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拙著《中国儒教史》把《庄子·秋水篇》的“牛马四足是谓天”的“天”释为“上帝,上帝的安排”。在陈文看来,这是拙著最大的笑话了,所以陈文以此作为拙著的第  相似文献   

2.
李申 《中国哲学史》2002,(2):119-126
一、缘 起 《学术界》2001年第六期发表陈泳明《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一文。该文先发于互联网(WWW.confucius2000.com),题目是《国家级的学术豆腐渣工程》。有关的训诂问题本人在《孔子研究》已有两篇文章回答,此处拟从总体上对陈文所提出的问题作一评论。 首先使我注意的,是陈文的结尾。该处写道:  相似文献   

3.
宗教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申先生撰著的《中国儒教史》上下卷,己于1999年底和2000年初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长达2000余页,约 150万字,200幅图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翔实而准确的资料为依据,从全新的视角对儒教、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总体上的描绘。通读全书,我们发现,《中国儒教史》既准确地反映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同时又集中地体现出作者严谨而扎实的治学方法。一、《中国儒教史》所作出的学术贡献 儒教是不是一种宗教?这在古代的中国,似乎已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4.
儒教研究的里程碑──《中国儒教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术仅仅是一种“学说”,还是一种“宗教”①,这是中国大陆学术界近20年争论最甚的问题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韦伯出版了著名的《中国的宗教》(中文译名为《儒教与道教》)一书,专门讨论了儒教与道教各自的特点及中国宗教的社会背景。在这里,他不仅肯定儒学是宗教,而且对儒教的特征作了大要的分析和描述:第一,儒教“是面向今世的”,是世俗性的宗教,既没有西方宗教的“原罪”说,也缺乏“救赎”观念。第二,儒教是秩序的理性的宗教。他看到,对中国的儒家士大夫而言,在政治上维护信仰比对民生的关怀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于2001年2月24—25日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了儒教问题讨论会,对儒教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进行讨论。 1978年底任继愈先生提出的“儒教宗教说”,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而广泛的争论。20多年间,争论双方都发表了不少论文。其中的代表之作,已结集为《儒教问题争论集》出版。最近,李申先生又出版了系统阐述儒教问题的《中国儒教史》,这次讨论,就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儒教是不是宗教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儒家具有宗教性,曾发挥过类宗教的作用,可以说儒教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但不能认…  相似文献   

6.
《儒教与道教》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是社会学中国研究的首部重要著作。本文从韦伯阅读史的资料入手,以发生学的视角梳理其思想框架:首先,在汉学史的视域下,理解韦伯接续的思想传统,梳理《儒教与道教》中所体现的学术风貌,揭示德、法、英、美、俄等国汉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何构成了韦伯研究的起点;其次,对于汉学资料的局限,韦伯有所反思,并创造性地关注、引用了当时新一代中国学人的工作;最后,韦伯的洞察力在相当程度上源于他的一般社会学的理论见解,从韦伯著述史的角度来看,韦伯中国研究是其社会行动理论的一个具体应用,并指向一条有可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社会学的中国研究的路线,即立足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对话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对于“儒教(或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尽管参加争论的学者并不很多,但它确是二十年来中国学术界最具挑战性,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并使众多中国学者甚感困惑的问题。然而,争论的文章发表在不同的书刊和专著中,查寻起来颇费周折。为使关注这一问题的广大学者较为便利而又全面地了解争论的情况及其发展脉络,也为了进一步推动有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宗教文化出版社独具慧眼,特邀“儒教是教”说的提出者──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做主编,选编儒教问题不同观点的典型文章,于世纪交替之际(2000年11月)出版了《儒教问题争论集》。《儒教问题争论…  相似文献   

8.
公羊学论略     
周予同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儒教的经典里有两部怪书:一部是《周易》,一部是《春秋》。”①同样是“怪书”,但它们在今天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命运与影响,简直存在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自80年代兴起“《周易》热”以来,关于易学的各种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可...  相似文献   

9.
《父母恩重经》中的儒教、佛教、道教[日]冈部和雄一《父母恩重经》无疑是中国编撰的经典。记叙佛典翻译情况的目录(经录)称中国所撰经典为“伪经”,为不致造成翻译史的混乱,故不予编入正规的大藏经(即入藏)。《父母恩重经》至今从未入过藏,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伪经...  相似文献   

10.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借“传统文化热”的推动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反思与系统研究 ,特别是从宗教角度 ,将中国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儒释道三教予以解析 ,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大文化观的指导思想下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振纲主编的《中国儒教史话》、《中国道教史话》和《中国佛教史话》丛书。此丛书虽为普及知识的读物 ,但出版后却引起学术界专家的议论 ,请看专家如何评说 :李申(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 :加润国所著的《中国儒教史话》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本以“儒教”命名的书。该…  相似文献   

12.
在儒教论争的视域下,董仲舒对于理解儒教(儒学)的基本性质、存在形态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任继愈的“儒教是教说”、李申的中国儒教史研究,以及反对者提出的质疑与论辩,均对董仲舒进行了重点研究。各方关于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宗教属性,争议不大,甚至可以说存在一种共识。同时,儒教论争中亦广泛存在着对于宗教神学的批判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思想意蕴,这对于儒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朝明 《孔子研究》2023,(5):59-67+158
《孔子家语》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书”:若论其在中国思想与中国智慧中的价值,可以说罕有其匹;如论其在中国学术史上遭到的怀疑,亦堪称首当其冲。但是,近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证明,《孔子家语》确为先秦旧籍。鉴于《孔子家语》的内容、体量及相关学术问题,其价值绝不在“四书”之下,完全称得上“儒学第一书”或“孔子文化第一书”。《孔子家语》最为直接的价值,就是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利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以资印证校验《论语》等早期典籍文献的记载。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也是对历代学者研究得失的一个很好检验。  相似文献   

14.
儒教室与儒教李申儒教室的前身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写作班子,主编是任继愈先生。任继愈先生曾有四卷本的《中国哲学史》问世,由于是作为大学教材,必须采用通行的观点,许多地方就难以代表作者的意见。四卷本行将完成之际,著者就构想要写一部大型的、成一家之言的著...  相似文献   

15.
禅宗历史的研究是当代“禅学热”中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几年来,已经公开出版的专门论述禅宗史或禅宗思想史的学术著作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这些著作中除了少部分是以往著作的重编新印和海外著作的翻译翻印之外,大部分是十几年来国内学者的新作。就它们的内容来说,有的论述禅宗的整个历史,如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和杜继文的《中国禅宗通史》等;有的考察某一历史阶段的禅宗,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魏道儒的《宋代禅宗文化》、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等;有的探讨禅宗的某个人物、流派等个案,如刘泽亮的《黄檗禅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儒教的十个方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对于儒教来说,并不存在哪些是儒教,哪些不是儒教的明确的分界线。因为它的范围是不确定的,所以很难做出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定义。例如,从中国国内来说,有“阳儒阴释”、“儒、道、佛三教合一”之说,在士大夫阶层的思想里,儒教与道家、佛家的界线就是不确定的。至于在民间宣传的儒教主义和对于儒教的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撰写的“科学思想史”,是其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GiilisationinChina)的第2卷。此卷的宗旨,据其“导言”所述,是要“探索中国哲学对于科学思想发展的作用”。此卷的英文原版发行于1956年,迄今已有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中国台湾的译本,一个是中国大陆的译本。后者由科学出版社与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联合出版,全书85万余字。本文即拟对这一卷的内容作一个概要的介绍、评述和讨论。一、前无古人的工作正象李约瑟的整个多卷本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一样,他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8.
陈振明同志的《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陈文”)抓住了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意识形态理论本身极其重要而又在我国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所以“陈文”以及它所涉及的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陈文”中也存在着对法兰克福学派观点的严重误解,对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关系问题产生的“社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源远流长的人类精神资源 ,它在漫长的文化累积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地层”(福柯用语 ) ,这些“文化地层”触及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不同层面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 ,这些“文化地层”就构成了一个个专论性的研究领域 ,比如佛教哲学、佛教文学、佛教艺术、佛教逻辑学、佛教心理学等等。当今的佛学研究已越来越从通论性的教史、教理之研究进入到这种专论性的研究。南京大学哲学系王月清博士的新著《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6月版 )就是这种佛教专论性研究领域中的一朵新葩——佛教伦理学。《中国佛教伦理研究》以中国佛…  相似文献   

20.
一、学术研究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伊斯兰教是一个提倡学术研究的宗教。《古兰经》中最早下降的启示(96:1—5)就教人读书写字。先知穆罕默德也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从四大哈里发时期开始,伊斯兰教就特别注意宗教本身的学术研究,对于《古兰经》、圣训、教法、哲学、先知的历史,都有专门的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