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明孙武的祖父田书(字子占)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之后,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公认乐安是孙子的故里。乐安的今望在何处?1938年2月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李浴日《孙子兵法之综台研究》一书,认为“孙子是从唐代之乐安郡,即清代之山东省武定府,今之惠民县附近,奔吴为将,是可信的”。此后,中外著名孙子兵法专家郭化若力  相似文献   

2.
(一)生平及其著作孙武,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我国古代大军事家。据《史记》载,他“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吴起列传》)。所以后人亦称他为吴孙子。吴王阖庐在位时为公元前514~前496年,是孙武生活年代在春秋末年,约与孔子同时。关于他的著作,《史记》载,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相似文献   

3.
孙武是我国春秋年间的大军事家。他的祖籍乐安在今何处?历史文献没有明确记载。60年代初,郭化若同志首创惠民说。郭老当初指“惠民地区”,这不能说错。但今研究孙武的学者迳直以为春秋乐安即今惠民县,1989年5月,有关部门在惠民县举行了“孙子兵法国  相似文献   

4.
郭化若先生《孙子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版)前言写道:“据《新唐书》和《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田完的后代、孙武的祖先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今山东惠民)。”  相似文献   

5.
正"千古兵圣"孙武,在世时辅佐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之间;后世又因一部《孙子兵法》而享誉中外。孙武的兵学思想,来自于过人的禀赋和对兵法的浓厚兴趣,来自于齐国的兵学传统及家学渊源,也来自于他在大量实战指挥中不断反思、总结的经验。2000多年来,《孙子兵法》不仅得到曹操、李世民、戚继光等人的推崇,而且被翻译成20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造成孙武在春秋时期不显于世,不为《左传》、《国语》所载的主要原因:孙武没担任过统帅或主将;孙武没有《左传》、《国语》已经记载过的伍员等人的地位高、权力大;孙武没担任正式的国家机构官职;孙武没有被封为卿或大夫;孙武相当于“军师”(或高参)职务位尊、显赫,但却是非正式国家或军队职务,不为外界所知;孙武及其兵法为吴国强大起了指导性作用,但兵法是为他人而作等等。  相似文献   

7.
孙武家世考     
《新唐书》卷七十三下表第十三下《宰相世系表》记孙武家世云:“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生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冯,字起宗,齐卿。冯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左传》昭公十九年杜预注:“孙书,陈无宇之子子占也。”又哀公十一  相似文献   

8.
被西方称为“世界第一兵书”、“万古不易之名著”的《孙子兵法》(简称《孙子》)问世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作者孙武较多地论述了将帅的作用和素质,当今领导学和人才学可从这部光辉文化遗产中找到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夫概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弟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春秋后期,楚国作为一个大国,迫害忠良,欺凌小国,致使伍子胥等人才流失,树敌颇多,吴王阖闾、蔡昭候与唐成公达成协议,共同攻楚。公元506年,楚国围攻吴国的归附国蔡国,蔡国在危急中向吴国求救,吴国以"兴师救蔡"为名,由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任命夫概为先锋,率3万水陆之师,准备攻打楚国。  相似文献   

10.
<正>1595年,利玛窦首次尝试进入北京未果而南返,在南昌住了三年,受到建安王朱多(?)和乐安王朱多嫉的热情接待,经常设宴款待。席间,谈起交友之道,建安王说:"凡有德行之君子,辱临吾地,未尝不请而友且敬之。西邦为道义之邦,愿闻其论友道如何。"当时正在练习  相似文献   

11.
略论管子与齐军事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的军事思想是齐国军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渊源于姜尚。并对后来的孙武、孙膑等的军事思想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管子军事思想中的“财盏天下”的理论、“道天下”的战争观、民心向背战略谋划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吕尚的军事思想。其慎战、先谋而后战、。至善不战”等军事思想又被孙武所接受,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城皇山道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的城皇山,以吴宫传说、神仙故事、道院建筑声名远扬,成为苏州的一座道教名山。 今年7月初的一天,笔者到此山参访,虽天气炎热,却兴趣盎然,领略了这座名山和城皇山道院的意境和风采,真是不虚此行。 据载,城皇山系吴山岭之余脉,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携西施在此取清泉梳妆画眉而闻名。当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取悦吴王,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西施至吴国后,终日闷闷不悦。吴王为讨好西施,常携她和王室宗亲在此围苑狩猎,休闲取乐,欲作皇城宫殿于此,城皇山由此得名。登临城皇山,南望吴中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军事理论千万条,若概言之,无非讲了个战略与战术。战略战术的根本又是什么呢?兵圣孙武认为是“道”。在我国古代,“道”的含义深奥而广泛,对于孙武所论之“道”,今人也有各种不同的认识。那么,孙武之“道”究竟作何解为宜?我们从中可受到哪些启迪?这是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译词考释四则杨坚康《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军事家孙武撰著的一部军事理论专著。该书被后人誉为"兵经"、"百代谈兵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孙武也被称为"兵圣"、"兵学鼻祖"。由于此书倍受后人所推崇,问世以来注本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5.
于孔宝  于敬民 《管子学刊》2006,(1):35-39,95
基于孙武由齐国奔吴及《孙子兵法》正式问世于吴国这些史实,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曾先后有两次问世。本文试从《孙子兵法》二次问世的认识论依据、著者依据、内容结构依据、史料依据、《孙子兵法》十三篇与其他孙武佚文及两次问世的现代理解等方面,分别论述之。并认为,《孙子兵法》的首次问世是齐文化和吴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而修订问世的《孙子兵法》则主要是吴国的战争实践浇灌出来的花朵,吴国的军事文化充实完善了这部罕世之作。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和山东省惠民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2——25日在孙武故里山东省惠民县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分别就孙武故里考辨、《孙子兵法》版本流传、孙武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孙子兵法》在现代经济管理及各类竞赛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的流传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问题综述于下: 一、孙武故里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以来,对孙武的生平事迹多有述录,然而仅知其为“齐人”。至唐林宝所撰《元  相似文献   

17.
《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孙武所撰写,孙武是大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军事事迹。《孙子》是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直到如今,中外军事  相似文献   

18.
佛典选录     
《法音》2022,(7):13-15
<正>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四十二章经》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佛遗教经》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相似文献   

19.
<正> 孙武,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中国兵学之奠基人,其思想学说早已飞越了中国的国界。人们称孙武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圣”,其书被尊为“兵学圣典”、“兵经”、“武经的冠冕”、“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不仅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名将,无不得益于孙  相似文献   

20.
正西汉初年,吴王刘濞遣太子刘贤专程到京城长安拜访皇帝叔叔汉文帝和皇后婶婶,太子受到皇室的热情接待。拜见程序结束后,宫廷管事安排皇太子刘启与吴王太子一块儿下棋玩乐。骄横的吴王太子在吴国是"老子天下第一",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性。但是,今天他忘了自己是在陪皇太子下棋,还像在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