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存山 《哲学研究》2012,(3):38-48,127
<正>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内容非常广泛,我曾将其概括为"一气涵五理",即"气"概念中包含着哲理、物理、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参见李存山,2006年)从气论在哲理上的意义而言,它是中国哲学自然观的主要形态。因为中国哲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或"推天道以明人事",所以气论与儒家的仁学、道家的道论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倾向或特质。本文就此而  相似文献   

2.
如何探讨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李存山本文对曾振宇同志的《董仲舒气哲学论纲———兼论中国古典气哲学的一般性质》一文提出商榷。一、董仲舒的气论思想不是中国气论的典型形态,由此不能揭示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二、曾文不明源流,不作分析,误把董仲舒气论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气哲学论纲——兼论中国古典气哲学的一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本质是逻辑”,在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气概念至少蕴涵、兼容了十二种义项。气概念实际上不存在确切稳定的内涵和外延,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相背离;建立在这种哲学概念基础之上的气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有机的、活泼泼的、泛道德的哲学本体论。缘此,中国古典哲学史上的主干概念与本体论,呈现出与西方古典哲学迥然不同的面貌。对于以气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的主干概念和本体论,究竟应该如何定性,似已成为学术界真正领悟和把握中国哲学与文化内在命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该书由李存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它对中国气论在先秦时期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寻根探源的考察,首次把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气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哲学形态,阐发了气论哲学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将气论物质观同西方哲学的伊奥尼亚哲学、埃利亚哲学、原子论物质观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和莱布尼茨等人的非原子论物质观做了详细的比较。该书对气论物质观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参与和解决了近代中国"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课题,在此过程中,中国气论传统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密切相关。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经历从气论宇宙观到进化论宇宙观再到唯物史观的转变,尤其是李大钊"调和的进化论"及"调和之美"等思想,为辩证分析气论传统提供了理论指导。新中国成立前后,张岱年、冯契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推进气论传统的现代化。目前,全面深入推进气论传统及其宇宙观、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化研究,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6.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范畴之一,它对中国古代艺术风格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气”不但是许多艺术风格概念的源头,而且还影响着不同时代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并催化了众多与气关系密切的文艺理论形态的诞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奇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哲学论纲方松华一般说来,20世纪的中国哲学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一)准备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思想还处于介绍阶段,而固有的文化传统又处于一种激烈的批判之中,真正的哲学交锋尚未展开,因此真正开启和创立20世纪中国哲学的...  相似文献   

8.
李存山同志的新著《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四章对中国气论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寻根探源的考察,对气论产生的时代意义、先秦气论的思  相似文献   

9.
气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神仙思想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长河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构成了一种互通关系。本文以此立论,首先分析了传统气论对于道教神仙思想之神学创世论的影响,接着指出,道教神仙思想对于气(炁)之内涵和地位的全新论述以及在方术实践中对于气法的运用又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气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其实质是一种气论哲学。"气"在《庄子》中具有五种内涵,气论思想贯穿《庄子》始终并有其内在逻辑。《庄子》气论哲学为自然美奠定了哲学基础,但也有其理论盲点和理论困境。《庄子》气论哲学的理论盲点集中体现在未对"心""气"二者关系进行自觉、恰当的阐发,这也就造成了其理论困境,即"听之以气"缺乏切实可行的学理通路。  相似文献   

11.
曾振宇 《周易研究》2001,3(2):63-72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在<易传>中表现得比较典型.<易传>之"天"概念蕴涵自然、自然规律、义理、天帝、阳气等数重内涵,逻辑内涵混杂,外延不确定.中国哲学之"天"从未获得"纯粹的哲学形式",天不是一个纯粹哲学概念,只是一个前哲学概念.实际上,气、道、理等中国哲学主干概念具有同样的哲学性质.学术界有必要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中国有哲学概念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由“和论”“气论”与“易论”三部分构成.“和”包括生命本身之和及其所依托的环境之和(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和”是生命产生及存在的前提;“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易论”吸收了“和论”与“气论”于一体,较系统地论述了天地是万物生命的起源、养育的根本及具体生命的产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人的生命活动经过了这样的历史过程:有夫妻而产生人伦关系,有夫妻而有父子、君臣,从而产生上下等级、制度、礼法.道德,以维护社会秩序与统一.故此,古代生命哲学对艺术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中国艺术民族特色形成的主要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3.
论理学对中国“画气”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学中以气论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而真正形成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画气说则在两宋。画气说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哲学背景,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是画气说形成的最直接因素。本文认为,理学对画学理论中气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画气说提供一个有机论的基础,在气机哲学的影响下,中国画学将表现对象活泼生机作为根本目的,这突出体现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二是从审美体验角度,中国画学形成了“以气合气”的独特创作思想;三是在绘画艺术形式上,气势论成为一引人注意的理论,六朝时的气韵生动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当代中国哲学处境的两个方面: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分析了西方的分类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以及中国哲学把人生论定位为核心论题而造成的自限局面,还有西方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发展意义续篇的可能性。同时也讨论了知识考古学和哲学元语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道与气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中国哲学的基础归结为两个范畴,那就是“道”与“气”。一、道与理1.中国哲学之所以把道与气作为自己的核心,乃是由于中国哲学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哲学形成的时候,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周天子有名无实的统治之下,各诸侯国国内、国际的纷争不断,如何治理好国家,使国家强盛、富足而有秩序,并且使天下免于动乱,是当时思想家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思想家们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为诸侯聘用,获得社会的承认,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的思想家也关心个人。但是,他们所关心的“人”,主要还是自己的同类。他们关于个人命运的讨论,主…  相似文献   

16.
"气"是中国哲学解释自然世界流变与道德修养工夫的基础概念,而它在早期文献中表达出来的意义具有原发性与多样性。"气"如何从概念多样性中发展出一套具备一致性的哲学系统?这一哲学系统又如何完善、统一地解释"自然"与"人"?本文欲以张岱年所提出"气的‘质'‘能'二象性"为方法,探求早期"气"论哲学建立的内在理路,审视早期气论哲学对"自然世界"与"修养工夫"的解释方式与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17.
<易纬>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说、占卜、象数等思想,利用先秦气论资源,承创易学思维理路,对天道、人道进行了以气论为纲,以宇宙、生命、道德、治乱为目的系统思考,在易学体系内最大程度地完成了在宇宙、生命、道德、政治四方面的气本论哲学,阐发了本天道立人极,经人事法天道的天人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张岱年西方哲字史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以外,还存在着二元论、不可知论、多元论。我们可以把此观象称为两极与多边。以此来看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派论争,也呈现出多种学派林立的现象。我们先来看老子的哲学。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开创者,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本体论学说。道是天地的来源,是天地万物的本体。老子的“道”既非原始物质,也非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他宣扬“道法自然“的观念,为以后的唯物主义开拓了道路,而他强调“道”的无形无象,也为以后的唯心论提供了启迪。再来看来明哲学。我认为,宋明哲学中有三个学派,即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本论;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本论;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本论。其中气本论是唯物主义,理本论是理性主义,心本论是唯心主义。在西方,理性主义与唯心主义合流了,于是形成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两大陈营。在中国宋明时代,朱陆始终没有会合起来。我们也不能只承认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的对立和斗争,而不承认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传统。第三,在中哲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前后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老子提出“自然”观念,实是唯物主义的滥觞,接着,从《庄子·外篇》的“通天下为一气  相似文献   

19.
张载深刻思考差异与统一之关系而提出的"两一"架构,是其"气论"哲学的核心线索.这一思想架构将旧有宇宙论的"一生两"逻辑转变为"有两则有一",从而在形而上学层面解决了本原之"一"产生差异之"两"缺乏逻辑必然性的问题,将"一"理解为以差异性为前提的统一性;同时,在价值论层面通过"两一"之"一"的非现成化明确揭示了其作为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哲学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就是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现代哲学家如胡适、贺麟、冯友 兰、金岳霖等人都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胡适可以说是首先在国内介绍实验主义方法论的 学者,贺麟则提出了将直觉方法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哲学方法 论最多的是冯友兰,他提出了关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 代哲学界中真正对于现代逻辑有了解,并把它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是金岳霖,他对逻辑分析方法有 着独到深入的了解,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通过上述哲学家的努力,中国现代哲学已经 有了系统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