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嘉元 《心理学报》2002,34(5):80-86
运用联结主义中的级连相关模型对于小样本条件下的连续记分项目反应理论 (IRT)模型的项目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了估计。一组被试对于一组项目的反应矩阵作为级连相关模型的输入 ,这组被试的能力θ或该组项目的参数a、b和c作为该模型的输出 ,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之具备了估计θ,a ,b或c的能力。计算机模拟的实验表明 ,如果测验中有少量项目取自于题库 ,就可以运用联结主义方法对IRT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较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余嘉元 《心理学报》1990,23(2):95-100
本研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在80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产生被试的反应矩阵,再分别用信号检测理论(SD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中的Rasch模型、三参数逻辑斯谛模型对被试的能力进行估计,其结果表明,用这三种不同方法所得到的能力估计值均与能力的真实值有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现在,等值越来越受到各考试测验机构及测量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特别是项目反应理论等值的优越性更使他们有了信心。然而,很多人却没有注意到被试能力分布形态可能给等值结果带来的影响效果及程度。本研究以项目反应理论两级记分模型的项目参数等值在不同被试能力分布形态下的结果差异作为重点,探讨被试抽样偏差可能给项目特征曲线等值带来的误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能力分布形态会显著地影响项目参数等值的系数,特别地,能力分布的偏态系数与等值方程的截距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能力分布形态的变化对等值方程中斜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戴海崎  简小珠 《心理科学》2005,28(6):1433-1436
被试能力参数估计是项目反应理论应用研究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在理想的测验情境下,研究被试作答的偶然性对被试能力值估计的影响。研究设计了被试作答的两种偶然性情况:一是偶然做对了一道项目难度高于其能力值的试题,二是偶然做错了一道或几道项目难度低于其能力值的试题.然后分别探讨了这两种情况下对被试的能力估计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就如何消除这些偶然性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考察反应时与智力的关系以及通过模型对比考察4PLRT模型特性。方法: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为例,对4PLRT模型与3PLRT模型作比较研究。结论:(1)项目时间参数与难度参数正相关,可以依据时间参数将瑞文标准测验划分成三大部分。(2)能力估计结果比较:由于项目参数和被试速度参数的作用,CTT条件下能力相等的不同被试在计时与非计时条件下存在差异。(3)关于被试的答题策略:被试会基于自身能力而充分权衡时间与准确性的关系。这两种不同模型下被试的能力值之间的比较也说明了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智力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6.
吴志平 《心理学报》1988,21(2):40-48
本研究对24名老年人(平均65岁)和24名青年人(平均24岁)进行短时记忆搜索实验,同时记录了休息及作业过程中被试的心率、指端血容和皮电的变化,以探讨搜索时间的年龄差异和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被试的搜索反应时均随搜索项目的增多而增加,老年被试的搜索反应时明显慢于青年被试。在作业条件下,老年被试的心率、血容与皮电的反应性明显低于青年被试,表现为唤醒水平较低和适应较快的倾向。在血容、皮电反应性与搜索反应时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这表明老年人唤醒水平较低可能是其搜索反应较慢的原因之一,也可能二者均由某一共同的中枢因素的年老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测验理论的新发展:多维项目反应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是基于因子分析和单维项目反应理论两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测验理论。根据被试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多种能力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多维项目反应模型可以分为补偿性模型和非补偿性模型两类。本文在系统介绍了当前普遍使用的补偿性模型的基础上,指出后续研究者应关注多维项目反应理论中多级评分和高维空间的多维模型、补偿性和非补偿性模型的融合、参数估计程序的开发和多维测验等值四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多侧面Rasch模型(MFRM),分析评价中心技术中无领导小组讨论(LGD)的测评结果,探讨被试能力水平、评委评分宽严度、评分内部一致性、维度难度和评定等级等问题,进而讨论各种偏差。通过 MFRM 分析人事测评结果,可深入了解被试能力的真实差异、甑别维度难度、探查测评误差源,从而完善测评试题编制、评估或诊断评委合格性、提高测评维度与测评目的匹配性,为拓展项目反应理论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陈希镇 《心理学报》1993,26(4):61-65
在经典真分数模型中,信度系数R=D(T)/D(X)。通常认为,信度系数与项目反应理论没有什么联系。事实上,信度系数恰好等于考生观测分数与潜在特质分数的非线性相关比η_(xθ)~2=1-MD(x|θ)/D(X),据此我们得出估计信度系数的一种新途径,同时讨论了x、θ的相关系数与相关比η_(xθ)~2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析取句和条件句之间的推理能检验推理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解释。一个实验考察了析取句和条件句中两个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容析取与不相容析取)和推理方向(由析取句推条件句与由条件句推析取句)对析取句与其等值的条件句之间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推理方向的影响取决于条件句和析取句中基本成分间的关系,在不相容析取关系下的推理成绩好于在相容析取关系下的推理成绩。现有的推理理论不能解释被试的整体反应模式,作者提出的特殊知识启发式与一般的句法意义对比启发式的竞争能统一解释被试的主导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1.
阶层线性模型是处理阶层结构数据的高级统计方法, 项目反应理论是精确测量被试能力的现代测量理论。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将阶层线性模型和项目反应理论相结合, 将项目反应模型嵌套在阶层线性模型内, 实现了项目参数和不同水平能力参数的估计, 对回归系数和误差项变异的估计也更加精确。作者概述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的发展历程, 并从项目功能差异、测验等值、学校效能研究等方面评述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应用, 总结了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的价值, 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红云  骆方 《心理学报》2008,40(1):92-100
作者简要介绍了多水平项目反应模型,对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与通常项目反应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到了多水平项目反应模型参数与通常项目反应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多水平项目反应模型的推广模型。通过一个实际例子,用多水平项目反应模型对测验中项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检验个体水平和组水平预测变量对能力参数的影响;对项目功能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文章就多水平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相较于分层模型,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题组作为众多测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由于项目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而违背了局部独立性假设,若用项目反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将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题组反应理论将被试与题组的交互作用纳入到模型中,解决了项目间相依性的问题.笔者对题组反应理论的发展、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将其应用在中学英语考试中.与项目反应理论相对比,结果发现:(1)题组反应模型与项目反应模型在各参数估计值的相关系数较强,尤其是能力参数和难度参数;(2)在置信区间宽度的比较上,题组反应模型在各个参数上均窄于项目反应模型,即题组反应模型的估计精度优于项目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彩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匹配和选择两种反应模式及其先后顺序对被试偏好反转的影响,以及被试性别与其偏好反转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反应模式的变化导致偏好反转的发生;(2)偏好反转存在反应顺序效应,先匹配后选择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显著大于先选择后匹配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研究结果不支持后悔理论;(3)不同性别被试在选择和匹配任务中的偏好及其反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康春花、孙小坚和曾平飞(2016)提出的等级反应多水平侧面模型探讨了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对被试能力估计准确性的影响。模拟研究的结果表明:(1)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估计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关也不断增加;(2)评分者人数和项目个数在平均绝对偏差(MAB)和误差均方根(RMSE)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也显著;(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项目较少时,3个评分者条件下的能力估计准确性最好; 随着项目个数的增加,4个评分者的估计误差迅速下降,且表现变为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并控制被试对部分项目的有意识学习经验, 当前研究考察了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 重复启动效应如何受到项目外显学习经验的影响。老年被试和青年被试首先学习一些物体图片, 这些熟悉的图片与一些新图片作为之后工作记忆任务的靶或分心物。结果发现, 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和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均受到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无论是老年被试还是青年被试, 对靶的反应时均快于对分心物的反应时, 对外显学习过的靶(即熟悉靶)的反应时快于对未学习过的靶(即新靶)的反应时, 而拒绝熟悉的分心物需要的时间长于拒绝新分心物的时间。其次, 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均表现出对靶的重复效应, 即当靶(无论是熟悉的还是新的)在任务中重复出现时, 对其的反应时加快; 然而, 对分心物的重复效应显著减小。随着项目多次重复, 重复效应整体上减小, 但该效应的变化受到项目属性(靶或分心物)以及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重要的是, 当熟悉的分心物反复出现时, 老年被试不但没有出现重复效应, 反而在拒绝该熟悉分心物上表现出困难, 反应时显著延长, 而在青年被试上没有该表现。这些结果说明, 老年被试的工作记忆任务成绩容易受到内隐熟悉性的干扰, 重复出现的干扰项产生的熟悉性使得老年被试难以拒绝。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青少年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调查了城市初中生1485人(男生783人,女生702人)。结果表明:(1)受言语欺负的被试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未受言语欺负的被试,受关系欺负的被试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未受关系欺负的被试,受身体欺负的被试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未受身体欺负的被试;(2)是否受关系欺负与是否受身体欺负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讲,对于未受关系欺负的被试组,受身体欺负和未受身体欺负的被试在抑郁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受关系欺负的被试组,受身体欺负的被试在抑郁得分上显著高于未受身体欺负的被试;(3)受欺负线性模型得到验证,即随着累积受欺负数量的增多,抑郁程度会呈现出线性函数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运用规则空间模型识别解题中的认知错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余嘉元 《心理学报》1995,28(2):196-203
运用规则空间模型识别学生解题中的认知错误,该模型将认知心理学,项目反应理论和数据库的代数理论相结合,将被试的二值反应模式映射为笛卡尔乘积空间的一组序偶,然后计算被试和错误规则在该空间的代表性位置之间的马氏距离,并通过贝叶斯决策准则划分被试的错误类型,根据644名中学生对30个数学题目的反应,识别出其中86%的学生可以被划分人18种认知错误类型中。  相似文献   

20.
多维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multi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MCAT)以多维项目反应理论为基础实现同时估计被试在测验每个维度上的能力水平,并通过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提高诊断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对MCAT的模型基础、能力估计方法、选题策略和终止规则的详细介绍和评价,提出了MCAT未来研究方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