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上海市伦理学学会、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伦理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探讨了伦理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历史背景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伦理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热点问题,推进伦理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具体方法和可行方案.现将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和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社会科学部主办的“经济伦理学与 2 1世纪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于 1 999年 1 1月 1 5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2 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主要围绕经济伦理现状、经济伦理学学科建构、经济伦理学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一、经济伦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世纪初 ,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 ,60多年以后 ,随着一些国家企业伦理的发展 ,经济伦理学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十年来 ,国内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是中韩两国伦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2011年4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承办,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后援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0月27-28日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筹)、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杂志社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教育伦理学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燕爽,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世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领导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教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伦理学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2目至24日在山东威海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会议由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机构挂靠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和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部分省市党校的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伦理学各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和某些前沿、热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了会议主题和伦理学工作者的责任取向。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伦理学会承办,以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后援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5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4月15-17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120多位中外学者参加会议,从以下四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差异·慈善·和谐"全国经济伦理文化学术论坛在湖南吉首大学举行.来自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人数30余人.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11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青年伦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伦理学前沿与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高层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副会长李建华教授、王小锡教授,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及部分刊物代表参加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伦理学研究现状、伦理学研究方法以及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等问题展开讨论。一、伦理学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伦理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哲学社会科学,其学科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何种挑战?又存在哪些问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初该校开设伦理学和公共德育课程以来,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1994年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伦理文化与道德建设”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9年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同时在“九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十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均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方向,这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伦理学学科建设。该校于1998年正…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校开设伦理学和公共德育课程,已有近三寸年的发展过程。1994年读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料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伦理文化与道德建设”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9年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同时在“九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15日至17日,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韩国和全国各地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00余篇。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韩国伦理学会会长、韩国全南大学金荣泰教授出席开幕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7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省伦理学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伦理学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伦理学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议于2008年7月22日-24日在山东威海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培训中心举行,会议由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机构挂靠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和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此次会议得到了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许多省、市级党校的众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有70余人参会,并收到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4.
全国伦理学讨论会,于六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在无锡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发起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伦理学理论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从事道德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新闻出版部门的同  相似文献   

15.
工程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这是工程伦理学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学理前提。由于对“工程”的性质、对象和范围存在“广”“狭”两种不同理解,从而也就在工程伦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方向上出现了两种理解和两种发展进路。中国学者在进行工程伦理学研究时,不但必须重视“狭义工程伦理学”进路的研究,而且应该更加重视“广义工程伦理学”进路的研究。在研究和分析工程伦理时,必须把伦理分析和其他纬度的分析结合起来,不但应该注意不同纬度之间的相互渗透问题,而且应该注意不同纬度之间的矛盾、冲突、排序和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6月26日至28日,"社会治理中的法治与德治"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  相似文献   

17.
20 0 4年 5月 2 9日下午 ,上海市伦理学会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 ,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吴振标、副会长朱贻庭主持了会议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二十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观点 ,现综述如下。一、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的特点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未成年人伦理学”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提出 ,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可以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暨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推进军队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全军第六次医学伦理学专业学术会议暨医院伦理审查管理与标准操作规程培训班”于2011年11月11日~14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隆重召开.第二军医大学王延军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教授、全军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放教授以及来自全军35个医疗教研机构和15个地方医疗单位的12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伦理学会和韩国国民伦理学会的有关协议,为了进一步增进中韩两国学者之间的传统友谊,推进伦理学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中国伦理学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联合举办“中韩第十一次伦理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虽然成果显著,但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澄清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即“理论性”与“应用性”问题、“伦理学”与“经济学”问题、以及“理想性”与“现实性”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关于经济伦理学学科性质的合理界定,也有助于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