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晚期齐围莱国的主帅据《左传·襄公六年》所载是晏弱,崔杼只参与了定莱田的活动,《左传》对这场战争具体过程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传世齐国景公时期铜器庚壶铭文也有关于"齐军围莱"的内容,通过考察铭文可知崔杼直接参与指挥了此次战争,铭文对战争的细节也有更为详尽的描述。本文也对铭文"入"字的相关考释意见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铭文"庚入,门之"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东莱”一词早在齐灭莱之前就见于史载。但历来史学家多以“春秋莱子国……以在齐之东,故曰东莱。”(《春秋大事表》引《通典》)把莱与东莱视为一国。又或以为齐人伐莱后,“迁莱子于郳,遂名东莱”(《康熙黄县志》)。把莱与东莱说成一个国家在两个时期的不同名称。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周昌富同志在《东莱新说》中提出了莱与东莱两国说,指出“东莱既不是齐灭莱以后‘迁莱于郳’的莱子国,也不是齐莱境内的地名,更不是一个泛指的地域概念,而是地处东隅海滨的一个夷族国家。”(《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一辑)其言可信。笔者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孟子》一书中有“齐东野人”一语,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把“齐东”解为齐国以东,把“野人”解为无知的野蛮人。如朱熹《四书章句·孟子集注》说:“齐东,齐国之东鄙也”。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说:“孟子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大抵是指的莱国和他以东地带”,处在“氏族部落残余状态”的“化外区域”的人民。也有学者把“野人”说成是  相似文献   

4.
姜太公庙与姜太公旅游中心方舟齐都临淄建太公庙,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尝于太公之庙,庆合莅事。"至唐,诏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四月诏令西京、东京及天下诸州各置武成王庙奉把。这时临淄虽不...  相似文献   

5.
<正> 荀况,字卿,别为孙氏,又名孙卿,后人尊称为荀子,或孙卿子。战国末期赵国郇邑人。郇伯是周文王之子,封于郇,为姬姓国,郇伯后人世居郇邑(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郇邑究在何处,史说不一。晋人杜预注:“解县西北有郇城。”清《一统志》载:郇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此二说基本一致,郇邑当在解县与临猗县之间。《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又云:荀邑在绛州正平四十五里。约在新绛县附近。近人杨伯峻则认为,“荀,姬姓国,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二十五里有临汾故城,即古荀国。”(《春秋左传注》桓公九年)据《广韵》十八荀字注:“荀,姓。本姓郇,后去邑为苟。”由此  相似文献   

6.
1983年秋山东古国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提交了题为《纪、(日其)(以下用其代)、莱为一国说》的论文(拙稿《纪、其、莱、为一国说》,《齐鲁学刊》1984年第1期),会上曾引起热烈讨论(史振东:《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举要》、《东岳论丛》1983年6期)。1986年5月山东古国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又提交了论文:《再说纪、其、莱为一国》(拙稿《再说纪、其、莱为一国》见《管子学刊》1991年1期)。针对几点批评意见以及与拙说相左的主张进行讨论。会议期间承蒙郭克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创始者。殷周以来,人们都认为天是最高最大的,万物都是天所生的。如春秋时宋国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左传》襄公27年)又吴国季札说:“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左传》襄公29年)孔子亦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这都是认为天是万物的本原。老子第一次提出天地起源的问题,认为天不是最根本的,天地还有其“始”。老子宣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五十二章)天地起源问题的提出,是理论思维的一次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8.
试论文姜女     
文姜,是先秦史书记载中关于齐鲁亲姻关系方而颇为引人瞩目的人物。《中国人名大辞典》上说:“文姜,春秋鲁桓公夫人,齐僖公女。桓公与文姜如齐,文姜兄襄公与文姜通。公怒,文姜以告襄公,桓公被杀。”春秋时期,诸侯通婚历数不尽,兄妹乱伦、  相似文献   

9.
安平故城     
安平城,春秋早期以前纪国(中心区域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属邑,名曰“酅城”。纪国曾与齐国对峙为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时在周夷王三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势渐强,逐步蚕食纪域。《春秋左传·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於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季是纪侯之弟,酅是其封  相似文献   

10.
周易辨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襄公九年记载“姜曰:‘亡,是以《周易》曰:隋,元亨利贞……”;昭公七年记载“孔成子以《周易》筮之”。可见《周易》之名在周代甚或更早便已经存在了。《周礼·春官》有云:“太人……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汉郑玄在其《易赞》中便断定:“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之影响极深,故而后人皆认为《周易》乃周朝之《易》。对此,笔者谈点个人看法。一、“周”之辨对于“周”、“易”之…  相似文献   

11.
一、即墨故城概览即墨故城,位于今青岛地区平度东南30公里古蚬镇大朱毛村一带。《玉海》引《郡县志》云:“故城临墨水,故曰即墨。”《史记正义》说:“莱州胶水县南60里即墨故城是也。”据考,唐之胶水县就是现平度,系隋仁寿元年(601年)以长广县改名。即墨地处东方,乃齐国的重要城邑。历史悠久,经济繁荣。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活。商周时属东夷。春秋时期系莱国之棠邑。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师伐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与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官。晏  相似文献   

12.
<正> 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刘宝楠《正义》引《新序》五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言俎豆,贱兵而重礼也。”按以孔子“贱兵”,不答卫灵公军旅之问,非也。考军旅之事,儒家所重,《尚书·洪范》:“八政,八曰师。”盖戎为国之大事,有国者必重之。《春秋》谷梁襄二十五年传:“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为人臣者,必文、武兼擅,诗人所以褒讚尹吉甫“有文有武”(《诗经·小雅·六月》)者,惟孔子以“文”为首而己。他于军旅,一是子  相似文献   

13.
“文姜之乱”异议杨朝明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后嫁于鲁桓公为夫人。由于她与其异母兄襄公通奸事,鲁桓公陪进了性命。鲁庄公时期,文姜仅生活了不足21年,但在《春秋》、《左传》中,她的名字却出现15次之多。史书中历历书载她的活动,显见她是一位在当时有很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一书中于《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条下注曰: 跻僖公者,亨祀之位升僖公于闵公之上也。闵公与僖公为兄弟,《鲁世家》 谓闵为兄,僖为弟;《汉书·五行志》则谓僖是闵之庶兄。无论谁为兄谁为弟, 僖公入继闵公,依当时礼制,闵公固当在上。《鲁语上》记此事云:“夏公弗忌 为宗,蒸,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曰:‘我为宗伯,明者为昭, 其次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 之亲疏也。夫祀,昭孝也。各致齐敬于其皇祖,昭孝…  相似文献   

15.
卞玉山 《管子学刊》2012,(4):103-108
西周封卞国、建卞族是周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西周曹叔振铎之子卞叔田封于卞之史,首见唐《元和姓纂》之记载:"卞,姬姓,曹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氏",但因文字过简,相关深层次问题未得述及,给后人留下诸多疑题。笔者通过《春秋经》、《左传》、《史记》、《礼记》、《世本》、《泗水县地名志》、《兖州府志》等大量史料论证和古国遗址考证,进一步对西周曹叔振铎之子卞叔田被封卞国的有无?怎么封?为什么封?西周封卞国、建卞氏族与上古卞明国、卞氏族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以期恢复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由是”辨     
《孟子·告子上》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思而有不为也。”句中“由是”一语,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释译为“由此而行”。在书后所附《孟子词典》中,又释“由,动词,由此而行之意。”杨先生之书既出,世间一般文言选本和高中课本均从其注译。但笔者认为:解“由”为“由此而行”显然不当,释“由是”为“由此而行”亦嫌迂曲,故不揣陋,聊陈愚见于大方。“由是”一语,当是二词,应分释之。《左传·襄三十年传》:“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晋杜预注:由,用也。《苟子·正论》:“放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制君,由此…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古题韩非撰。韩非是战国末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古籍中,记载有韩非生平事迹的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秦始皇本纪》、《韩世家》、《六国表》、《战国策·秦策》、《论衡·祸虚篇》、《论衡·案书篇》。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韩非者,韩(战国时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东南部)之诸公子也。喜刑(通形)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善蒋书,“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有人传其书到秦国,秦始皇很欣赏韩非的书,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与韩非都曾是荀子的学生,李斯  相似文献   

18.
<正>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学者称潜溪先生。早在元末,他即已“藉然著闻”,“知名于时”。元至正二十一年,他正式应朱元璋之聘,由山林步入廓庙。从此,日受崇信,不断升迁,历任赞善大夫、翰林院学士、知制诏、《元史》修撰总裁等。他虽为文学侍从,但朱元璋常向他垂询国是,尊同太师。朱元璋常对宋濂说:“朕以布衣为天子,卿亦起草莱列侍从,为开国文臣之首。俾世世与国同体,不亦美乎?”令取子孙官之,宋濂屡辞谢,不敢奉诏。(郑楷:《行状》,《宋文宪公全集》卷首二)《明史》本传称“一代礼乐制度,濂所裁定者居多。”全祖望谓其“以开国巨公,首唱有明三百年钟吕之音。”(《宋文宪公画像记》,《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  相似文献   

19.
一、秦汉及其以前对精神本质的讨论据文献 ,有关人的精神现象的讨论 ,始于子产论魂魄。《左传·昭公七年》载 :郑国大夫伯有作乱被杀 ,此后郑国就常常闹鬼。子产认为这是伯有的灵魂未能得到很好的安置 ,并且引出了关于灵魂问题的讨论 :  及子产适晋 ,赵景子问焉 ,曰 :“伯有犹能为鬼乎 ?”子产曰 :“能。人生始化曰魄 ,既生魄 ,阳曰魂。用物精多 ,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 ,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 ,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 ,以为淫厉 ,况良霄 ,我先君穆公之胄 ,子良之孙 ,子耳之子 ,敝邑之卿 ,从政三世矣。郑虽无腆 ,抑谚曰‘蕞尔国’ ,而三世执…  相似文献   

20.
朱大星 《中国道教》2004,4(4):19-24
《老 子 》一 书 ,自 其 产 生 以 来 ,注 家 蜂 起 ,遂 演 为 “河 上 公 注 《老 子 道 德 经 》二 卷 。 ” 《宋 史 · 艺 文 志 》、一 门 学 问 — — 老 学 。 在 众 多 《老 子 注 》中 ,河 上 公 注 郑 樵 《通 志 》亦 皆 著 录 。 而 唐 刘 知 己 子 玄 谓 《老 子 》流 传 较 广 ,影 响 也 较 大 。 无 河 上 公 注 。 释 氏 亦 多 非 议 , 《法 苑 珠 林 》卷 六 十 九 ⑤ 河 上 公 《老 子 注 》相 传 为 河 上 丈 人 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