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尚信 《孔子研究》2011,(1):127-128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极为珍贵的易学文献.在六篇<易传>--<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中,<要>篇较为短小,但价值却十分重大.<要>篇记载的孔子与弟子谈论<周易>的资料,是目前所见最详细、最全面的孔子论<易>文献,极大地弥补了传世文献的...  相似文献   

2.
爱的信念     
基督徒生活的信念是爱,因为爱使人精神富有,正视贫穷;爱使人心胸宽广,化解狭隘;爱使人良善心谦,远离邪恶;爱使人处世公正;爱使人正义,剥开虚伪;爱使人生活甘饴,面对痛苦;爱使人勇敢和平,重振懦弱,爱使人心底纯洁,涤荡污秽;爱使人不骄傲,谦虚忍耐;爱使人不嫉妒,亲近宽容;爱使人不谋恶事,向往和平;爱使人不生事,相互理解;爱是生活的底色;爱是慈祥的,爱是忍耐、盼望、相信、包容、奉献、牺牲、无私、良善、诚实、恒心、追求正义、高雅的风度。  相似文献   

3.
庞维国 《心理科学》2011,34(2):505-509
摘 要 《吕氏春秋》关于智力内涵的诠释大大超过前人,它所描述的“知时”、“知化”、“长见”、“察微”、“贵卒”等智力特征与现代智力理论相契合;它提出的“人同类而智殊”、“小智非大智之类”、“智不遇时则无功”、“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等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先秦学者的智慧;它关于通过“自反”、学习促进智力发展的主张,对当今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吕氏春秋》的智育定位主要是王道,它较少注意先天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这是其局限。关键词 吕氏春秋 智力观 个体差异 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开创者.他的成就得到理学家们的肯定,如程颢、程颐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于<伊洛渊源录>中,将其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近思录>也选录许多张载言论,以为门生弟子进学之助.而后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也可看出他的影响宋理宗封他为郿伯,从祀孔庙.元代赵复立周敦颐祠,以张载与程、朱配食.<宋史道学传>为他立传,颂扬他的德业.他的著作在明、清二代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并于清初编入御纂<性理大全>和<性理精义>中,可见张载在理学发展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5.
<太玄>是模仿<周易>而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太玄>的模仿痕迹都很明显.从性质上看,<太玄>像孟、京易学一样,是一种天人之学.<太玄>的独创性在于体例上采用"三、九"系统;赞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直接说明事理;<太玄数>所说的筮法仅是扬雄的一个小把戏,没什么实际用途,而他又把五刑、律吕、月令等方面的内容引入<太玄>,以使其也具有"以卜筮者尚其占"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照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等论断.  相似文献   

7.
来稿须知     
《世界哲学》2009,(6):145-145
敬请来稿者注意以下事项:1&#183;著、译者写好提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2&#183;请著者提供篇名的外文,译者提供篇名原文;3&#183;外文著者的国籍、外文的出处要齐全;4&#183;请著者、译者提供工作或学习单位;5&#183;著、译者请勿一稿多投;6&#183;如6个月内未接到编辑部用稿通知,著、译者可自行处理已投稿件;7&#183;请投稿人附上实名及身份证号码。  相似文献   

8.
胡治洪 《周易研究》2001,26(2):20-29
本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四篇的分析,认为帛传四篇为孔子<易>论,其中包涵着<论语>、<孔子集语>、传世本<易传>等反映孔子思想的传世文献所隐微罕见的天人道德观念;帛传四篇表现了孔子在涵括三代以至春秋新旧天人观念的基础上对于天人内涵的初步的哲学改造,反映了孔子将传统的主宰之天转化为道德之天、并将传统的主体对于形上存在的外在超越关系转化为内在超越关系的致思取向,从而凸显了孔子作为当时敏锐而深邃的思想家的形象;帛传四篇所涵具的孔子天人道德思想补足了三代天命德政观与思孟天道性命思想之间的逻辑缺环,是经由曾子(<天圆>)而达致<中庸>、郭店儒家简、<孟子>乃至传世本<易传>所体现的天道性命思想高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行<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并且认为,<易传>、<中庸>、<孟子>实际都是认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的,都是在人性与天道有一致性的意义上肯定人性善的,故否定<易传>有性善论,以为<易>、<庸>、<孟>的人性说致思路数不同的观点,都是不合实际的.作者又认为,将天道赋予人道正义的意义又返而以支撑人道原则,自<易传>已然,宋儒的天道性命学说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故否定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也是不合事实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宣扬性善论的主题是弘扬理性,强化人们对人道的自觉与自信,其中凝聚的积极善良的正气,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神.  相似文献   

10.
刘彬 《管子学刊》2004,(2):66-70
本文通过对帛书<要>、<管子·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魏相传>及<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资料的考索,初步梳理了早期阴阳家的源流和一些特点,发掘了其在象数易学史上的贡献.认为,早期阴阳家出于古代史官.在史官那里,已达到了象数易学阶段,他们已有了以卦与岁时相配的"卦气"说.早期阴阳家承其做法,以六卦与"五时"相配,纳入五行,而有富有特色的"古五子"的"卦气"说.文章指出,史官是<易>之"古义"的主要掌握者,后来早期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所传习的"卦气"说等象数"古义",当皆本之于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此文论述了焦循诠释<周易>的主张及方法.焦循主张,诠释以前,诠释者要泛观博览,汇通析辨百家之学,形成"己之性灵",即先有自己的思想、义理.其诠释方法是必须从分析<周易>语言文字入手,运用"六书"中"假借"去诠释<周易>经、传文,并根据上下文因声求义;以"实测"之法,即全面核对<周易>经、传文、句,诠释<周易>爻象变化规则;以"参伍错综"之法,从整体上对<周易>进行诠释;"依经文而用己之意",采取"或直断,或婉述"等多种诠释方法,对<周易>作出自己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2.
张积家  陈栩茜  尤宁  王斌 《心理学报》2018,50(4):390-399
在汉语中, 红、紫、蓝、绿都有各自的语言标签。但在日常语用中, “红”与“紫”比“蓝”与“绿”的语用关系更加密切。“红”与“紫”具有更多的联合表达, 具有更为类似的颜色感应。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 考察汉语母语者对“红–紫”色块和“蓝–绿”色块的认知, 探讨语用关系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语用关系不影响汉语母语者的颜色相似性判断, 却影响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与“蓝–绿”色块比, 汉语母语者在包含记忆成分任务中对“红–紫”色块具有认知劣势。整个研究表明, 由语用关系引起的颜色感应在颜色认知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记忆编码在此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子>五千言的思想源自殷易<坤乾>(即<归藏>),不是源自<周易>.理由有三一、<老子>书中不见首乾次坤的思想,倒是首坤的思想明显居多;二、<老子>的辩证思维模式属于与<周易>古经不同的另一类;三、关于宇宙生成问题,<老子>的主张也与<周易>古经不是一路.  相似文献   

14.
常正  王丽心 《法音》2008,(10):8-17
9月28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会议在河南郑州中州假日酒店隆重举行,一诚会长,嘉木样&#183;洛桑久美&#183;图丹却吉尼玛、圣辉、净慧、刀述仁、学诚、明学、珠康&#183;土登克珠、根通、戒忍、永信、祜巴龙庄勐、觉醒副会长出席会议,本会咨议委员会惟贤副主席,本会那仓、怀善、如瑞、蘧俊忠、陈文尧、张琳副秘书长列席会议。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一司徐远杰司长、王哲一副司长,中共中央统战部褚有奇处长,河南省宗教事务局刘世军局长莅会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个普通平凡的女子,她生来并无二致,同样具有七情六欲,同样喜爱金银财宝;喜爱装饰打扮;喜爱谈情说爱;喜爱追求自由享受;喜爱自己的家庭、父母、亲戚友好。可是一旦愿意听从天主的召唤,愿意去加入修会去当修女,她思想上、生活上、行动上发生了变化:首先要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离开亲戚;要穿上会衣、会服,要遵守会规、会纪;这一切都在告诉她:她已经是从平凡人中走出来,在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了。从此,不去爱花花绿绿的服饰;不去抹胭擦粉;不去打口红、口黑、口紫;更不去整弄双眼皮,美化手指头。一年四季所专务的是神修神练;…  相似文献   

16.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06,(4):102-107
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在尘缘的作为;七、现象是静止的;八、理性思维只能关注经验现象,对事物的真正无效。  相似文献   

17.
《周易》的经济管理要义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周易>深沉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启,以求古为今用,是当代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易学者们已经从象数易、科学易、考古易、人文易等诸多视角入手,全方位地阐述<周易>精义;而如何着眼于<周易>的经文传记,明辨古代易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的有机关联,乃是中国"<易经>管理学"何以成为可能的原典性证明.对于社会管理人士而言,增强易学修养将大大提高其管理效力.易学于当今社会的鲜活魅力即在此.  相似文献   

18.
李晓文  彭琴芳 《心理科学》2011,34(5):1090-1094
摘要:Dweck研究提出,通过蕴含特定能力观的故事和表扬可以形成儿童相应的能力和目标取向。作者认为,随着儿童能力的自我意识发展,干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研究以3-9年级885名学生为被试,采取“天分”、“努力”、“无关”三组故事和“聪明”、“努力”、“潜能”、“不表扬”四种评价方式进行能力观干预,将目标得分变化作为干预效果的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了年龄和干预方式的交互作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Dweck的研究结论,验证并丰富了作者关于能力观干预发展性效应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十三虚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名词。指以虚无为首的十三点养生要领,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相似文献   

20.
《周易》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波  梁惠 《周易研究》2002,(1):54-59
<周易>中关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天人合一、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意等范畴的阐述,成为从美学上解释各种艺术现象和理论的依据.该文对<周易>中美的表现、中和之美、变化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