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清 《学海》2001,(4):105-108
本文指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不仅包括社区物质文化建设层面,更重要的是包括社区文化精神和人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而后者在我们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却没有被很好地重视.因此我们提出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沟通融合问题;注重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共同完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社区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居民心目中理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饮食作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其所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的信仰、价值观、审美观;是伊斯兰教天职观念在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和延伸;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之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当代医药文化是科技、经济与人文一体的复杂系统,其伦理精神应当集焦点于人,以实现医药科技为人的基本价值和目的;伦理精神是医药文化内在制度的核心,医药行业的良好秩序依赖于伦理精神及基于它的合理制度。在“现代性”的背景下,面临被“解构”的医药文化伦理精神建构更应侧重伦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度与德性共行,共同促进我国当代医药文化伦理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哲学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命题,其中的"文化"正是哲学从狭义角度所理解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把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内,狭义的文化则集中体现了广义文化的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文化进行审视,尤其对狭义文化的能动性进行审视,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命题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文化"理解为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的体现和人类生活的本质。基于这种认识,围绕加尔文和凯珀(Abraham Kuyper)两位基督教神学家的思想,力图阐明加尔文主义思想中"罪"和"恩典"的观念对于文化的影响。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尔文主义主张人在世界上作为文化的受造物所具有的文化责任,即去挖掘内在于世界中的各种可能性;二、加尔文主义对于罪的深刻认识:罪作为破坏性的力量;三、加尔文主义的"普遍恩典"观念同时包含的抑制罪以及积极发展世界的思想,使得文化的活动和形成成为可能;四、文化的合适目的与上帝的主权和荣耀。通过解释这几个方面的内涵、相互间的张力和关联,进而阐明加尔文主义文化观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与人格”包含着“文化中的人格”和“人格中的文化”两个命题。当今人格与文化研究中存在几个问题:人格特质的跨文化普遍性问题;人格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问题;人格与文化的作用机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1.将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结合起来;2.将文化看作动态的过程;3.考虑到文化与人格之间起作用的中间机制;4.加强人格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社会心理与企业管理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其中尤其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概念、主要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它的重要功能等方面,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进行了深入论述,为我国企业的精神建设,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稳定的思想观、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开创企业经营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荷永  徐峰  宋斌 《心理科学》2004,27(6):1432-1434
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转化机制是心理分析的三大基本原则,其中都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意义;梦的分析、积极想象和沙盘游戏是心理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其中都具有中国文化的渊源;安其不安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与心理教育和安之若命与心性发展,包含着心理分析的目的和实践,本身也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发展一种整合性的心理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强大与否的,不是器物制造,而是精神上的崇高,信仰上的纯正,文明进步的程度。力量的强大,蕴含在国家民族文化中,蕴含在精神世界中,中国只有恢复几千年刚中而应、大亨以正的文化精神,成为刚健文明、至诚不息的精神大国,成为具有极高道德精神风貌的文明民族,才能真正赢得世人的尊敬。现在的危机,从根本上说,乃是人心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建荣  李成彦 《心理科学》2005,28(2):464-466
组织文化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家族企业利用这个资源增加竞争优势。组织文化的四个纬度:个人与团队文化导向;内部和外部文化导向;管理的集中化和分散化程度;短期和长期导向,对家族企业的企业家有着重要的影响。组织文化的四个纬度与家族企业的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研究,填补了组织文化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刘楠 《美与时代》2023,(1):22-24
从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两个逻辑方向,由外延向内涵对海南冼夫人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互动机制展开研究,分别从浅层的建筑文化基因及文化现象、中层的建筑文化符号、深层的建筑文化审美及文化思想逐层递进剖析。在这一剖析过程中可发现,冼夫人文化精神层面发展充分,而建筑文化发展不均衡,但研究得出的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的互动机制及共同的文化内核依旧一致指向了“唯用一好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长,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从功能型提升到具有人文气息的艺术型。室内空间作为一种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只有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室内设计才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指示给文艺工作者和美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而中华美学精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还必须先弄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道家和佛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人的社会性本质和个性的发展、人的活动和主体功能的发展、人的需要与价值的发展和作为总括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发展的上述要素内在关联,而每一要素的发展都必须诉诸文化。文化作为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认知功能、支撑功能、规范功能、评价和导引功能、教化功能。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人类社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两方面。为了发挥文化的作用,必须从并存性和继起性的关系及其联结中理解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而在并存性关系和继起性关系的联结中,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促进人的科学发展;二是有助于调整人们的交往方式;三是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环境;“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具有天下为公、厚德仁民、讲信修睦、经世致用、躬身实践、自强不息、勤勉睿智等丰富的精神表象和鲜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8.
二、对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评价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呢? 首先,我们应该公正地承认在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中有许多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东西。同时,与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一起,还有不少不科学的、错误的东西。例如,在其关于社会文化的一般观点中,就有不少值得赞许的地方。他把文明等同于社会本身,这自然是欠妥的。但他对文明社会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分析,特别是把人对自然力的改造与对人际关系的调整作为社会生活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非常可贵的;对于人类文明发生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分  相似文献   

19.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吻合度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普通员工为被试,考察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吻合度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OCB)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1)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企业员工的OCB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教育水平方面没有差异; (2)不同取向的组织文化对员工不同层面的OCB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具体而言.组织文化对社会层面OCB的预测作用较强;就单一取向的组织文化来看,人本与创新取向的组织文化对OCB的预测作用最强; (3)在组织文化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时,组织文化吻合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人本与创新取向以及规范与安定取向的组织文化影响OCB时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伦理精神的本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灿新 《现代哲学》2001,2(4):73-80
伦理精神是文化精神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学术界在对文化精神或民族精神的研究中,通常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一个角度是直接指向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中的基本内容。例如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