勒镯揭被’吧。"  相似文献   

9.
说有一个人将"泰山"二字错念为"秦山"。另一个人好心指出他念错了。此人偏不认错,并说:"我们找村里最有学问的老先生问个明白,如果是我错,我就请你吃饭;如果是你错,你就请我吃饭。"于是二人找到了老先生。老先生听完事情的来由,便说:"是念‘秦山’。"那念错字的人得意了,说:"该你请吃饭了。"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生性不宜做官,所以,自从结束学校读书生活,几年来,做梦也未曾梦得半个“长”字。但却常被人家当作“长”字官介绍给陌生人。 有一次,我因公到本地一宣传单位的办公室去找材料。进门不久,地方驻军的一位宣传干事前来联系工作。办公室那位认识我的秘书把我当作“刘科长”介绍给那位干事。待那位干事走后,我问秘书:“你怎么‘封’我科长啦?”秘书“含而不露”地说:“这是‘外交’所需。”事后,我百思不解。难道“外交”之事定要有“长”字官衔的人才能办么? 不过,在后来的实践中,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妙谛。  相似文献   

11.
家振 《佛教文化》1994,(4):18-19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吴昂先生的“人生颠倒是情痴”。当时,我随口说了一句;“下次我来写一篇‘颠倒情痴是人生’!”主编志远听见了,便认真约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又是个发人深思的题目,不管说不说得明白,姑妄写之吧! 先说一个情字 人们常说,既有人生便有情。佛家也是这样看吗?是的,并不例外。 何以为证?请看“有情”二字在佛家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2.
正余光中因写下《乡愁》一诗而轰动两岸,素有"乡愁诗人"的美称。谈到这首成名作对他的意义和影响,余光中幽默自嘲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因为《乡愁》好像变成了我的名片,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了,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出生那天是重阳节。谈到自己的生日,他说:"我对自己的生日很满意,我是‘茱萸’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正书的腰封写着:"大师的‘吃货哲学’。"我并不认同这句话。叶灵凤算不得大师,他写的文章若冠之以哲学,也是过于超拔了的。他是小文人,但小未必就不好,自有其佳妙处。这本《荔枝蝉》收录了他58篇饮食散文,大多千字左右,最长亦不过两三千字。文章是小的,格局、气象也是小的,就如翻开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堂励志课上,有人问励志大师,怎样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你们说说看,人生之路的路是怎样写的呢?"励志大师问。"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字。"台下的一位年轻人回答。"这位年轻人说得很对。"励志大师说,"人生之路在哪里呢?正如这位年轻人所说,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人生之"路",不在遥远的天边,而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所  相似文献   

15.
躲开风口     
2005年台风“麦莎”过后,央视主持人采访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这次抗台风时您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兴趣,抗台风不一定要在风口上。这是什么理念?”习近平说:“我在福建时,有一位副省长是负责抗台风的,他总结了抗台风几字诀,最后一个字是‘跑’。这次是124万人跑。”  相似文献   

16.
李世峥 《天风》2012,(1):53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这是记载在《路加福音》5章的一个神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有记载。近日再读这个神迹时,我被其中的一个细节深深地吸引,这个细节就是大  相似文献   

17.
荆棘篇     
汪维藩 《天风》1995,(8):26-26
(十九) “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豆汤给我喝。’……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创25:30—31)  相似文献   

18.
漫画真谛     
“三个和尚”已经有水吃了。但我的任务还得继续,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出有意义的故事,为他们编写新传,用漫画形式表达出来。这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事。不过,这并不容易。倒还不是因为故事难编,我担心的是‘众口难调’。漫画是老少咸宜的,真谛是人人欲求的。可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秉性,有高低不同的根器,有强弱不同的理解力。就在本刊1—2期合刊出版发行后,我听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说:‘刊物最好能再通俗一点。’另一种说,‘普及虽需要,但似乎还要有些学术性强的文章。’在‘漫画真谛’这一栏目中,同样会有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对待呢?我有点畏难了。然而,三个和尚却帮了我的忙,看看后面的故事,大家心里都会有数。我不多说了,您能看明白么?希望能来信告诉我。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十月九日《中国青年报·星期刊》上刊登了许谈同志写的一篇杂文,杂文的题目是《静下心读点书吧》。我读过之后,很有些感触。杂文是从一件真实的事情写起的。“一位青年汗涔涔地来到编辑部,送上一篇小说稿”,“当我知道这位青年是骑自行车从一百公里之外专程赶来时,便连忙接过了这叠厚厚的稿件。看了一页,就发现有很多不该错的错别字,勉强读了十几页后,我抬头看看那双期待的眼睛,说:‘你这稿子,恐怕……’‘不行是不是?’他打断我的话,愤然而起:‘咳,你们这些编辑老爷……’”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建议,写完文章至少要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是把文章写短的良策。“说短话,写短文”是工作的需要,读者的希望。有人提出“不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要‘有话则短,无话则免’”,这实在是高明的见解。也就是说,要把“可有可无”的东西一律删去,毫不可惜。本文试图以一个实例来说这个问题。有一篇谈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论文稿子,讲到目前有些企业建立的培训中心,只是换个牌子,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