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代客观地存在着一股强有力的实学思潮,这是学术界渐趋一致的认识。问题是,明清实学思潮与理学思潮是什么关系?可否一概而论地断言实学思潮是一个与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思潮“相对立的”、“进步的”思潮呢?笔者认为,这应作具体分析。这关系到如何从总体上正确把握明清实学思潮和全面揭示“实学”概念的内涵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笔者赞同这样的见解:“明清实学思潮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范畴”,“实学思潮的线索起伏不定,表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所揭橥的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是以文化启蒙为主要基调的。由于这种启蒙思想曾经产生了美国和法国革命新的激进体制,我国近代以来的各种民主运动和思潮都把“民主”作为一项追求目标。可是,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一文中指出,馬克思的学說“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經过战斗”。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同各种各样的机会主义思潮作斗爭的历史。馬克思主义是在斗爭中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德国,正处在資产阶級民主革命的前夜,为了动員无产阶級和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即将到来的民主革命,首先必須把革命的理論带到工人运动中去,使之与工人运动結合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級的革命政党。但是,当时不仅在法国和英国,而且在德国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派別和思潮,而“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当时有着广泛影响的派別和思潮之一,直到  相似文献   

4.
非中心化(Decentering)思潮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一股值得重视的思潮。活跃在今日西方哲学舞台上的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微型哲学”、反哲学等潮流都是这一思潮的组成部分,或者与这一思潮有着本质联系。这一点只要看一看占据当今众多思想家思想的诸如“决裂”、“破坏”、“毁灭”、“解构”、“摧毁”、“差异”、“分延”、“消解”、“分散”等等词汇就清楚了。不仅如此,非中心化思潮今天已漫过纯哲学的围墙,渗透到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影响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5.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是法国哲学家和批评家,六十年代中后期,他提出“解构”的批评理论,对正统的结构主义和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提出挑战,激起强烈反映。一般把他视为“后结构主义”的代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形成的“解构主义”思潮几乎占据欧美文学理论界的正统,而且还波及到诸如建筑、绘画雕朔等其他艺术领域。“解  相似文献   

6.
新马克思主义在范畴上外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但不能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等同于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除主要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的思想之外,还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布达佩斯学派”等理论思潮。而新马克思主义除了涵盖上述理论思潮外,还要加上“南斯拉夫实践学派”、波兰的A·沙夫、捷克的K·柯西克,美国的I·华勒斯坦、F·詹明信、法国的J·克莉斯多娃、李欧塔、德奥地区的欧菲等人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7.
最近法国流行着一种名为“新哲学”的思潮。特别在1977年秋,B·H·列维的《人面兽心》和A·格鲁兹曼的《大思想家》两本书出版后,“新哲学”在法国电视台、无线电、报刊和杂志上争论得十分热闹,甚至在欧美其它国家的报刊上也有所反响。1978年起,欧美一些哲学杂志开始进行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于奇智 《世界哲学》2009,(1):152-158
1968年“五月风暴”不仅早已成为历史(包括思想史)的徽章与历史学的记载对象,而且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可见,回答“什么是五月风暴?”这个问题当然是哲学沉思的一项任务。如果说,启蒙运动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促使人们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和强力推动,那么,五月风暴则把后现代性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秉承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自由与民主传统。与“启蒙运动”一样,五月风暴能促使一大批法国公共知识分子思考“今日”,激活哲学问题以给出关于哲学的崭新定义,与结构主义思潮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通过对五月风暴的哲学沉思,我们学会如何理解“我们自身”的现实性和当前危机。  相似文献   

9.
历史根源:“新哲学”是1976年6月正式诞生的,当时在《新文学》评论上首次使用“新哲学”这个名称来评论当代几位青年思想家。自从“新思潮”的发起者之一B.H.勒维提出这个名称以来,就变成一个正式称谓了。从那时起,几位被视为“新”派的哲学家就拒绝承认他们的观点是与这种思潮相一致的,而另外一些人则只反对“新哲学家”这个称号。因此很难确定谁属于这个“新思潮”,而且在哪一方面属于这个思潮;特别是已经出现了这个新学派的形形色色的追随者、评论者、甚至史学者。一般认为以下这些人属于“新哲学家”:J.P.多勒、P.内莫、M.盖林、C.让贝、G.拉尔德罗以  相似文献   

10.
一、实证主义在我国的简要回顾实证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也是西方哲学中最早宣称要用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哲学流派。它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后来被称做实证主义鼻祖的法国的孔德与英国的密尔(旧译“穆勒”)和斯宾塞。进入20世纪后,实证主义哲学在欧洲经历了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阶段,而美国的实用主义也与实证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实证主义哲学传入我国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末,孔德的实证主义和密尔的逻辑学就通过严复的译著而为国…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佛教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北临英吉利海峡,西濒大西洋,南面地中海。人口总数五千五百余万人(1985年统计),其中约90%信奉天主教,是个以天主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佛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在法国流传的。在此之前,法国人多从志怪神奇小说中得知有“佛教”,但分不清“神”与“佛”的区别,许多人甚至不知“佛陀”是谁。绝大多数法国人都把佛教看作是一种文学而不是宗教;并认为佛教是“遁入空门”,是消极的,不应提倡。1929年中国高僧太虚大师到法国弘法,在他的敦促下,其法国女弟子康斯坦·龙兹贝丽小姐和当时法国的藏传佛教权威尼尔小姐(Miss Alexandra David Nell)于当年1月在巴黎建立了“佛教友谊会”,以后改名为“巴黎佛教会”。此会成立以后,一直与锡兰(斯里兰卡)和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各国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12.
张亮 《哲学动态》2003,(5):34-35
2002年12月13日,江苏省哲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着重就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欧、美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划界标准问题,以及“后马克思思潮”和“后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新范畴的合理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广义的角度看,“解放神学”可以涵盖“黑人神学”、“女性主义神学”甚至“同性恋者解放神学”等等,因为后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的启迪与影响,而逐步出现了“黑人神学”、“女性主义神学”等神学思潮。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指狭义上的“解放神学”,即由拉丁美洲发展而来的“解放神学”。那么,什么是解放神学呢?解放神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的一种神学思潮,是一种宏大的社会运动的神学表现,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和对社会实践的神学反思。“穷人的苦难与解放”是其神学的主题。它是一种涉及到了主教、神父,也涉…  相似文献   

14.
陈文 《学海》2004,2(4):153-158
本文主要论述了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诸如他对于浪漫主义的看法 ,对于美的现代性的见解以及美与丑的问题 ,应和论和艺术形式等等。在结语部分 ,本文还概述了对于法国唯美主义思潮的几点看法 ,也是作为对波德莱尔美学理论分析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在当代社会一政治思想领域里正在顽强地出现一种倾向,即制造各种思潮。这些思潮本来主要受到旧的思想运动的影响,却想把自己说成与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中有一种思潮是有来源的,却偏又加上一个“新”的前置词来夸耀一番。不久前,在巴黎有一个曾参加过一九六八年五月青年学生运动的青年著作家集团,他们自命为“新哲学家”,打算不仅革新一个思潮、一个学说,而且还要革新基本的哲学。换言之,他们向人们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他人的问题上,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哲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ean,1901-1981),在批判“我思”哲学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独特的经验,并运用结构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既区别于现象学、又不同于存在论的主张绝对他性地位的“他者”理论。本文拟从自我与他人、主体与“他者”及无意识与“他者”等问题出发,探讨这一绝对的“他者”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李勉 《美与时代》2006,(8):60-61
当今音乐的发展已经超出“现代”的概念,经过后现代思潮的洗礼,东西方音乐创作的思维导向已经逐渐脱出“先锋意识”的局限,但从音乐自律理论的讨论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之间的20世纪音乐创作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典型的是约翰·凯奇的特调钢琴作品,它不仅将音乐自律理论走向极致,也是后现代音乐思潮的先锋,同时也使自律与后现代达到碰撞。  相似文献   

18.
近读赵吉惠新著《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一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作者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时,努力地把宏观文化研究与区域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该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论述问题颇多,这里不便一一评述。现仅就有关儒学、齐学与传统文化等问题,略作评论。一、关于儒学命运与中国文化主体结构。关于儒学命运问题,海内外主要存在两种思潮:一种认为“儒学是老朽的文化,早已过时”,一种高唱“儒学复兴”。本书作者认为这两种思潮都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儒学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成后,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时期得到充分展开,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法国著名学者阿尔都塞在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围绕着意识形态的不同内涵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与对话,出现了拉克劳、墨菲…  相似文献   

20.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创作背景恰逢19至20世纪法国艺术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新思想、新绘画理念不断兴起,冲击着旧的绘画理念。这与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受布格罗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的影响,其绘画作品中往往有一种静谧、恬淡的艺术氛围,这与仕女画追求“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的仕女形象也有相似性。基于此,从人物题材的选择、社会文化影响下人物形象的美学差异两个维度探究布格罗油画与中国传统仕女画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