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绕马克思晚年关于古代社会的历史、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所作的笔记、通信、手稿(其中也包括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展开的讨论,近年在我国理论界引起了热烈反响,本刊对此也有所反映。这篇文章注意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视角分析马克思晚年有关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设想的理论价值,强调注重历史环境分析的方法论意义,这是有启发性的。为了从应有的高度上推动有关这方面的讨论,真正把握唯物史观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并使之深入于我们的研究过程,丰富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来,还应注意到马、恩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是怎样理解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关系的?这种理解对于我们今天观察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怎样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来丰富、发展他们的思想?我们相信,经过深入、细致、扎实、严谨的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定会跃上新的层次,并乐意为此提供足够的争鸣园地。  相似文献   

2.
一、解开“成熟”与“不成熟”的死结把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乃至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的马克思称作“早期马克思” ,再把“早期马克思”判为“不成熟”的马克思 ,这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被国内学界作为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某种定则。它意味着一个界限的划出 ,界限的那一边被认为是马克思的一段非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履历 :从黑格尔的信徒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奉行者。守在这界限上的人们据称是懂得“辩证法”的 ,但他们从来就不曾反省过如此对一个有机思想过程作外在的切割 ,恰恰表明了切割者对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的否弃。其实 ,一般…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揭示马克思的人格理论在科学历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说明:人格问题,本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科学的人格理论与唯物史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这方面,有所忽视的不是马克思本人,而是对马克思的丰富思想存在着简单化理解的研究者。笔者以为,马克思考察人格问题的方法论对于我们恰当地分析人格的本质、人的发展问题从而进一步考察现代人格理论的得失、偏颇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的修辞研究,不在于思考文饰性的或表演性的修辞要素,而在于思考行事性的修辞要素。这种要素在于教人、娱人并感人,从而诱发行动,包括历史性的行动。以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三要素人格(作者)-道理(文本)-情感(受众)为参照,历史唯物主义的修辞问题根本在于马克思太过强调道理这一要素,把人格和受众困于这一要素中,以致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写作(解释世界)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行动(改变世界)转化的时刻,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不得不寻求修辞上的转换,以激发现实的社会运动。在这个意义上,后续的马克思主义(运动)势必发生——实际上根本无法避免——难以规范的各种变异。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杨耕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关于社会一切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理论。它与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一理论对社会研究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这一方法系列包括:1、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社会...  相似文献   

6.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深入探讨,大家对“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这一问题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历史唯物主义的“物”也就是社会存在。但这样提出问题,显然是试图从概念的本质规定性上,从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剖析,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作了集中论述。我国理论界一般都把它看作是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的经典概括。然而,就在马克思的这一概括中,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9.
经十年的艰苦研究,苏富忠同志的《思维论》(香港中联出版社1992年6月版)一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把思维的理论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思维研究的新成果。此书其分两篇。第一篇是关于思维的基本理论研究,着重论述人为什么能思维的问题。第二篇是对思维的分类研究,着重阐述人怎样思维的问题。人能思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为什么能思维呢?一深究起思维的根本规定来,就涉及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篇以主体论的研  相似文献   

10.
“人化了的自然”与“对象化了的人”,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哲学论题,也是马克思论美的认识论基础。由于《手稿》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未完成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并未系统整理公开发表,这就给如何理解这一论题带来一定的困  相似文献   

11.
面向 2 1世纪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近来哲学工作者关注的中心话题。我以为 ,发展的重点虽然应当放在马克思没有提出的问题上 ,即从新的时代出发提出新的问题 ,但同样不应忽视马克思已经提出而没有展开研究的问题 ,或现今看来仍可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的问题。可是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已由这么多人研究了这么多年 ,还有什么问题没被研究到呢 ?对此 ,我倒比较赞成解释学的一个观点 :历史思想的意义在于现代人作出什么样的解释。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也被研究了这么多年 ,但没有谁说它们已经没有当代意义 ,只有文献价值 ,相反 ,当代思想家们仍…  相似文献   

12.
资本现象学——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一、早期马克思才是“本真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经历过一个被模式化、教条化和泛政治化的时期, 冲出“体系”、打破“禁区”、挑战“传统”也顺时形成了哲学界令人瞩目的学术标向。然而, 在我们尽情为这一学术标向及其由以产生的学术成果鼓与呼时, 哲学思考的冷峻又使我们不能不密切关注一个时下的研究动态, 这就是似乎只有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源头, “走进”或“走近”早期马克思, 才能真正找到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生长点”, 才能一反传统理解而为世人展示出一个“本真的马克思”。例如, 由于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 国内不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论述,对白玉蟾的若干问题加以考证。其焦点集中在他的出生年代上,这是解决其它相关问题的关键。白玉蟾的出生年代应为绍熙甲寅年(1194),而非绍兴甲寅年(1134)。另外,我们对白氏活动区域、与朱熹交往、卒年及去世地点等问题均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5.
厘清马克思正义思想普洛透斯似的脸,市民社会是一个关键的范畴。马克思认识市民社会的思想逻辑链条是:物质利益难题的苦恼促使马克思得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继而转向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从中发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规律,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随着对市民社会的深入思考,马克思对正义的理解不断从先验正义转向现实正义,从理性正义转向实践正义,从正义批判转向正义建构,从什么是正义转向怎样才能正义,从市民社会的交换正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实质正义。在市民社会的考察进程中,马克思正义观从革命的人本主义经过对正义理解的深化,最终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正义的客观分析、科学说明和实践推动,形成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统一的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As to the future research on Marxian philosophy,it is vital for us to restart the exploration of its origins in the history of thought in a new way.There are two points for this.First,we should abandon the old research mode of making Marx's thought an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in opposition to each other,and set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s and contributions of Marxian theories in the genealogy of western thought.Second,we should change from the problem domain of metaphysics to that of political philos...  相似文献   

17.
也谈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兼与王贵明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明同志《原始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一文,批评了权文荣同志文章(载《哲学研究》1988年第5期)中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始终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原动因的观点,认为原始社会有其特殊性:原始社会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后来的社会是历史地形成的社会;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是自然形成的生产力,后来的社会的生产力是既得的生产力;原始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异化与存在——也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突出异化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差异,学界习惯于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来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问题在于,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异化概念经历了一次嬗变,即从一个存在论的概念蜕变为一个价值论的概念,而马克思在其哲学的开端处恰恰是从黑格尔出发来理解异化的。据此,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异化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但只有在黑格尔那里,异化问题才“第一次被看作是生存于世界并面对着世界的人的地位的根本问题”(卢卡奇,第19页)。而且,在黑格尔异化理论得以完成的《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19.
For a long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Western philosophy, Orthodox interpreters have distorted Marx’s philosophy as the ontology of matter, thereby concealing the essence of Marx’s philosophy, and eliminating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Marx’s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al philosoph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Marx’s philosophy is not the ontology of matter, but on the contrary, by examining the ontology of matter, Marx put forward his own ontological theory, i.e., the ontology of the praxis-relations of social production, by which Marx linked the realms of phenomenon and essence, revealing the content and essence of his philosophy.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Kong Hui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2008, (3): 3–11  相似文献   

20.
现在愈来愈有必要用现代社会历史实践的观点,深入研究我国哲学文献中已形成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原则,进一步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及其主要的方法论原则。近年来,对作为历史过程完整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的系统化途径和方法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上述这种必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