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冯友兰思想进程的讨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学术讨论会简介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界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许多学者都认为,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可以超出冯友兰但不能绕过冯友兰。研究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及其生平的文献越来越多,以至被认为出现了一门新的学问——“冯学”。1995年12月正值冯友兰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主题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对冯友兰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和评价,自然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之一。冯友兰早年以《…  相似文献   

2.
<正>冯友兰曾有一个论断:"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只能使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冯氏的这句话说得很绝对,"只能"意味着唯一性。因此这句话意味着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之路只有一条。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只能通过对其含混的语言的澄清来达到,并且这种澄清须得借助于现代的逻辑工具,实际上也就是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来达到。冯氏的上述说法,显然是受了西方分析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自然对以朱熹为核心的宋明理学格外重视。在他的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以及其他著作中,系统地勾勒和阐释了自己的朱子学思想。冯友兰的朱子学是历时性的,尤其以《中国哲学史新编》最为完备。与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相比,冯友兰的朱子学在诠释框架、哲学意味、系统性方面独具特色。研究冯友兰的朱子学,对于深入把握冯友兰的哲学特色和宋明理学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张岱年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现代哲学"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已逐渐走向成熟,其内容也已基本确定.胡适、梁漱溟、熊十力、金岳霖、冯友兰、贺麟、张岱年、李达等人都是"中国现代哲学"必须要研究的重点人物.从这一学科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对于胡适、梁漱溟、熊十力、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李达等人的研究相对说来较为深入和系统,研究的著作也颇为丰富,对于他们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也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位.但对张岱年哲学思想的研究则显得不够深入系统,对其哲学思想的贡献和特性也缺乏有说服力的阐述,因此对他的哲学思想尚有深入系统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最富独创性的思想家,他在抗战时期完成的新理学体系是20世纪中国人自己创制的少数几个系统之一。由于冯氏本人一再声称他是接着宋明道学中的理学一派讲的,所以这个系统通常都被划归到现代新儒家的行列之中。其结果,人们多着眼于新理学与程朱理学的承续关系以及对儒家传统的创造性诠释方面,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的广泛思想来源。其实,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在冯氏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西方的新实在论和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道家、玄学和禅宗均扮演了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我将把论题限定在新理学与道家的关系上,希望…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哲学体系。由于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尽力追溯他的学说如何系‘接着’而不是‘照着’程、朱、道家、魏晋玄学及禅宗发挥推进而来,有集中国哲学大成之地方”,①加之他在“新理学”中讨论了人们广泛关心的中国文化建设、生活方式和思想修养等问题,使“新理学”在中国思想界一度广为流传。贺麟曾认为“新理学”的“流传”使冯友兰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影响最广声  相似文献   

7.
论冯友兰的早期道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程朱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他对非儒特别是道家的思想学说也很重视。冯友兰的道家观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可以划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的道家观在《人生哲学》中已现端倪,集中体现在《中国哲学史》(以下简称《史》)、《中国哲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以及《贞元六书》中,主要探讨了道家的起源和发展、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等。一、关于道家的起源关于道家的起源,《史》语焉未详。1936年4月,在给女师学院以“先秦诸子之起源”为题的演讲中,冯友兰指出,儒家、墨家、阴阳家、法家等学派专重于“学成致用,卖与帝王家”,“但是还…  相似文献   

8.
柴文华 《哲学动态》2012,(10):44-51
老子和冯友兰都是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的哲学家。冯友兰虽然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老子思想也非常重视;在其"三史"[1]和"六书"[2]中,冯友兰提出了系统的老子观。那么,建国前冯友兰的老子观都有哪些内容?他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的老子观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对道家思想始终关照有加。考察和认识道家思想对冯友兰人生论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全面分析和把握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及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和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以道释儒的现实人生论冯友兰早期哲学活动的代表作就是《人生哲学》,该书提出“一个新人生论”,论述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看法,表现出以道释儒的特征。冯友兰认为,道家哲学属于“报道”之哲学,即主张除去人为,返于天然。值得注意的是,冯友兰认为,道家并不反对现代之世界,道家哲学也并不主张真正的清静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1995年12月19日在北京“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刘述先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平心(而)论冯友兰》;陈来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默默而观冯友兰》。我觉得在今天很有必要做一篇文章:《全面评价冯友兰》。冯友兰已经是一个历史人物,后人应该对他一生的哲学道路和学术成就,他的是非得失,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作一个全面的、客观公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包括总体评价和对其各个阶段学术思想的评价,包括对其哲学成就、政治态度、道德…  相似文献   

11.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于1994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澳门举行。中国大陆和港、澳两地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冯友兰是我国40年代影响最大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49年以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一再改写自己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直至去世。冯先生也是一位争议最大的中国现代哲学家,自30年代始围绕冯氏哲学理论和哲学史研究的讨论、争论、批评、批判、辩难等等,可以说从未终止过。进入80年代以来,在有关冯先生其人其书的认识与评价方面,大陆与台港、海外学者之间也表现出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发挥人学,着重讲人。”(《论中国传统文化》140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冯友兰先生此说是整体上把握了中国哲学的真谛的。人的问题是中国各派哲学的中心议题,价值观又是关于人的学说的核心,可以说价值观是中国各派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也不例外。从这一视野去思索庄子的学说,无疑会对道家哲学的研究增添一个新的掘进层面。  相似文献   

13.
劳思光认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有哲学,但只有柏拉图和新实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冯友兰是以整个西方哲学框架为理论设准来书写中国哲学史的。劳思光认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特性不了解,因此没有中国哲学,不是成功的中国哲学史,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特点的把握是基本准确的,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4.
赵海燕 《孔子研究》2016,(5):146-153
"直觉"方法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并且其发展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和牟宗三都力图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深入开掘中国哲学传统中"直觉"之意义,以区别于以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从而凸显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哲学的价值与"自性"。与此同时,现代新儒家并非一味囿于中国哲学传统,而是在吸取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力图改造中国哲学传统,以使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直觉"方法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并且其发展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和牟宗三都力图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深入开掘中国哲学传统中"直觉"之意义,以区别于以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从而凸显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哲学的价值与"自性"。与此同时,现代新儒家并非一味囿于中国哲学传统,而是在吸取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力图改造中国哲学传统,以使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新理学与新儒家的哲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的目的在于给新儒家以哲学的定位。新儒家哲学是现代的亦或是后现代的?它能不能改变中国传统哲学前现代的结构,能不能为解决当代哲学问题提供某种值得参照的途径?我们将从分析冯友兰先生1949年前完成的所谓新理学体系入手来讨论上述问题。由于此种分析与本文的主题关系重大,我将引进一种模式来界定新理学的现代性。           一冯友兰的新理学可以说在西方从没有产生过影响,它在中国出现之际却颇引人注目,但是很快就被中国哲学界所摒弃并几乎被遗忘了。新理学首先被冯先生本人所摒弃,因为他在1949年以后迅速…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大史学家,对中国哲学史的直接论述,虽不多见,但却少而精。本文仅将陈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所写的两篇极为重要的《审查报告》中的主要观点整合为以下七大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应作“同情的了解”;持“阐明的态度”;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是多元的,其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的;多元的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其历史的角色、作用与价值各异;必须重视对道教的研究,“更有俟于后贤之追补者也”;“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外来思想必须“经国人吸收改造”,反对“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诚然,陈先生的这些精湛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加以重温与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中国哲学史的框架内理解和诠释中国佛教,胡适与冯友兰用现代学术的方法分别作了佛教“化中国”和佛教“中国化”两种解读。冯友兰历经一生写成的中国哲学“三史”中,对佛教研究在叙事方式上经历了由史论结合、以史为主到史论结合、以论为先而明其学脉,在理论分析上经历了从新实在论等西方哲学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佛教哲学而得其宗旨。其一以贯之的主线是从揭示中国佛教的本位性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中国佛教哲学,这不仅反映了冯先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转换,也深刻体现了他的世界观转向。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哲学思想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冯友兰哲学及哲学史思想观念、研究方法的剖析,寻求哲学和文学的共通之处:即在他的著作里潜隐着一种形而上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文化使命感的追求;其哲学研究方法具有世界性眼光下的中西文化、哲学比较融合的思路;他的“信古—疑古—释古”观念,“正—反—合”的历史意识和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学术素养,对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的哲学思考过去 2 0年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 ,由于文化在人的生存和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内在性特征 ,关于文化哲学的研究一直散见于哲学的不同研究领域中 ,以至于人们常常不知如何为文化哲学定位与归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世纪转换年文化哲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越来越明确地走向自觉。一、关于文化哲学本身的自觉反思2 0 0 0年一系列直接以文化哲学为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文化哲学的定位、形态、研究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自觉的探讨与反思。(一 )文化哲学的重新定位 很多学者倾向于把文化哲学界定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衣俊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