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勾画传统师德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基础上 ,概括出六大师德规范与四大教师伦理精神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塑造师德理想人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民第一,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现的新理;共学,共事,共修养;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做到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师德观的有关论述,以及他的人格典范,提出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陶为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不断进行实践体验、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不断树立师德楷模等见解,从而使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是近年来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高校师德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及规范;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深度;社会调查范围不广;提出的一些对策缺乏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传统师德的批判与继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师德作为人类道德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份遗产 ,其中不乏合理的内容 ,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性转换 ,可以融入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之中 ;而其中陈旧的 ,不适于当今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新理念的部分则应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5.
教师公德有国家理性的内在要求和约束,师德凸显了教师的国家德性形象,教师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和体现者。教师的国家德性形象体现为国家智德形象、国家道德形象、国家风范形象和国家至善形象四个方面,师德建设须以此四层逻辑为过程而建构。师德以国家学问的最高水平为内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智德水平,师德以国家德性的最高标准为内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师德以国家风范的外在展示为内容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合一和谨言慎行,师德以国家至善的最高境界为内容要求教师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分析教师个体行为的形成机制为起点,对高校教师师德内化的含义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简单划一的师德要求、过于刚性的师德评估体系以及以科研建设代替师德内化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实现师德内化的基本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师作为师德主体,只有通过对规范的领悟反思、理性认识和心灵对话,在心目中牢固树立道德理念,方可生成浓烈的道德情感并自觉地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实现道德理念与道德践行的统一,从而根本摒弃道德伪善与虚假,还原道德的本真,最终实现道德修炼的理性超越。内省—反思机理奠定了未来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对于改变师德建设中道德教化与道德实践相分离的现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为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师德,近日发布设立6条“红线”,其中规定: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可见师德的重要性,没有师德,教学再好的老师也只能让学生误入歧途,所以,教师应修德如玉,努力让自己成为优秀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内容。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德建设除了需要国家的重视,教师本人对自身素质的努力外,还在于师德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即伦理精神。把握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探索师德建设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学生进行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办法构建高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并经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该结构。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心理结构是个多维结构,它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爱生包容、尊崇公德、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民主公正。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品格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幼儿教师的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个教师合格与否、优秀与否,不仅取决于其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这个老师的师德是否合格。我认为,一个幼儿教师的师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把人世间最美的语言用来赞美老师,称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他们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我为自己获此赞誉而感自豪。  相似文献   

13.
师德及一切职业道德 ,并不是存在于做人之外的另一种道德 ,而是通过职业行为表现出的道德人格。构成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是两部分 ,即做人的基本素养与履职的特殊素养。前者为职业道德的基础 ,后者也是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成分。仅有前者 ,不能称之为职业道德 ;仅有后者 ,职业道德也立不起来。职业道德教育应兼顾此二者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我区参加了师大赵恒泰教授申报立项的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与实验》。并对该课题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由于赵教授的精心指导,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使我区的课题研究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5.
师德师风及其建设,应避免停留于现象描述和空洞叙事,应从其底层逻辑上进行哲学思考,以探知师德师风的本质及其建设规律。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协同共治的主体性活动,也是一个需要政治、德治和法治三足鼎立支撑和三位一体融合的客观性活动,还是一个建构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师生和谐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的师德问题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但关于高校师德的学术研究却不能令人满意.近读安云凤教授等新著<高校师德论>,令人耳目一新.该著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全景式研究.所谓全景式研究,是指该著有很高的立意,有开阔的视阈,有全面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教师体罚行为:心理危害、归因方式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晓路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03,26(4):733-734,732
随着教师体罚使学生致残致伤、造成严重心理创伤事件的屡屡暴光,人们开始研究教师体罚现象。究竟什么是教师体罚,教师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哪些危害,教师体罚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表现形式和归因方式如何,怎样才能预防和矫治教师的体罚行为,这些问题是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精神财富与青年一代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者,是引导年青一代与有教养的人类进行对话的人。历史赋与教师崇高的地位,使得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享有与其它职业不一般的待遇,这也使得我们教师要有与其它职业不一般的要求。教师是引导年青一代与有教养的人类进行对话的人,这也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基本的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受到学生的模仿、人们的关注。这就不得不对教师的道德规范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作为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于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要想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成长;教师要成长就要有终身学习的良好愿望,无论是知识还是道德修养,都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使教师的地位在社会上得到更大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做好教师工作,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高深师德,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望和感召力;其次是自己与学生的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同学,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为学生的"父母",在和学生亲密无间的相处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后,是用渊博的知识,优秀的教法,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凤林  陈宁 《心理科学》2008,31(1):189-191
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个能够反映我国目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查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及与专家讨论形成了师德调查表的维度和初始题目.有3所高校的207名教师被抽取,成为预测被试.据此结果保留了48道题.有8个地区10所高校的1092名教师成为再次施测的被试.用该样本数据,确立了调查表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的各项指标皆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一个测评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