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约翰·洛克的宗教宽容思想是其哲学、政治、宗教思想的整体思考的产物,其在关于信仰与秩序,即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方面,讨论了很多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洛克关于“灵魂拯救之事与官长无涉”这一政教关系的核心问题的讨论出发,探讨洛克就权力、良心与秩序——宗教改革伊始的核心议题做出的探索、阐释与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和阐明笔者对洛克政教思想的核心观点的新的认知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担负着培养良好思想道德人才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的犬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应用内容和主要方式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引言 五岳作为华夏神山,在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居于非常尊崇的地位。不论是在政治文化中,还是在宗教传统中,五岳就像五座宝山,期待着人们去发现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宗教中国化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融入中国文化。宗教中国化既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愿望,又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行为,更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结果。所以,在"宗教中国化"定义中,必须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要求。"宗教中国化"的定义不可能做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精确,但是要在理论上把它说清楚,在实践上把中央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对它的定义就必须尽可能精确。  相似文献   

5.
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践 《宗教学研究》2007,1(2):132-144
在政教关系研究领域中,笼统地使用政治、宗教的概念,用“政教分离”或“政教合一”两种模式解释世界上一切政教关系现象,结果造成很多的误解。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对政教关系进行分层次的类型化研究。本文将政治体系分成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三个层次,并将宗教作用于政治的不同层次而形成的政教关系分成政教一体、政教依赖、政教主从和政教分立四种类型。进而对每一种类型的政教关系的互动方式进行分析,对古今中外政教关系的特征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各种宗教在不同政治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院校是培养爱国宗教人才、正确阐释宗教教义、培训在职宗教教职人 员的主要阵地,也是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基地。浙江作为全国宗教院校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宗教院校众多,办学历史悠久。近年来,浙江各宗教院校以努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人才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强调政治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中国化教育贯穿院校建设始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张汝伦 《哲学研究》2012,(6):77-84,128
<正>一在当今世界,谁要把教化视为政治的主要任务,一定会被指控为前现代的专制思维,因为在许多人眼里,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世俗化过程,而世俗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政教分离。尽管政教分离的 "教"不是教化之 "教",而是宗教之 "教",但很多人会从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教化想到宗教对人思想的统治。在他们看来,教化就是统治者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以维护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沿着孙中山一生的足迹,探索宗教文化对其思想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代.他受洗入教,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革命生涯的开创时期.基督教精神成为推动其革命的动力之一。迈向不惑之年的孙中山,自愿礼拜民间宗教偶像,发誓遵守洪门帮规,其主旨在于发展革命势力。民国初创时期,孙中山作为民主共和制度的缔造者.努力谋求各种宗教势力的支持,表现出近代民主政治家的风鉴。在其晚年思想的飞跃中,孙中山的宗教观也日臻成熟达观。其一.科学比宗教优越。其二.政治的主义比宗教的主义切实。其三,宗教之仁在于,以心感化民众,为灵魂谋幸福,健全国民人格,培养国家之基。晚年的孙中山力图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他呼吁:“本基督救世之苦心.行孔子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美意。”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注重抓好四个重要环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宗教,持续探索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一、抓政治引领,强化思想认识坚持把政治引领放在首位,着力强化思想引导,不断增强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22,(5):34-35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多民族、多宗教的实际,坚持“导”的理念,通过理论实践引领、思想政治引领、文化浸润引领、人才培养引领,着力深化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卓新平 《天风》2014,(6):6-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处境发生了重要改进和越来越好的变化。但中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以及近百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复杂历史所形成的独特宗教生态,使宗教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存在及理解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和挑战。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定位仍不清晰。从整体来看,宗教也还没有根本"脱敏"。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在厦门召开“福建省宗教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会议对加强宗教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座谈,为今后宗教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想。我院10多位领导、老师及班主任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我院就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作了汇报。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其意义深远,教育深刻,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工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我国特定宗教思想文化土壤中的产物,又是宗教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我国蕴含深厚、历史悠久的思想文化实体.因此,我们了解了"风月宝鉴"的宗教思想文化蕴含,就可进一步看清作者的创作深意,看清当时思想的发展变化,更可看清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2,(11):38-39
近年来,台州市积极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放大佛宗道源优势,通过坚持政治引领、注重文化润教、深化讲经讲道、突出示范带动、实施学教并重、拓宽服务广度等举措,建立一批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基地,培育一批宗教中国化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不容异说与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容从绝对君主制下的一项实用主义原则,演变为民主政治下宗教多元主义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原则,本文对此进行了溯源。作者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宽容:一是对待外人的一般宽容,即对被人们认为是弱者的宽容;二是建立在不同世界观上彼此形成共识基础上的宽容。后者的宽容允许宗教和民主政治共存于多元论的环境中,并为文化多元主义和平等主义之间的和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切实提高宗教院校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宗教事务局花大力气精心组织编写全国宗教院校统一的政治理论系列教材,其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理论》)课本已于2001年出版。在《理论》教材出版的同时,国家宗教局还组织举办了为期8天的“全国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备课研讨班会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非常活跃,并行使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在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和政治控制,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公民日常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经验、国际比较、现实需要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曾经是跨民族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中"变动中的碎片化格局"的深刻教训,是跨民族之间的政治认同没有共同价值观的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构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民族、宗教工作中,要抓住突出问题,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5)
政党文化的建构并非一蹴而就,而要经过政党因子积累、发展和转化的过程。作为政党文化的内核,党的最高政治思想一方面影响着政党制度规范、行动方略等政党文化要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以社会化的方式内化为党员稳定的心理状态,成为更深层次的文化。本文以政治思想的宣传阐释为视角,通过结构过程和政治修辞两个路径对《人民日报》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报道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建构以制度规范为重要依托,以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为动力,基本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的路径。这种建构既是国家民族先进精神文化的提炼和升华,又与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秀作风和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区。虽然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但宗教对当代东南亚各国政治仍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全面、客观地评估这种影响力,是推进东南亚政治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运用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别从政治主体、政治运转和政治文化三个维度,全面探讨宗教对当代东南亚各国政治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与影响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宗教对当代东南亚各国政治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宗教属性、各国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各国所处的政治发展阶段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