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势”与“中国叙事”的良性互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传输中国正能量,真正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囤家问的民心相通、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2.
《法音》2020,(5)
正帕松列龙庄勐:发挥南传佛教文化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黄金纽带"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在《关于云南南传佛教与周边国家加强友好交往的提案》中指出,中国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其中傣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五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在信仰上一脉相承,共同信仰南传佛教。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共同组成"南传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3.
上座部佛教源出印度,南弘斯里兰卡,东南亚的缅、泰、老挝、柬埔寨等地先后迎奉,随即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然而,学界关于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的时间和路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充分利用历史文献、民族志、地方志资料,并借鉴南亚、东南亚佛教史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南传上座部佛教史研究的时空坐标,考辨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诸说,以傣泰民族文化圈和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为历史背景,以润派佛教形成及其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时间为切入点,那么可能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初传云南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传佛教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入,由于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主要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民众,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都是一个民族,因为亲缘族源的一脉相承、地域接壤、佛教信仰相同,因此在我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南传佛教应当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17,(1):61-63
近年来,深圳弘法寺积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界开展高层次、高频率的交流。推动汉传、南传佛教融通合作。以佛教为桥梁,通过高层次的民间外交深化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友谊。  相似文献   

7.
正一近年来,深圳弘法寺积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界开展高层次、高频率的交流,推动汉传、南传佛教融通合作。以佛教为桥梁,通过高层次的民间外交深化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为亚各国的友谊。(一)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界、政府宗教部门开展高层次、高频率的互访交流。一方面,通过高频率的交流,促进汉传、南传佛教的相互理解。弘法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也是宗教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境内居住26种民族,其中16种民族跨国境居住。由于云南民族众多,历史上社会政治形态复杂,自然环境特殊,保持着丰富的宗教等诸多因素,使各种宗教在云南的传播和发展获得了便利条件。云南国境线长,云南宗教与境外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信仰与道教的关系,对研究道教在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影响与传播意义重大。道教入滇年代极为悠久。道教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从四川、贵州和广西方向传入云南的。道教的传入…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24日至25日,"2016崇圣论坛"在云南大理隆重举行。来自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2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位高僧大德、驻华使节,以及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论坛由云南省佛教协会、云南东南亚文化交流中心、大理崇圣寺共同主办,论坛紧扣"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以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就全球化时代的佛教发展、丝路佛教、佛教经典、历史与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诏等傣、副秘书长全柏音,云南省佛教协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和平发展的今天,第三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而文化内涵及品牌效应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重建滇越铁路,对中越贸易及旅游都有重大意义。重建滇越铁路将会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陆上交通,对云南"桥头堡"的建设也是一剂催化剂,必将成为云南旅游的崭新名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南传佛教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入,由于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主要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民众,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都是一个民族,因为亲缘族源的一脉相承、地域接壤、佛教信仰相同,因此在我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南传佛教应当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桑吉 《法音》2003,(1):18-27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的中部,东南与柬埔寨接壤,南邻泰国湾,西邻缅甸,东北以湄公河为界,与老挝毗邻。全国面积为5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200万。绝大部分是汉藏语系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2.7%;其次是南岛语系民族,占4%;南亚语系民族占3.7%。在汉藏语系民族中,泰语族人口占泰国总人口的81%,华人在人数上仅次于泰族,占泰国总人口的12.1%。泰国官方文字为泰文,它是借用高棉字母创造于公元13世纪,而高棉字母最早则来源于南印度的一种文字。泰国的“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的意思,泰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  相似文献   

13.
一、港、澳、台穆斯林概况(一)香港穆斯林概况香港的穆斯林,主要包括外籍穆斯林和华人穆斯林两大群体。外籍穆斯林大多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其中印、巴穆斯林占多数;而华人穆斯林在早期多来自于广东、云南等东南、西南地区,后期逐渐又有来自内陆各地的穆斯林到港定居。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来港的穆斯林并非华人,而是被英国殖民者奴役的印度穆斯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在日资企业里工作的中国和东南亚三国职工的满意度和企业选好度。1总体而言 ,四国职工的满意度都不太高。中国职工对“现在的工资”、“工资的增长”、“福利保健”及“劳动时间”等方面的满意度更低于东南亚三国。只在“职业稳定性”和“对上司的态度”上显示出比较满意。而东南亚三国在“劳动时间”和“福利保健”上有较高的满意度。2与欧美企业相比 ,四国职工对日资企业的评价总体上是低的。除“雇佣稳定性”外 ,对所有项目的回答都是欧美企业优于日资企业。 3如果条件相同 ,中国职工对企业的选好度的顺序是 :本国企业、欧美企业、港台企业和日资企业。马来西亚是 :日本企业、欧美企业、本国企业、港台企业。印度尼西亚将日资企业排在第二位。泰国将日资企业排在第三位。4在中国 ,对日资企业的选好度的决定因素是对工作和待遇的满意度和对日资企业劳动条件的评价。而在东南亚三国 ,起决定作用的是满意度和日本管理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传佛教流行的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分布的边缘地带。云南历代傣族佛教徒在翻译《巴利三藏》时,在秉承上座部佛教思想和原始仪轨的基础上,与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等结合,呈现出傣族佛教的区域特色。早期佛教典籍用不同的方法对“四圣谛”进行了诠释,论文对此作了分析,并重点探讨苦谛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基于傣族社会对佛教的热情,借助巴利文注疏等来揭示“人生之苦”,从而明白信众不惜散尽家财来“做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喻臻 《法音》2002,(7):14-14
本刊讯6月24日至28日,“亚宗和”第六次大会在印度尼西亚美丽古城日惹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中国佛协副秘书长兼福建省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四川省佛协多吉扎西活佛等随“中宗和”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大会。在“亚宗和”第六次大会上,中国佛教界代表广泛参加了大会组织的各项多边宗教交流活动,并与亚洲各国佛教界开展了友好交流,展示了中国佛教的风貌。在大会选举中,刀述仁副会长、学诚法师当选为“亚宗和”第六届理事会成员,刀述仁副会长还当选为“亚宗和”第六届执行委员会执委。“亚宗和”全称为“亚洲宗教…  相似文献   

17.
王文宾 《法音》2023,(9):63-67
<正>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东南亚诸国的宗教渗透,广泛散布谣言,歪曲并攻击中国正义的抗日战争和宗教,企图切断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宗教联系,消除中国宗教在东南亚诸国的影响,进而达到威胁中国“战时大动脉”滇缅公路通畅运行的险恶目的。基于此,1939年10月至1940年5月间,太虚大师(1890-1947)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带领“中国国际佛教访问团”出访缅甸、印度、  相似文献   

18.
从西亚北非到南亚再到东南亚宗教文明冲突的落差的分布规律,构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文明的恶性冲突与文明的良性互惠两个方面"的理论,揭露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现实谬点和巨大理论漏洞。跨文明对话的价值就是要减少或降低恶性的文明冲突,强化良性的文明交流。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三地教缘关系的分布不仅呈现非常不同的特点,而且呈现某种落差规律——西亚北非教缘关系呈现冲突严重的局面,南亚次之,东南亚教缘关系则属于和平为主流地区,三者分布呈现次第落差的走势;三者分布的规律是从西亚北非的全球性教缘冲突走向南亚地区性国际教缘冲突再走向东南亚国内教缘冲突。这种冲突次第落差的走势规律已经成为亚洲民族宗教分布的规律。这种奇妙分布走势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山神是与信仰、宗教认同和人文地理密切相连的一种世界性的宗教文化标识.本文结合“南亚与东南亚山神:地域、文化和影响”研究现状为中心,综述世界宗教视野下的山神和神山,以及山神信仰与地域社会、宗教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国民幸福总值、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席卷全球的伊斯兰浪潮希文迅猛发展的势头如果说10年前原教旨主义尚处在“投石问路”阶段,而今它则以咄咄逼人的架势全面出击,以来势猛、发展快、波及面广为基本特征。目前,形形色色的原教旨主义运动已遍及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各种合法的、非法的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