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筮法     
《左》《国》筮案展示了春秋易学的存在.春秋易学是占筮易向学术易的过渡形态,它的背景和基础是占筮易学,学术易学在其中已经发生.因而可根据《左》《国》等文献,对春秋筮法进行讨论.1.筮法的宗旨是确定卦爻的唯一性占筮易范式中的《周易》文本是一部筮典,其中的卦象“—/—”六联体就是巫术性质的符号.就巫筮信仰来看,卦象是天命的显象表达,具有不可直接理解的神秘意义;就占筮的操作而言,卦象则是揲蓍与卦爻辞建立联系的中介符码,即揲蓍的结果首先要变换成卦爻象的  相似文献   

2.
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群 《周易研究》2006,(5):47-54
周代占筮《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并用,但太卜、筮人、筮史之外的周人似更喜筮用《周易》.与此同时,周人大量语用《周易》,显示了《周易》在社会上超出卜筮职能范围的广泛传播、接受与应用.其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外,已经出现书面传播,并伴有阐释文本,即《易》传,可见《易》学乃至《易》教的兴起.《周易》能够成为“六经”之一并传世至今,正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汪显超著,黄山书社2002年6月出版,全书共31万字。此书是在作者同名博士论文基础上的扩展和修订。该书由绪论和八个章节组成。作者认为,春秋之前《易》只有筮占之学,春秋之后《易》才出现义理之谈论,而先秦筮占理论实际上在汉代已逐渐失传。作为先秦《易》学主体的筮占《易》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大体系,在内容上应包括形而上的《易》学原理和形而下的筮占运用。从筮占  相似文献   

4.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用以阐解《左传》《国语》的筮例,颇具特色。本文考察了尚先生以象解筮的具体内容,辨析了“尚氏说”的自洽性,并就“尚氏说”中“观象”与“用象”、“易理”与“义理”等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西周青铜器所见的一卦可以有多种写法的数字卦相当于后世以《周易》实占时用七八九六来记写的占筮记录而并非当时筮书上易卦的写法。陕西长安西仁村陶拍上所见与王家台秦简《归藏》、上博简《周易》等古本筮书写法大体一致的数字卦应是西周时期筮书上易卦的写法。如战国秦汉古本筮书上相当于用两个符号或数字记写的六十四卦体系当早已存在。  相似文献   

6.
先民信奉的术数有天启与人为之別。天启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天垂象,示吉凶",人为则是以卜筮"决嫌疑,定犹豫"。龟卜繁难,筮占简易。殷人尚卜与周人用筮,实为不同民族的稽疑习惯。周人受封于商,殷周始有文化往来,而周人迁岐之后,殷人之龟卜乃行于周邦,但周人仍以筮占为主。周朝开国立基,依其传统的稽疑之法编纂筮书,称之为《易》,其命名之朔,正是着眼于龟卜的繁难与筮占的简易。而《周易》卦爻辞乃旧有之象占、星占及筮占甚至龟卜之辞的鸠合与改编,具有相当程度的加工与润色。六十四卦卦画符号的原初功能就是"纪数"与"检索"。内"贞"外"悔"的爻辞顺序,也是针对六十四卦卦画绝大多数皆可"表里视之,遂成两卦"所作的规定。因此,《易》之所以名"易",一是相对龟卜而言,筮占简单容易;二是筮书编成之后,卦画符号具有方便的检索功能。而各种不同的筮法,皆可视为筮书的不同检索方式。  相似文献   

7.
程浩 《周易研究》2015,(2):40-45
《归藏》被《周礼》称作"三易"之一,但其在先秦两汉绝少被称引,直到六朝才受到广泛关注。从《归藏》的流传路径来看,无论是六朝时的评论与称引还是清人的辑佚,其源头都是汲冢所出的易类文献。所谓的传世《归藏》,其实就是汲冢所出的类似"清华简《别卦》"、"王家台《易占》"以及"北大简《荆决》"、"清华简《筮法》"等易类文献的汇编,它包含了一种在战国时非常流行的筮占理论体系,但不一定与《周礼》所说的《归藏》有实际联系。  相似文献   

8.
古笈中,《周易》预测事例的记载不少,多不为人们所相信。《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多为研《易》者所趣读。其中有能够理解的,也有不能理解的。如《左传》《国语》中的“之八”、“皆八”就很难理解。前人尽管有其解说,总觉不通。又如《左传》成公十六年筮得《复》卦无动爻,即: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中的筮数八、五、九、四,是大衍筮法数,用大衍筮法"挂扐法"可以推演出清华简由一、六构成的卦。一、六卦参杂了筮数八、五、九、四,与战国楚地风俗习惯相关。清华简的筮法应该与《周易》大衍筮法是近亲。清华简虽然为战国简,但从其根源说,其筮法不可能是晚于《周易》的大衍筮法。清华简与之前出土的数字卦,有相似之处,保留了战国前流行的数字的特征,透过清华简可以看到数字卦数字过渡到一、六,再转化为阴阳符号是一个过程。清华简对于数字意义的解释和使用三位数字卦占,是由早期单数占过渡到三位数占,证明了早期数字卦起源于单数占和早期数字卦三位数占的存在,后世的八卦占与清华简数字占一脉相承。清华简与传世辑本和出土《归藏》关系密切,其筮具与筮法应与出土王家台秦简《归藏》一样,以蓍草为筮具的复杂筮法和以刻有数字的骰子为筮具的简化筮法并用,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是用简化的筮法。  相似文献   

10.
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纪要王新春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发起、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3日至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韩国的代表共90人。大会收到论文65篇,专著10部。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易卦的起源与《周易》的成书”王兴业、徐传武等众多学者指出,天文学,是古代发展最早的科学,《周易》的形成,即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在后世易学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密切关系一直保持了下来。因此,深入开展对中国古天文学发生、发展问题的探讨,将是打开《周易》形成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有的学者认为,从考古发掘来看,“数字卦(筮数)”未必早于通行的易卦,因为在“数字卦(筮数)”之前,已有较为完整的类似于通行的八卦卦符的出现、钱耕森、张增田断言,甲骨中的“筮数”,并不等于易卦。(美)成中英则不同意“数字卦”的说法,因为中国的数字,没有象西方那样高度抽象出来,而是“数”中有“象”,“象”中有“数”,故有“象数”、“数象”之称。另外,中国的数字,在其早期,很可能就是一种象形。成中英认为,在古中国,商属于“东方文化”,周属于“西方文化”,而夏则很可能属  相似文献   

11.
雷思齐 ,字齐贤 ,乃元初道教大师 ,因宋亡之后独居空山之中 ,学者称为空山先生。元世祖既定江南 ,曾招三十六代天师入朝 ,天师奉旨掌道教还山 ,于是礼请先生为玄学讲师。空山先生精通易学 ,深谙老庄 ,著有《易图通变》、《易筮通变》、《老子本义》、《庄子旨义》数十卷及诗文二十卷 ,颇受元代翰林学士吴澄和袁桷的称赞。认为其所著书“援据切至 ,感厉奋发 ,合神以穷变 ,尽变以翼道” ;称其诗文“精深工致 ,豪健奇杰 ,有杜韩之风”(《空山先生易图通变序》)。其易学著述《易图通变》和《易筮通变》现存《道藏·太玄部》中。此书以道家学说解…  相似文献   

12.
虞翻对"大衍筮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大衍之数以数涵象,筮占操作以数显象。通过建构数与天地、五行、天干、太一相对应的诠释系统,揭示大衍之数内涵天地、五行、阴阳消息、太一诸象,令《易》之学得到概要呈现,筮占操作即建立在这一学基础上的术之用。大衍之数所内涵的象借筮占操作的机缘,在以数的推演模拟宇宙大化的模式下次第显现,最终呈现于筮占所求得的卦。学彰显的是哲学与价值的理性,术体现的则是非理性的信仰,二者的关系须作出批判性反省。  相似文献   

13.
春秋《易》文本吴前衡现已确知的最早的《易》文本,是马王堆出土的帛《易》,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年间的文本。战国以前的《易》文本情况怎样,目前还是不清楚的。《左传》和《国语》共记载筮案二十二例二十七条,卦象和卦爻辞出现五十一处,涉卦三十一种,考察这些筮案能...  相似文献   

14.
张毅 《孔子研究》2020,(1):129-139
《左传》中的十三则筮例是传世文献中最早且成系统的早期易学史资料,自古以来即受到周易研究者的重视。近几十年出土的竹书文献中包含数量可观的筮占记录和数字卦卦画,可以填补《左传》筮例与今本《周易》经传流行之间一段漫长的缺失环节。本文对近三四十年出土的竹书筮占材料详加梳理,胪列了其中对《左传》筮例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材料,并评介了它们当前的整理、考释、研究状况。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初步研究,认为新出土的竹书数字卦筮占资料对《左传》筮例研究可以有三方面启发意义:推求今本《周易》文辞的写定过程、搜集古卦象和总结观象玩辞的方法、探索运算成卦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楚地出土的多种易类文献来看,《周易》一书在形成与起源之初表现出了种种样态。至少形成了三种使用周易的方式,即“只用易卦”的方式、“实用筮书”的方式以及“经典文本”的方式。在《周易》经典文本的定型过程中,《周易》文本早期形态在占筮内容、文献编撰、易类体例以及卜筮关系等诸多方面得以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6.
《左传》《国语》涉"八"筮例有三,前人论说甚多,然皆不能贯综其理。今详考旧说凡十余种,谨述诸家得失。至若本文所作新解,则假借出土材料而试为之也。持论以为,《春秋》内外传所见涉"八"筮例,筮法别于《周易》,解法不从变卦中求,盖自静卦卦旨、卦爻关系及筮数吉凶而作占断也。其中《国语》"贞屯悔豫皆八"一例系四位卦占,战国楚地《筮法》一系筮术,可溯诸此。本文推断东周时有静卦、动卦二大占筮法。《周易》用动卦占;而《左传》《国语》涉"八"筮例及出土楚地筮例用静卦占,疑与《连山》《归藏》筮法有关。  相似文献   

17.
贾连翔 《管子学刊》2016,(1):101-103
数字卦的记录形式是由一组数字纵向排列而成,属于古代筮占的一套记录符号,具有实占数字和卦画图形双重属性。数字卦代表了古代筮占的早期阶段,三《易》是筮占逐步走向学术的代表性成果,是筮占大范畴中的三条特殊支干。与《周易》中所蕴含的易学思维相参照,西周陶拍上已发现了覆卦的思维,两周之际的鼎卦戈上则出现了数字卦与单纯卦画并存的现象,再下延至战国时期上博简《周易》卦画、卦名、爻题和卦爻辞的齐备,在出土材料中我们大致能够勾勒出易学体系渐趋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周易》的性质, 学界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周易》是一部筮书; 《周易》是一部史书; 《周易》是一部伦理书; 《周易》是一部哲学书; 《周易》是一部管理书等。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差别, 一方面取决于《周易》所包含的内容。《周易》内容包罗万象, 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 “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 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随着社会发展和历代学者对《周易》的解释, 《周易》的内容和性质也在发生变化, 这为确认《周易》的性质增加…  相似文献   

19.
回顾《周易》研究十年,各类报刊发表研究文章涉及的论题主要有易学史;易的哲学思想;易与社会伦理道德及自然科学、现代管理决策的关系等。现将十年来《易》研究的成果简略述介如下。对《易》学史以及《周易》成书问题的研究关于《易》的起源问题普遍认为《易》起源于八卦,但关于八卦起源却众说纷纭,综合起来主要是三种观点:八卦起源于阴阳,阴阳是古人对自然观察认识的产物,是自然之象的产物,八卦起源于“象”;八卦来源于原始时代的筮数,是从甲骨文中的数字卦演变而来的,是筮数的符号化,八卦起源于“数”;八卦起源于“象”“数”的统一。对于史学阶段的划分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探讨,一种是按对《易》本身的研究阶段来划分的,认为易学史分为四个阶段,《易经》——《易传》——王弼玄学——理学——清末。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时期有多种筮法并行是不争的事实。以清华简《筮法》为代表的楚地筮法不同于《周易》,且流布很广。在数字卦向符号卦过渡的过程中,《周易》筮法属于一个特定的转化系统,而楚地筮法则属于另一转化系统。这两个系统在具体过渡过程中依据的数字不同,但转化的具体时段却都定格在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阴阳思想大规模传播的时代,在《筮法》当中,不但四时、五行等黄老因素有所展露,而且阴阳思想更是在筮例中明显体现了出来。在战国时代数字卦转化为符号卦的过程中,阴阳思想的影响显而易见。在《筮法》中,阴阳符号卦思想虽已露端倪,但尚未取代数字卦,是以《筮法》的学术史意义在于其以实物形式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卦要向符号卦过渡的一般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