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天风》2015,(12)
<正>个人行善看起来力量很小,但许多小小水滴,便能汇聚成浩瀚的江海。目前,"社会服务"对于教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会中每个人都认识到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更不意味着教会的社会服务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直到如今,仍然有人认为社会服务对教会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事,甚至是一个额外的负担。其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社会服务是教会在世上作光作盐、  相似文献   

2.
<正>确保他们能按规定退休、有保障退休,无后顾之忧,生活得有尊严教会早有关注和服务老人的优良传统,圣经关于敬老的教导更是很多,今天中国教会应当高度重视和真诚关怀教牧退休人员,做好养老事工,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保障,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归,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教牧退休同工的生活待遇和社会保障问题十分重要。有人认为教  相似文献   

3.
不是钱的事!     
雪峰 《天风》2013,(4):36-37
谁都知道,教会的复兴并不靠钱,可如果没有钱,很多事工就无法开展,教会的复兴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事工的滞后全部归结为没钱。事实上,不少教会负责人就是如此,他们将没钱当作事工滞后的托词:教堂环境得不到改善,他们会说“教会没钱”;教牧待遇得不到提高,他们也说“教会没钱”;社会服务得不到推进,他们还说“教会没钱”……  相似文献   

4.
赵红梅 《天风》2010,(7):10-12
在"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圣经教导下,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工已经成为教会在世上为主发光作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教会在自身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基督的大爱。本期话题是关注教会的社会服务,敬请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会的责任不应限于教会之内,这是基于惠及普世的基督之爱。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背景下,中国教会的社会服务事工迎来了新的机遇。这些年来,伴随着中国教会的成长,教会已经从过去只关注个人得救转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时代潮流,在毕范宇的推动下,金陵神学院乡村教会科于1931年初成立,因抗日战争的影响,1938年5月至1939年初其教职员陆续西迁成都,1946年春复员返回南京,1952年底停办。在这期间,乡村教会科积极培养乡村教会人才、开展乡村教会事工、实施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服务乡村社会。乡村教会科对基督教在近代乡村社会传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促进了乡村社会改良,同时,对于当今基督教团体从事社会服务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0,(5)
<正>自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以来,始终遵循"人子来是要服侍人"的圣经教训,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目前我们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七大类型的社会服务工作,包括:教会事工、教育、灾害管理、社会福利、敬老服务、医疗卫生和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所开展的社会服务事工,来探讨它的神学意义,从而引起对社会服务事工的再思考。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服务事工在其百年历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今都有所贡献,为基督耶稣做了美好的见证。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社会服务事工具有"四性":即教会性、服务性、专业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赵红梅 《天风》2012,(9):7-8
有人说,教会就像一个大家庭。这句话显示出很多层面的含义,其中也暗示了在教会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大家在基督教会大家庭中互称为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就当前中国教会处境而言,大多数教会都有老年信徒,甚至在有的教会中,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做好老年信徒的牧养,发挥老年信徒的优势,使教会做出更美的见证,是每个教会领袖及教牧同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些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9,(8)
社会服务是基督教参与社会、为社会发展助力的有效方式。历年来,中国各地教会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事工,体现了中国教会坚持爱国爱教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具体行动。现选取一些图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陈志华 《天风》2017,(8):11-12
教会应当秉承"总要肢体彼此相顾"的教导,互相支援农村教会是中国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农村教会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中国教会也就无从谈起。但放眼当今农村教会,其总体情况令人担忧,亟须引起必要的关注。但比关注农村教会内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先关注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现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连续五年追踪调查的基础上,介绍泸州市教会开展社会服务的情况,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开展社会服务需要神学理论的支撑;不以扩大信徒为直接目的;需要资金保障;宗教团体的社会服务应重在质量;需要法律、法规与政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魏悌香 《天风》2010,(4):10-13
近三十年来,不管信徒增加多少,不少教会基本上采取比较传统的以“讲台为主、探望为辅”牧养模式,对这种方式有人戏称为“图养”。探望固然重要,但众多信徒仅靠一两个教牧同工岂不是“蜻蜒点水”?故目下一些信徒抱怨教会没有“家”之温暖感,教会的凝聚力随之下降。不时发现有信徒走失或离开,少数的甚至被异端邪教所引诱而误入歧途。为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和改进教会的牧养模式。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丰富教会牧养事工”,相信会对有负担的同工同道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4.
培训事工     
, 《天风》2012,(12):61-61
中国基督教老人服务研讨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基督教橄榄山教育基地成功举办。来自全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教会老人院的37位负责同工参加了此次的研讨会,美国门诺会健康联盟的两家会员机构总裁Larry先,仁和Ron先生,作为美国教会老人院专家代表应邀分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用实践与神学对话的方式探索社会服务的大空间。文章包括五个对话,为了阅读的方便分成九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标题表达一个理念:爱的神学:爱上帝,爱邻舍,在神的召唤下和社会需要中建立社会服务;回家神学:以家庭为核心的多功能社会服务;道成肉身:通过社会服务让道与教会合为肉身;神的形像:和合共生,相互团契,内外统一;祝福回归:生命晚期的护养,和基督教的盼望。  相似文献   

16.
四月的杭州寒冬乍过,到处春意盎然。来自北美、香港和国内八省一市教会的牧师、长老、神学院的院长、教务长、教师,教会的文字出版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同工共40余人,在西子湖畔的西子宾馆,参加了中国基督教协会主办的杭州’94华人教会事工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4,(2)
<正>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圣经的谆谆教导,教会与信徒在敬老事工方面,应该走在社会前面,做表率,树榜样,引领社会树立敬老爱老的好风气。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基督教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一事工,在尊重、关心、帮助老人方面,做出令人瞩目的成果,获得社会好评。孝敬父母是神圣的天职社会学家认为:信仰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人们的行为决定社会风气。要有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必须对这个社会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伦理道德、价值观教育。松门教会利用主日聚会和各种团契活动,把圣经中关于孝道的论  相似文献   

18.
自教会恢复以来,由于圣灵亲自动工,党和政府全面正确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大教牧同工和主内同工同道有美好的见证,教会日渐兴旺,主将得救的人天大加给教会。同时,通过教会的自身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生活基本正常,并不断得到完善和规范。但在少数地区也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其中有少数人不按圣经分解真理。如:有人大肆宣讲“听神的,不听人的”,认为“神”与“人”、“听从神”与“听从人”是绝对对立的……还有人把这句话中的“神”  相似文献   

19.
王保成 《天风》2018,(11):16-17
社会服务是教会公益慈善事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社会服务事工是教会的传统,也是教会的优势。近些年来,教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事工,也成立了许多的社会团体,数量最多的就属养老机构,达到近400家。  相似文献   

20.
教会“本地化”,如今已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汇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过去一直强调统一模式的“罗马化”教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个问题,也应该有所认识和了解。现在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这几点看法。一、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会“本地化”? 教会“本地化”,目前已在国际上成为热门问题,但是在我们中间,也许有人还对这个新潮流,新动向,认识不足,怀有疑虑裹足不前,甚至也许还有人认为,我们的教会应该“罗马化”,否则,就不成其为正宗的天主教会。目前有些人存在这种疑虑和错误思想,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一方面,由于人们长期受了脱利腾会议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