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夫论》与汉代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王符的《潜夫伦》,是一部政论性的古典名著。严格说来,王符本人并非专注一经或几经的经学家,《潜夫论》亦不属于说经解经的经学著作。但由于这部名著是在汉代经学统治时代完成的,其人其书同其时代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今天从中亦可“观见”当时经学的情况,包括经学统治所造成的思想影响、经学两派在后来的融合、经学复杂的社会作用以及经学的衰落和经学向玄学的过渡,等等。汉代经学的统治,从政治思想开始,遍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我们从王符《潜夫论》中可以看到,这在当时的思想界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汉…  相似文献   

2.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流行,是汉代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特殊现象。汉代的阴阳五行说肇始于董仲舒,至西汉后期而盛行,大讲灾异,推演比附,以至皇帝下诏、大臣的更换、不同政治集团之间互相攻击都要引用阴阳灾异。成、哀以后,由于社会局面动荡,险象丛生,图谶之说又大肆传播,王莽篡汉,即利用这种妖妄邪说作欺世惑众的工具。至东汉光武“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即被视为“国宪”,敢于表示不信者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阴阳五行说和图谶说实际上都是为神化皇权统治而制造出来的,打的是“尊经”、“崇圣”的旗号,但它们与原始儒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相对立,也是思想史上的一股浊流。面对汹汹浊  相似文献   

3.
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是我国前期封建社会中先后两种形态不同的地主阶级官方哲学,在中世纪历史舞台上统治人民思想长达五、六个世纪之久,并且长期地影响了后来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探索一下我国前期封建社会中官方哲学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演变,对于了  相似文献   

4.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流行,是汉代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特殊现象。汉代的阴阳五行说肇始于董仲舒,至西汉后期而盛行,大讲灾异,推演比附,以至皇帝下诏、大臣的更换、不同政治集团之间互相攻击都要引用阴阳灾异。成、哀以后,由于社会局面动荡,险象丛生,图谶之说又大肆传播,王莽篡汉,即利用这种妖妄邪说作欺世惑众的工具。至东汉光武“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即被视为“国宪”,敢于表示不信者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阴阳五行说和图谶说实际上都是为神化皇权统治而制造出来的,打的是“尊经”、“崇圣”的旗号,但它们与原始儒学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相对立,也是思想史上的一股浊流。面对汹汹浊流,儒学内部具有卓识的、正直的人物勇敢地加以批评抵制,才避免了民族文化思想因迷信邪说盛行而倒退。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发展到汉代,对汉代的学术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道家的气论学说衍变成了元气说,并以此形成了宇宙论的体系;道家思想与儒学相融合,使儒学的理论思维进一步深化并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换;道家思想向经学的渗透,有效地消除了汉代经学的非理性因素,增强了经学的理性成分;道家思想也为汉代的社会批判思想提供了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两汉学术标帜经学。经有数经,各经异解;学分个古,二派异说。今文经学,内存数家;古文经学,亦有歧义。而汉代经学独尊,设立学官,诱以利禄,经学纷争,自然而生。汉代经学之争,依纷争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汉武帝到汉元帝时,主要是今文经学内部之争;其二是从汉哀帝到东汉末年,主要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今文经学的内部之争既刺激了今文经学的发展,又给古文经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而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则促进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融合。因此,从汉代经学纷争中,可以探寻到汉代经学演进的某种轨迹。…  相似文献   

7.
清儒重申汉学有本,重师法、家法,现代以来的经学研究多落其窠臼。汉代经师强调师法、家法的地位与博士官有关。汉朝立经学博士,以经学为施政教、选人才的依据。经学的政治应用要求经学相对统一,而这并不合于经学之为学术思想的本性。因此,汉代政治多次重申恪守师法、家法,但汉代的经学屡屡突破师法、家法,在不断地演进。东汉后期外戚、宦官掌权,经学的政治地位下降,是以师法、家法混同。汉代师法、家法的兴衰是政治与学术之关系合与离的表征。清儒以汉儒重师法、家法是清代学术之争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是对汉代学术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8.
先秦秦汉阴阳五行思想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一向就有很深的阴阳五行的思想传统。可以说从殷、周以来便长期在思想文化史中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但在近些年讨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专著和论文中,阴阳五行思想的研究却被忽略了。有鉴于此,本文仅就一孔之见,谈谈先秦秦汉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并辨析于后。  相似文献   

9.
焦桂美 《管子学刊》2007,(4):118-122
崔灵恩治经以郑注为宗,重视文字训诂并善用纬书及阴阳五行说解经,带有较为明显的北学倾向.崔氏又由北人南,促进了北学之南渐,对南北经学的渐趋融合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由来己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学术思想的方法论.董仲舒用阴阳五行构建了社会伦理的秩序,<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搭建了人体生理的联系.他们在以阴阳五行作为方法论以构建各自思想的同时互相推动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经学是封建时代的官学 ,是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 ,它与传统社会的关系极其密切 ,值得深入研究。张涛先生最近出版了《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一书 ,选取经学与汉代社会这一课题作了一次全新的考察 ,尤其是对汉代经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阐释。通读该书 ,我们深感这是一部创发精深、颇具学术见地的经学史研究力作。该书的主要特色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该书编著体例、叙述体例系统清晰 ,结构安排合理。全书 2 6万余言 ,共分两部分、六个章节。前三章依次为“经学的早期发展”、“汉代…  相似文献   

12.
汉代思想体系的形成,主要受到儒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影响。汉镜、汉隶的美学内涵是汉代思想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上的内在体现。汉镜的世界、汉隶的线条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儒"与"道"的沟通与融合。汉镜的图案、纹饰和铭文体现汉代人的阴阳五行观念和人生观。汉隶"水平线条"的稳重,表达了汉代人希望富足和乐地在人世中繁衍生息的美好愿望。汉隶的水平线条,不仅是书法里的线条也是汉代人日积月累的共同心理和情感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儒家经学在西汉中后期发生了学术性格上的巨大转变,即经学的阴阳五行化。在此背景下,儒生们纷纷结合经典来谈论灾异问题,创立了诸如《春秋》公羊灾异说、《易》阴阳灾异论、《齐诗》"四始五际"说、《洪范五行》灾异论等多种形态的经学阴阳灾异思想。这些新思想并不符合孔门一贯的宗旨,与汉初诸儒坚守的儒学传统也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它们一经系统地提出,却很快赢得了儒学团体内部乃至帝国官僚系统的共同承认,并长期被奉为官方意识形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灾异思想悠久而丰富的理论来源、西汉政权合法性论证的需要、儒生们对君权膨胀的警惕、元成以后相对自由与宽松的学术政治氛围、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知识体系的"科学性"与强大解释力等,共同构成了西汉经学灾异思潮倾动一时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契机。  相似文献   

14.
齐文化在汇入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之中后,以新的形式和形态继续向前发展。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之一是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本文就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背景、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的概况以及齐文化对今古文之争的影响等方面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5.
经学,是自汉代至清末中国学术的主要形式。所谓经学,从形式上说,是指给经典作注解和通过注经发挥自己思想的学问;从内容上说,这经典又专指儒家经典,如《诗》、《书》、《易》、《礼》、《春秋》等。今天,传统的经学,作为学术形式,无疑早已过时,大约已没有人还在做这种学问。但是,积两千年形成的经学传统,恐怕不能说已完全没有影响,没有价值了。其实,每一个对传统的经学有所了解的人,只要略为留意就能察觉到经学传统在现实中的存在,其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因此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对经学传统进行一番研究和清理,从而使…  相似文献   

16.
王继训 《管子学刊》2007,(1):95-97,110
东汉末,雄居汉代统治思想宝座二百余年的官方正宗学术的经学开始走向衰亡,经学的衰亡成为历史的必然,经学衰微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但是从某一历史局部来看,这时候经学却出现一统的盛世,即历史上所谓的"郑玄时代",为什么呢?从思想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去看,任何一种思想学术的聚与散都不同于其他事物,有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特征,那就是即便是体现着共同旨趣的学术群体瓦解了,或者所主张的学术思潮处于低潮而被世人所淡忘、冷落,但只要它曾经是流行于世的学术潮流,它就不可能完全消逝,而是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或其他的形式再现于世的.换而言之,它们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经学.在从经学到玄学的演进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些反复也是很自然的.我们把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叫着"经学的反复",而在这一阶段中,又以郑玄、王肃最具代表性,所以我们以他们俩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刘向阴阳五行学说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阴阳五行灾异说的兴起和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刘向《洪范五行传论》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件和环节。 对《洪范五行传论》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解决两汉思想史研究中的诸多疑问,弥补儒学史 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论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特殊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来治经学者都将经学渊源上溯到荀子,本文认为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兴起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孟子关于孔子作《春秋》说奠定了经学独尊的理论基础,孟子的某些观点有助于今文经学走向体系化,孟子改造现实的精神直接为汉代经学家所继承,孟子的许多学术观点为西汉今文经学所吸取。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贡献决不在荀子之下。  相似文献   

19.
周海天 《孔子研究》2023,(1):91-100+159
从“五四”至今,“经学的现代化”的进程始终伴随着研究者们对西方理论之冲击的回应。然而,对西方理论的误读性应用却贯穿了“经学现代化”之历程:“五四”时期的“实证主义”颠覆了经学的统治地位,并产生了至今依然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方面,经学被视为一种研究注疏的技艺科学;另一方面,经学被判定为政权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文化伪装。新时代的经学研究应追溯、立足并发展经学的源始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一种未来经学研究的可能范式,通过“自我阐释”使作为学术的经学、作为政治的经学、作为伦理的经学与作为历史的经学成为经学中有差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嵇康的思想特征嵇康(公元223—263年)是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嵇康的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的特征。汉代以降,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思想本身的发展,两汉时期的经学已经逐渐失去其维系思想统治的作用。一些精于思考的人们开始重新探讨和估价人以及整个世界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这种探索导致了对世界本身(包括人本身)的复归,即对“自然”的复归。崇尚“自然”可以说是魏晋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在阮籍、嵇康那里又可以说是发展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