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4)
正"神啊,求你怜悯我,怜悯我!因为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等到灾害过去。"(诗57:1)这个年,可能是许多人这几年过得最艰难的一个年,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年。在这个"禁止拜访"的春节里,大家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抱着手机看疫情防控的进展,看着每天的被感染的新增人数无比揪心。这个春节,全国大部分的人都躲在家里,有趣的是,有人结合今年的生肖——老鼠,形象地写诗自嘲:《鼠年学鼠》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朋友上初中的儿子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妈妈,你可别只有朋友圈,没有朋友啊。"如今朋友圈当道,同时也"挡道"。每天早晨打开朋友圈,仿佛打开了整个世界,其实那只是一个"二手的世界"。曾经有人问我,有几个微信号?我说"一个啊",他表示不信;也有朋友教我如何将微信朋友分类,以分享不同的内容。我倒是分了,但是每次发言都要选择,太累人。对于微信朋友圈,我的心态就是阿庆嫂的那句话:"来的都  相似文献   

3.
字纸和白纸     
正书橱里,放着一摞书报杂志和一叠白纸。每天都有人来翻弄书报杂志,而没有人去理会白纸。于是,一天它们都闲着的时候,在它们之间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对话。"我多么招人喜爱!每天都有人来抚摸我几遍。"一本书骄傲地说,并翘了翘它的扉页,指着白纸,"谁也不去理它!""是呀,你们看我的封面都起了好多褶纹,边也被摸黑了,可我非常高兴,因为这证明我更  相似文献   

4.
<正>不知从何时起,我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六点起床,洗漱完便开始读经。每天坚持读三十章,读完第一遍,又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通过读经,我不再茫然,我知道我当做什么,并怎样去做。我的生活有了准则,凡事要讨神的喜悦,并要造就人。同学见我将圣经"刻在心版上",便来"取经",问我:"读经是否有速成?是否有在短时间便记住的方法?"我笑了笑,和同学分享我的故事:有一天,我依照习惯,提早来到会堂等待聚会。  相似文献   

5.
禅道三则     
正鲨鱼与塘鱼从前,一条鲨鱼被一个渔民放在一个山塘里喂养。鲨鱼每天都要吃很多的塘鱼。不久,鲨鱼就将山塘里所有的塘鱼都吃掉了,鲨鱼由于缺少食物最终也死掉了。鲨鱼临死时悲叹道:"我是鱼类世界的强者,我将这山塘里所有比我弱小的鱼都吃掉了;没有弱小的鱼,我也将步入毁灭的境地。"世界是强者的世界,也是弱者的世界;世界是强者与弱者共生共荣的世界,没有弱者,强者也会毁灭。  相似文献   

6.
正早晨起来,一杯蜂蜜水下肚,我在迷迷糊糊中打开冰箱,拿出每天都要吃的辣酱,忽然发现,瓶子里什么都没有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打开手机,想给姥爷打个电话,让他给我再做一瓶。电话刚刚拨出,我忽而想起,姥爷已经走了半年了。一股巨大的失落感袭来。姥爷走的那天,我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还是活在姥爷仍然"活着"的那种状态里。看着周围哀悼的  相似文献   

7.
角色人生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在天涯网友的签名档里,我再次重温了这句似乎已定格为经典的论断。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每一天的太阳重新升起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室友是奇葩】小美坐在咨询室里,皱着眉头对我说:"老师,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你有没有遇到过奇葩的人?""当然,不过,听起来这事情让你觉得有些困扰,可以讲讲吗?"小美看着我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其实,我就是遇到奇葩室友了,但是我这么一说,你会不会觉得我也是个奇葩?怎么会这么在意这些小事情?""就像鞋子里的沙子,每天都见,你说是小事,但的确让人难以忍受唉。"我笑着对小美说,"也许你可以说说,看看我们怎么能更好的应对。"  相似文献   

9.
忙的困惑     
朋友打来电话,问我:“最近是不是很忙?好久没有读到你的文字了,博客也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我轻轻叹一口气:“每天的确都在忙个不停,却不知道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不知道是谁说的"生活在别处",被困顿在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当成经典名言。是啊,我也难免会幻想,远处才有可人的风景,有高薪轻松的工作,有志同道合的人群,有可相伴终身的伴侣。小时候,总觉得别人家的饭菜香,父母也一样总是把"你看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直到恋爱结婚,还常常在心里偷偷地把老公拿出来和别人家的老公比较一番。朋友小枫干了三个月的工作说辞就辞了,我不解。小枫告诉我:每天重复性的工作,没有挑  相似文献   

11.
正那天,我在街上碰到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看上去他瘦了一点,特别是以前显得有点臃肿的小肚子不见了。原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上下班不开车,坚持步行,单程半个多小时,每天四趟。也就是说,除了双休日,他每天至少步行两个小时。他的私家车很少动用了,我跟他开玩笑说:"你这是放弃代步工具亲自步行。"他笑了起来。一天,我在书中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人率先反思现代生活方式,推行"慢食"  相似文献   

12.
<正>老师:您好我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看到身边同学都在为自己的规划而奋斗,我却没有,感到好苦恼。我每天总是没有自信,没有自我地生活着;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时刻评价每个人在相处过程中给我的回应,也就越来越害怕自己会做得不好,不如别人。这样的想法已经影响到了我的生活,比如有时上课发言或参加活动时非常放不开,似乎害怕别人看到我,担心他们会对我有看法。  相似文献   

13.
总也不老     
从前从前有一位禅师每次听到钟声响总是捂着心哀痛地叫着新来的弟子都会问道:"师父你怎么了?"老禅师说:"那钟声每天每天打得我的心好痛!"眼泪总也不老,不管是几岁,面对生离死别,它晶莹得就像最初的那一滴泪。  相似文献   

14.
父爱的补偿     
母亲去世后,我怕父亲太孤单,便把他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父亲不喜多话,来城里多时,没有结识到什么朋友,只是每天在家看看书,读读报。我中午在单位吃饭,晚上才回家吃,所以父亲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每天我一下班,父亲便会为我端上热气腾鸭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我有许多属于年轻人的节目,没有时间陪父亲聊天,我便劝他多出去走走。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6)
正又是一年儿童节,想到近几年看到的一些新闻,我不禁忧从心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天还要母亲半夜起床为他接尿;四年级的学生,对着没有剥壳的鸡蛋无从下手,只好不吃……早些年曾流传一首打油诗:"爷爷种地,父亲搬砖,母亲养猪,娃儿斗地主。"这虽有些偏颇,但同样也说明现今一些家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前言:你希望父爱是一种深沉如山、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还是希望父爱能够外在地表现出来,像海浪一样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呢?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爸爸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基本上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一次回家稍微早一点,看到5岁的孩子站在门口等他。孩子:"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爸爸:"儿子,这你不需要知道。"孩子:"可是我想知道,爸爸。"爸爸:"好吧,我一小时赚20元。"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新手咨询师,接了一个新的个案。她觉得非常受挫,觉得自己的咨询做得非常糟糕。咨询师的受挫感被督:"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呆坐了半个小时,因为我特别难过。"督导用鼓励的语气说:"督导本来就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做咨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发生了什么。你可以具体讲一讲吗?"被督:"在咨询结束的时候,来访者对我说:‘我知道你很想帮我,但你没有帮到我’。我觉得太受挫了,一直在回想我的咨询是不是做得特别糟糕?"督导:"当你想到糟糕的时候,你觉得有可能是哪些方面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位女大学生,非常向往记者的工作,于是去投考新闻机构。她被录取了,但是由于没有记者的空缺,主管叫她暂时做一些为同事泡茶的工作。一个满怀梦想的大学生,只为大家泡茶,心里非常失望。不过,她还是安慰自己:"不用急,将来一定有机会的!"于是坦然地去上班,每天为同事泡茶、倒茶。3个月过去,她开始沉不住气了,心里总是抱怨:"我好歹也是大学毕业呀!  相似文献   

19.
何:我最近拜读了周予同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孝"与"生殖器崇拜">,其中有个论点:曾子之所以把"孝"泛化,使它的概念外延与"仁"相等,是为了克服"孝"与"仁"之间的矛盾.我觉得在所见过的同类文章里好像没有其他文章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深度,周先生把问题提到了这样的深度,使我感到震撼.不过,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把握,所以想向您请教.  相似文献   

20.
牛死之后     
正哲学家和他的一个弟子徒步穿越森林,路过一座小农场,这座农场的位置不错,但是看上去一片荒芜,农舍也很旧。哲学家敲了敲这所农舍的门,里面的主人走了出来:一对夫妇和三个孩子,一家人都穿着又脏又旧的衣服。"你们住在森林的中心,附近没有一家店铺,你们靠什么生活?"哲学家问这家的男主人。男人平静地回答:"朋友,我们有一头奶牛,它每天都能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