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前、后、左、右),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太阳升落和地球磁场为参照的绝对参考框架(东、西、南、北)。这种参考框架使用上的差异与他们习惯的空间术语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动迷津和语言描述任务,考察情境和任务对大学生空间参考框架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空间和目标物同背景融为一体有利于被试选择绝对参考框架。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参考框架选择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视情境和任务之间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3.
以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摸箭头任务和动物排列任务等,考察纳西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习惯的空间术语是否不同,及其对空间参考框架的选择.结果表明,纳西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在判断物体空间位置时更多地使用绝对参考框架,云南的汉族大学生在判断物体空间位置时使用绝对和相对参考框架差异不显著,这与他们描述空间关系时习惯使用的术语一致.这一结果支持语言相对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Levinson的旋转实验,考察了智障儿童在空间任务中参考框架的选择。结果发现:(1)在非言语的空间操作任务中,智障儿童倾向于选择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2)智障儿童的空间参考框架的选择倾向主要由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我中心倾向以及习惯空间术语的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获得会对空间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关于语言与空间认知,近些年来,不仅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发现语言能力跟空间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还出现了实验研究,来试图直接揭示语言对空间关系表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系列涉及不同空间关系的任务中,相较于非语言线索,语言线索提示的效果明显更好。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编码的特点和加工过程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语言的作用机制,发现在空间表征中语言主要起到了选择和整合的作用,语言的作用过程是即时性的。建议未来研究在空间任务和语言表述形式上有更多的变式,从而更全面地来揭示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智君  赵均榜 《心理科学》2006,29(6):1415-1418
先前的研究认为基于空间和基于物体的注意选择都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即两者是存在交互作用还是单独作用的。因此本研究采用Egly等修正的线索提示实验范式,探讨基于物体和基于空间的注意选择机制在信号检测任务中的关系。实验采用2(两种物体)×2(两种空间)×3(有效线索、物体内无效线索和物体间无效线索)的被试内设计。16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结果表明:(1)对有效线索的反应快于无效线索,且物体内无效线索快于物体间无效线索;(2)在不同材料之间,两类无效线索反应时之差存在显著差异;(3)空间因素和物体因素的作用是独立的。结论提示:基于空间和基于物体的选择性注意都是存在的,且两者独立作用于注意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幸娟  张明 《应用心理学》2010,16(2):134-138
选取一组先天聋被试和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被试,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有中央线索化的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但是听觉障碍被试消失得比听力正常被试早。无中央线索化的辨别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被试组仅在SOA=650ms时,听觉障碍被试没有发现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听觉障碍被试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更易受中央线索化条件的影响,听障被试的空间注意调节机制更具策略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张明  桑汉斌  鲁柯  王爱君 《心理学报》2021,53(7):681-693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刺激本身的影响, 还会受到先前刺激的影响, 表现为对当前试次中刺激的反应会受到前一试次的影响, 即试次历史。本研究采用“线索-中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前一试次有效性对跨通道的非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1通过连续两个试次间的线索有效性考察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影响。为了在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减小试次历史的影响, 实验2通过延长试次间时间间隔考察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中试次历史的作用是否减小。结果发现, 前一试次线索无效时, 当前试次中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显著小于前一试次有效时, 这种影响会根据试次中线索和靶子通道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当延长试次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有效地减少前一试次对当前试次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表明, 试次历史能够对跨通道非空间返回抑制产生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增大试次间时间间隔来减小。  相似文献   

9.
赵亚军  张智君 《心理学报》2009,41(12):1133-1142
采用改进的Posner视-空间线索提示范式, 对眼睛注视线索提示效应(eyes gaze cueing effect)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空间Stroop效应的影响; 实验二考察注视提示线索对特征抽取和特征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注视线索提示有效时的空间Stroop效应显著大于提示无效的情景; 在单一特征搜索与特征联合搜索任务中, 注视线索提示效应无差别。这说明, 注视线索通过在头脑里形成空间方位表征诱导注意转移; 注视线索通过影响特征抽取、而非特征整合阶段, 对客体加工产生易化。本研究支持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属于内源性注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重复的画面布局能够促进观察者对目标项的搜索 (情境提示效应)。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分别在视觉搜索任务的学习阶段 (实验2a) 和测验阶段 (实验2b) 加入空间工作记忆任务, 并与单任务基线 (实验1)进行比较, 考察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中情境线索学习和情境提示效应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空间负载会增大学习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同时削弱测验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而不影响情境线索的外显提取。由此可见, 真实场景中情境线索的学习和提示效应的表达均会受到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的影响, 但情境线索提取的外显性不变。  相似文献   

11.
人类空间记忆和空间巡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如何表征周围环境的空间结构信息,如何利用记忆中的空间表征来指导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活动,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综述了作者负责的实验室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在视觉空间信息表征、基于运动的空间表征更新,以及认知系统中的不同空间信息处理模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以上问题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涉及的空间关系判断包括上下关系判断、远近关系判断和距离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道德词的反应快于不道德词;在空间下方时,不道德词的反应快于道德词;(2)远近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个体更倾向于将道德词判断为"远",即道德词更偏上;在空间下方时,没有显著的偏向;(3)在距离判断中,个体对道德词的判断出现显著的向上偏移,对不道德词的判断则出现显著的向下偏移。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会影响个体对空间关系的判断,具体来说是"道德是上"的隐喻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上"的偏移效应;而"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则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下"的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人们完成各种空间任务时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个体差异, 空间认知风格可以帮助解释这种差异。空间认知风格分为三种类型:界标型--只能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 不能表征相关空间信息, 空间能力最低; 路线型--可以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和继时性的空间信息; 整体型--能够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继时性和同时性的空间信息, 空间能力最高, 且男性和低焦虑感水平的个体更多的属于该类型。根据空间认知风格, 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者, 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媛  刘登攀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1,43(8):889-897
采用“单-双任务”的研究范式探索视觉空间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内隐学习。通过比较“单-双”任务组被试在完成空间关系判断任务之后再认呈现的空间场景是否是曾在判断任务中经历过的反应数据来探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中的内隐学习情况。研究结果证明:二维和三维情境中单任务组被试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过程中对空间背景信息的学习存在内隐学习, 且该学习过程还受到刺激情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莨菪碱对大鼠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东莨菪碱对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编码、保持和提取过程的作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分别在训练的不同阶段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mg/kg)和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各东莨菪碱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游泳潜伏期、路径长度、轨迹和游泳速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在训练前和探测实验前注射东莨菪碱的大鼠在探测实验中对目标象限不表现出空间偏爱,说明东莨菪碱干扰参考记忆的信息编码和提取过程;而在训练结束后注射东莨菪碱的大鼠探测实验的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东莨菪碱对参考记忆的保持过程没有影响。在工作记忆实验中,无论第一次测试前、第一次测试后和第2次测试前注射东莨菪碱,均造成大鼠游泳潜伏期延长,说明东莨菪碱干扰工作记忆的编码、保持和提取过程。研究提示M受体在空间工作记忆和参考记忆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对Yi-Fu Tuan归纳的17对空间词进行了相似性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分层聚类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4个主题:⑴三维方位;⑵边界;⑶空间饱和程度;⑷视觉距离。汉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⑴方位/状态;⑵以观察者为参照/以物为参照。纳西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5个主题:⑴垂直方位;⑵水平方位;⑶边界;⑷空间饱和度;⑸视觉距离。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也有两个维度:⑴水平/垂直;⑵状态/方位。汉族大学生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认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垂直”维度上,这与汉族和纳西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相一致。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主题和空间概念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两种选择性注意干扰任务是否分别对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及干扰效应是否受记忆对象言语命名和编码难易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记忆任务,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了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的记忆任务,结果分析发现:空间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而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则对客体工作记忆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和空间选择性注意分别在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加工中发挥作用,但当面对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客体与空间记忆目标时,不再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Modal Logics for Qualitative Spatial Reason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马福成  周剑平 《心理科学》2005,28(3):764-766
情境模型空问维度更新是文本阅读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集中在更新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该文对空间维度更新研究巾的研究角度、研究范式和研究结果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关于空间信息加工的实时更新与条件更新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其争议,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