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后期的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期,无论是研究队伍,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总结十余年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有意义的。一犯罪心理学到了七十年代末期才有所发展。因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十年内乱后出现的复杂因素,社会犯罪尤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突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以青少  相似文献   

2.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决策的结果。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犯罪理性模型、犯罪期望效用模型和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心理物理法、过程追踪法、访谈法、投射测验法和犯罪统计法等。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探讨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加强对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试谈青少年犯罪动机的恶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少年犯罪者,他犯罪的动机是偷窃,但发展的结果却杀了人,这就产生了偷窃与杀人之间,是否有一定的某种关系?与怎么会发生这种关系的问题。这种关系,在刑事心理学中称为:犯罪第一动机与犯罪第二动机之间的恶性转化。西方近年来,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这个犯罪动机间的恶性转化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犯罪心理学家们密切注意的问题。但他们中的有些论点,有不少局限,对某些关键问题,也不能作出使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的犯罪心理学思想比较丰富,对后世的犯罪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里,我们拟从人性与犯罪、人欲与犯罪、刑罚与教化等三个方面对宋代理学家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又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谓犯罪心理结构问题。在我国的犯罪心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中,“犯罪心理结构”这个词时有出现。最初,它只是作为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也比较模糊。近来发现“犯罪心理结构”已经被提高到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了。如有的同志说,“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行为人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有的同志甚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它的兴起和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由于它的稚嫩,在构建其理论体系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歧见。我们认为,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不少争论,都是和这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方法论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6)
因为中法法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基于共同的功利主义动因,又采取相同的例外到原则的立法路径,使得两国法人犯罪刑事规制体系常常被认为具有高度相似性。然而,通过对中法两国关于法人主体资格、罪名范围、归责理论、刑罚配置的制度设计、理论解读和实践适用的比较研究,足以发现两国法人犯罪刑事规制的具体条文、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都存在天壤之别。这些细节差异之处集中体现了中法两国法人犯罪刑事规制体系理论发展的不同重心和共同动向,对反思中国刑法单位犯罪的资格认定和立法技术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学是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简单地说,他是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侦查心理、审讯心理、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中的心理学问题。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部分。在这里,仅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中的临界犯罪心理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泰力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24-127
犯罪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犯罪心理的成因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中研究较早,内容较丰富的一部分。这些研究不仅对我们的犯罪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造犯罪者。由于这些实践意义,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深化,具体。目前该方面的研究逐渐朝向融合贯通的趋势发展了。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6,(2):198-203
税收违法行为的犯罪化是刑事立法的一个主导性趋势,这与我国一直以来的税收不法行为的变化规律是相符合的,也与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观念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刑事立法对税收犯罪行为所存在的回应过度、视野偏颇、注重实害等缺陷也不断暴露,制约和影响了刑法应有作用的发挥。这种状况实质上显现出刑法在税收领域的定位问题。税收犯罪刑事立法应当明确其有效性、控制性和经济性原则,注重严密法网、行为本位和罪刑均衡问题,由此,税收犯罪刑事立法方能更好达到控制税收犯罪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司法形式的发展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在涉少刑事审判过程中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司法尝试,但其必要性却尚未被详细加以论证。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心理干预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机制的引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证明将心理干预引入青少年司法过程的必要性,并对已经或将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列举。  相似文献   

12.
狄尔泰提出要用描述心理学为精神科学奠基,这一观念被布伦塔诺所接受,并最终被胡塞尔所继承。但胡塞尔所说的描述心理学已经不再是经验立场上的心理学,而是描述现象学。胡塞尔在其中后期思想中进一步提出和发展了现象学的心理学,并明确指出,只有现象学的心理学才能为精神科学奠基。然而,从先验现象学的意义上来说,现象学心理学的奠基不是最终的,也不是最彻底的;只有生活世界现象学才能真正为哲学和一切科学奠基。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规制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维护医疗卫生管理秩序,从我国器官移植的立法现状入手,运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探讨了我国器官移植刑事立法中的困惑,包括脑死亡标准的确立、刑事处罚范围较窄、法定刑的配置尚待改善几方面。针对该缺陷从刑法视角有效规制人体器官移植方面提出确立脑死亡的死亡标准作为司法认定标准、增设相关器官移植犯罪罪名、完善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立法模式等建议,促进我国器官移植的立法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但由于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知识产权犯罪的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纰漏,不利于对于侵犯中医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惩治。因此在理论上对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控制的现状进行检讨与反思,并适时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浅议再犯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周国平一、关于再犯的立法现状所谓再犯,是指多次犯罪或者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制裁而又重新犯罪的情况。再犯是与初犯、偶犯相对而言的。再犯也就是再次犯罪,犯罪次数在二次或二次以上。对于再犯,我国刑法尚无明确具体的概念和规定,但在刑法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有关犯罪心理的见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实质及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和心理学一样,它也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思想家已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了一些探讨。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们“从生活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出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朴素的探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但由于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知识产权犯罪的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纰漏,不利于对于侵犯中医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惩治.因此在理论上对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控制的现状进行检讨与反思,并适时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吴宗宪 《心理学报》1996,29(1):104-109
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发展状况作了述评。全文包括3部分:对相关概念(犯罪心理学、审判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的辨析;欧洲大陆国家法律心理学的现状;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德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123-12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关系的转型变迁,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犯罪日渐突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犯罪率上升呢?本文试从我国社会变迁及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犯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7-33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