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酉年香港道教节”于3月22日起在香港盛大举行,今年道教节以“和谐人生”为主题,“道教———土生土长的宗教”为副题。旨在倡导世人在这纷乱繁嚣的环境中,应以道家、道教的人生观,求取生活平衡而达到和谐宁静。“香港道教节”由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办,目的是使香港人正确认识道教的教理教义,进而尊崇道教,是每年一度香港道教界的盛事。今年的道教节已是第五届,主要活动内容包括:香港道教青年营、道教节斋宴、道教文化展览及学生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联欢晚宴、道教音乐会、讲座及千人祈福会等。出席道教活动的除香港地区的道教朋友外,尚有…  相似文献   

2.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中国派遣使团渡海册封藩属国——琉球(今日本冲绳)有二十余次,历次琉球航海中除供奉天妃外,同时还供奉临水夫人、龙王、拿公、陈文龙、苏臣等神。这一祭祀海神的活动贯穿册封琉球的始终,主要为谕祭祈报海神;拜祭途中所遇一应海神寺庙;造舟、登舟、启航时的迎神送神;航海途中向海神的祈祷、设誓、许愿和还愿;使事结束后为海神奏请封号、题写庙记、捐修庙宇等等。海神信仰活动是明清使者琉球航海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它给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蒙上了厚厚的神话色彩,但却伴随着海神信仰,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过去传播到现在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起源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对土家族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文化土壤,因而也受到道教的影响。“太上老君”即道教始祖,历史上道教在传道之始,即以治病吸引信众。道教徒以太上老君弟子身份行医传道应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药王信仰与道文化密切关联,是考察道教文化在民间社会传承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从土家族医史文献入手,探讨道教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认为土家族医史文献中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实际是反映了道教“以医传教”“借医弘道”的史实,同时其中也融入了“药王”扁鹊的故事元素;其关于“药王菩萨”的传说,则是对神农氏、扁鹊、孙思邈等道医采药行医故事的改编。这都反映了道教对土家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山西介休后土庙道教古建筑群内的碑刻等资料,探讨后土庙建筑群与三清观发展历史、管理方式及其庙宇市场效应,尝试以田野考古方法研究古代道教历史及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廼贤是中国诗史上唯一的葛逻禄诗人,在当时诗文声名极大。他浸染于道教文化,和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等高道相交甚善。道教文化影响着廼贤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丰富了他诗歌的主题。廼贤常选取“山”、“鹤”等凝聚着道教文化的意象;诗中清奇的神仙境界,时寄退想。延贤的涉道诗篇,反映了元代道教盛行的一些情况;见证了色目人溶于中原文化,受到道教影响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道由人显” ,要使道教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福臻人群 ,必须有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道教人才。中国道教学院是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唯一一所全国性道教高等学府 ,十多年来 ,为道教的承传发展和弘扬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在办学过程中 ,海内外各界热心道教事业的善信大德的捐助 ,为培养合格的道教人才 ,弘扬道教文化做出了很大功德。多年来 ,香港谭兆慈善基金、香港圆玄学院、香港道教青松观、香港蓬瀛仙馆、台北文化三清宫等先后给予中国道教学院以很大支持 ,使学院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香港谭兆慈善基金热心宣传道教文化 ,助印《太上老君…  相似文献   

8.
张凯 《中国道教》2004,(3):31-31
魏华存诞辰1752周年纪念活动,于2004年4月19日在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二仙庙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袁志鸿道长、河南省道协会长黄至杰道长及沁阳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魏华存字贤安,山东济宁微山人。是著名的养生学家、道教祖师,早年好道,常行道教养生方法,曾在河南阳洛山及湖南南岳等地修持,被尊称为“魏元君”或“南岳魏夫人”。她创立了道教上清派,是继天师道后的重要教派,并出现了以江苏茅山为本山的上清派。魏华存一生不慕世俗的安逸生活,精研道教文化及古代养生学,并将自己的修道炼养心得题名为《黄庭经》,为后人的养…  相似文献   

9.
婴孩乃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婴孩在道教中的含义丰富且深刻,概略言之,有无名、无欲、无为、守一、自然等意蕴.事实上,道教关乎长生久视的修行很大程度上是以重返“婴孩”之质来考量的,如:追求婴孩“精”之充足,追求婴孩“气”之冲虚,追求婴孩“神”之自然,等等.“婴孩”之简单寡欲、率真与自然等品性对于当代社会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思想渊源“杂而多端”。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祭祀祭礼等,均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教在这些传统思想的滋养之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信仰体系。正因如此,才有“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葛月潭是清末民国年间的著名道士,沈阳斗姥宫住持,沈阳太清宫方丈,关东道教总分会会长.葛月潭生活在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在西方文化传入以及“庙产兴学”大潮的冲击下,道教的生存遭受严重威胁.葛方丈作为道门领袖,敢于直面危机,积极思考,不断探索,顺时应势,形成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和维新主张,并躬行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带领东北道教走上了相对平稳和局部繁荣的发展之路.葛月潭的道教思想和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坚守传统,加强道教经典戒律的学习和道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又与时俱进,关注时局,成立现代型的道教组织,维护道教界的权益,并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2008,(3):61-61
6月15日,由台湾23个道教团体和300多家宫、庙共540多名代表组成的道教参访团,在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等的率领下,经金门乘船抵达厦门和平码头后,转赴东山岛,参加"第二届漳州旅游节、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13.
武汉新洲区针对一些宗教人员“政策法规观念淡薄”,“宗教学识与管理宗教场所能力较低”等问题,区道教管理组织于5月17日至19日,举办了“道教教职人员学习培训班”。市宗教局、市道协领导,及武汉大学等多位宗教领域专家、学者亲临培训班指导并授课。 132名全真、正一道士通过培训学习,大家对当前党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道教管理工作与道教文化,特别是对“如何成为新时代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教徒”等当前道教工作必研课题,都有了新的认识。表示要树立以道为根本的正气,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抵制邪教的侵扰。为弘扬…  相似文献   

14.
孙杨 《中国宗教》2022,(3):72-73
道教作为历史悠久的本土宗教,有着广泛的影响,历代以来,道教的洞天福地、宫观文物等成为名山胜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道教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教建筑景观作为道教文化传承的外在体现,在景观营建中始终贯穿生态思想,顺应自然规律,任万物自然而动、自生自长,而人与万物为一,相辅相成,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家文书中祈愿文、结愿文为基本资料,分析琉球家族的宗教观和宗教生活。由于受到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影响,琉球家族的宗教观是多神信仰,其中御岳、火神、祖灵、观音为其信仰的主体。琉球家族的宗教活动主要围绕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祈福禳灾而展开,具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琉球家族的宗教观和宗教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琉球王国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逸山 《中国道教》1990,(1):14-15
1989年9月6日至8日,中国道教协会召开了“道教文化研讨会”。与会成员以各地道教界学者为主,也邀请了一些教外研究道教文化的学者,共三十五人。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主任李养正在会上介绍了中国道协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中国道协的研究工作是从1961年开始的,“文革”期间中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落实,1979年中国道协恢复工作以来,研究室先后撰写、编辑、整理、出版了《中国道教史提纲》、《道教史资料汇编》、《道教知识手册》、《道教概说》、《道教仙话》、《道教养生法》、《洞天胜境》等二、三十种书籍。  相似文献   

17.
“以庙为家”是每个道教徒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对于十方丛林中的全真道士来说尤为重要。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在中国道协第六届代表会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目前少数道教徒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衣冠不整、道不像道。”①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道教的形象。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少数道人缺乏“以庙为家”的观念。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使道众做到“以庙为家”呢?对此,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宫观管理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十方丛林也就是十方常住,是道众陶融品性、学习道教规法威仪的场所,它应当有…  相似文献   

18.
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在道教的定义、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四个方面。 (一)道教的定义问题 日本学者洼德忠教授给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古代民间信仰为基础,神仙论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谶纬、医学、占星等学说和对巫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展现中岳庙深邃的道教文化内涵,真实记载中岳庙道教发展历程,更好地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关心和研究中岳道教文化人士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中岳庙管委会于2004年委托登封市志办公室启动大型志书——《中岳庙志》的编纂工作。历时6年,几易其稿,于2010年底完成  相似文献   

20.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道教史的基础上,就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认为开展中国道教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