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新弥勒信仰"的特点特征目前的"新弥勒信仰"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与特征值得注意,这将可能决定这种信仰未来的发展方向。1、普遍性当代印度的"新弥勒信仰",已经跨越了不同的地域、民族、语言以及不同的宗教,具有普遍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弥勒信仰发挥着弥足重要的作用。9世纪中叶,回鹘迁居西域转而尊奉佛教,接受了弥勒信仰,并一直维持到15世纪。本文通过梳理已刊布的回鹘文文献,认为弥勒造像及经变画集中出现于北庭回鹘佛寺中,回鹘文本的弥勒经典以《弥勒会见记》残卷数量最为庞大,文学作品主要有《弥勒颂》《弥勒赞诗》《圣尊弥勒赞》以及佛经题记、发愿文等。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并非仅来自汉传佛教,而有可能也受龟兹以及中亚地区弥勒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弥勒信仰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就国内外弥勒信仰研究成果与现状作一分类说明,进而指出弥勒信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中古时代,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社会生活。通过对隋唐时期佛教流传状况和佛教弥勒信仰渊源的阐释,来分析隋唐时期弥勒信仰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弥勒信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即已始之,无论是上升兜率天的弥勒菩萨,还是下生阎浮地的弥勒佛,或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都广受崇奉。在中国,随着弥勒经典的不断译出和广泛传播,弥勒信仰在上层社会乃至民间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先于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信奉对象[1]。在我国公元460  相似文献   

6.
弥勒信仰乃最早传入中土的净土信仰。本文从净土观念、弥勒信仰与念佛法门之间的关系出发,考查了早期禅宗与弥勒信仰的关系。文章认为,新兴的禅宗最初是以念佛三昧为出发点,称念弥勒乃其化人方便之一;禅宗之传衣说,实源自释迦通过迦叶而转授弥勒以僧伽梨之记载;无论从文献还是出土文物而观,净众保唐禅派皆崇奉弥勒。  相似文献   

7.
王雪梅女士的《弥勒信仰研究》(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终于出版了,这部著作较完整且成系统地对弥勒信仰进行了探讨,将国内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对弥勒信仰展开研究,其实算不上特别新颖的题目,面对前人的诸多成果,这甚至是一个很难继续推进的题目.不过笔者读过此书,发现王雪梅教授将历史考辨与意义讨论结合起来,充分借鉴前人的讨论,升发出诸多有价值且有趣的观点.其某些论述,很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8.
吴明 《佛教文化》1996,(2):25-27
上面几期禅定漫谈中,我们概略地讲了如来禅和祖师禅,也就是由凡夫的禅而说到圣道的禅,又由小乘的禅而说到大乘的禅,又由渐教的禅而说到领教的禅。总之,就是由如来禅说到了祖师禅,愈说愈高,似乎已到极点。但是这些都只是显教的禅,现在要进一步说说密教的禅,也就是秘密禅。学密教的禅,一定要有学显教禅的基础,或者说要有显教禅的基本功,否则就难以“由显入密”。佛法是讲显密圆融的,但圆融不碍差别,修持还得有次第,才能如理如量。大家都知道,圆融显密,本不应分冷显密高下的,因为佛法是圆满具足的。但在修持过程中,为了教学…  相似文献   

9.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太虚法师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复兴弥勒净土信仰而构建佛教新宗派——慈宗的历史,尽管昙花一现,却对揭示太虚的佛教思想变化有特别价值。太虚慈宗构建活动主要有两次:一是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时期,着意创设一个综合唯识宗和弥勒信仰的佛教新宗派,试图以宗派的形式复兴弥勒净土信仰。二是从1932年住持雪窦寺时期,把慈宗阐释为一个融贯全部佛法、以总持义面目出现的佛教发展新方向,并发展出建设人间净土的新弥勒信仰思想,超越了以往只注重往生的净土思想,是对第一次构建活动的转向和超越,消解和升华了此前的宗派意识。此后,太虚的弥勒信仰思想逐步与人生佛教思想合流,基于弥勒信仰而建设人间净土成为太虚人生佛教思想中融会人间性与超越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方立天 《法音》2003,(9):3-9
一、前言佛教净土是指被净化的国土,也就是净化众生,远离污染、秽垢和恶道的世界;是佛、菩萨和佛弟子所居住的地方,是众生仰望和追求的理想世界。佛教净土观念流传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间也日益增添了中国佛教学者的思想创造。最初盛行的是弥勒信仰,后来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发生争论,并取而代之,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天台、禅等宗派与弥陀信仰结合,约自中唐以来,唯心净土观念又日益流行,并成为此后中国净土思想的主导观念。迄至近代,则更衍化出人间净土的思想。对人间净土的执著追求,就是中国佛教、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