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群体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整合医患关系的结构表征与动态建构过程, 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综合模型, 主张和谐医患关系的结构可以医疗满意度、医患信任以及医疗方案服从性作为基本的观测指标; 和谐医患关系的动态建构过程经由就医前零接触的群际医患关系和医患互动过程中即时性的人际医患关系两大递进性成分相互作用后逐步形成。其中, 群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舆情传播、医疗制度信任以及医患群际关系因素(如群际认知偏差、群体认同等)的影响, 人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人际信任水平和医患沟通模式(包括信息互动模式与沟通交往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验证并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析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的四个层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中萃取四个核心概念,各代表一个思想层面,以此结构出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体系的概观:(1)批判:心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建构:心理是社会的建构;(3)话语:是社会借以实现建构的重要媒介;(4)互动:社会互动应取代个体内在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心。  相似文献   

3.
华生旭  吕厚超 《心理科学》2012,35(6):1519-1523
心理距离概念源于时间建构理论,以自我为中心,参照点是此时此地自己的直接经验,并沿不同维度向外扩展,形成通常所认为的时间、空间、社会距离和假设性四个维度。本文述评了心理距离与建构水平的双向作用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即远心理距离使人采用核心、去背景化特征表征事物,近心理距离使人采用外围、背景化特征表征事物;反之,高水平建构使人感知到远心理距离,低水平建构使人感知到近心理距离。未来研究应关注非自我参照点的客观距离与建构水平的关系,以及心理距离与建构水平关系的心理物理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的来源。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的范围 1.来源:“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改下,再三强调高效课堂,“互动教学法”,就是高效课堂背景下重要模式,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互动教学法”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中情感效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它包括师生间的工作关系、组织关系和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师生间的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不仅调节着教师的行为,也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文章采用开放式调查、关键事件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建构了教师绩效的结构,并通过验证性因索分析验证了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包含6个一阶因子,即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教学价值与师生互动,这6个因子组成了2个二阶因子,前3个因子属于关系绩效,后3个因子属于任务绩效。  相似文献   

7.
师德师风及其建设,应避免停留于现象描述和空洞叙事,应从其底层逻辑上进行哲学思考,以探知师德师风的本质及其建设规律。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协同共治的主体性活动,也是一个需要政治、德治和法治三足鼎立支撑和三位一体融合的客观性活动,还是一个建构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师生和谐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师生应该注意在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之前,首先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应考虑自己还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应该怎样来调动,才能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阐述观点,让师生平等的交往共事,不被过多的条框束缚自己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为心理学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会,利用和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借助于网络平台建构师生间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本文运用现代学习理论观点整合网络资源,探索西方心理学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墨耘  高坡 《心理学报》2010,42(12):1137-1147
作者用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考察, 基本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充分关系、必要关系和析取关系表达形式)和作为心理模型外显建构的可能性判断任务对条件推理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条件推理的语义关系表达形式效应显著, 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对被试条件推理有显著的影响, 条件推理成绩随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的外显程度增加而增加; 被试在可能性判断任务中对条件句所含心理模型的外显建构并没有明显改善条件推理的成绩; 在有可能性判断任务条件下, 被试外显心理模型建构的成绩变化模式并不能一致地预测条件推理成绩的变化模式。这些结果说明, 人们的条件推理可能并不是完全基于心理模型建构, 而是还受对条件句前后件之间语义关系理解的影响; 条件句表达形式中语义关系的外显内隐模式影响对条件句语义关系的知觉理解难易, 从而影响相应条件推理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建构交际者不同的身份。借助Brewer和Gardner的身份表征理论,基于医患会话的相关语料,从群体、人际和个体三个层面考察医生多元身份的建构。研究发现,医生在群体层面主要建构作为医院成员的机构身份和展现作为专家的职业身份;在人际层面建构和患者情感互动的关系身份;在个体层面则建构突显个体特征的个人身份。在医患会话中,医生通过在言语上有策略地建构不同的身份与患者交流,可以对医患关系进行有效管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汪航  鞠瑞利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7,30(4):857-860
合作学习研究者很早就开始关注合作互动中解释的作用。Chi关于自我解释的研究表明解释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学习现象,能够起到修补和建立学习者的心理模型的作用。本研究以28名高一学生为被试,采取了两种程序的合作学习任务,研究中虽然没有发现两种程序在问题解决结果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却表现出在心理模型建构方面互动效果上的差异,或表现为同等效果下的互动次数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是一种心里感知和领悟,是建立在双方共同期望中的一种可信任的合作责任,其作用是满足双方所达到的一种共同的心理期望。心理契约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隐性的“衔接”作用,成为高校师生处理双方合作关系的一种心理化合物,是联系师生间的心理纽带。  相似文献   

14.
郑晓明  刘鑫 《心理学报》2016,(6):693-709
近些年,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员工幸福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从互动公平这一特定的组织公平概念出发,以公平理论为主体,并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从心理授权的视角既分析了互动公平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内在机制,又探讨了权力距离对整个影响机制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国内一家制造业企业的199名员工多时点匹配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互动公平与员工幸福感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心理授权中介了互动公平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权力距离不仅负向调节了互动公平与心理授权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负向调节了互动公平—心理授权—员工幸福感这一中介机制。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充分了解互动公平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同时能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有效地提高员工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互动     
一、什么是互动 1)不是新鲜事物.课堂互动,早已有之。 2)互动的本质 (1)狭义的互动(师生直接互动):课堂上师生的思维交流,情感交流:“互功是课堂气氛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自我"的社会建构论学说及其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社会建构论认为传统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是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以“关系的自我”取代“本质的自我”,认为自我并非行为背后的精神实体,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下背痛诊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中人际关系的核心。近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以心理动力学方法来描述普通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的心理互动过程,并对维系正常医患关系所需的医、患双方的心理学特征作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文化与健康心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关系。儒家文化与中国人的健康心理的交互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理问题躯体化,即文化心理与躯体症状的交互建构; 二是心理问题道德化,即文化心理与德行标准的交互建构; 三是心理问题生活化,即健康心理与伦理规范的交互建构。它们既是中国人健康心理与行为的典型表现特征,也是儒家文化与中国人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交互建构的结果。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伦理健康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建构、协调发展的完整体系。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理论的建构特性和行动特征,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多采用教师主导型教学,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这种方法导致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而美国多采用的是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是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