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贵金 《天风》2008,(13):28-31
本章从会众音乐的历史性(Historical)、礼仪性(Liturgical),神学性(Theological)、以及教育性(Educational)四个层面,诠释会众音乐在主日崇拜中的角色。本章论点:崇拜中的会众音乐育邑够传承教会的信仰,执行会众的祭司职分,宣告教会的教义,以及具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朱贵金 《天风》2008,(7):26-28
探讨音乐在主日崇拜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牵涉礼仪、音乐、神学三方面的关系。本章将简介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本章论点是,“礼以载道,乐以颂道,礼乐相合以言道”。“礼以载道”指“礼仪”与“神学”的关系,“乐以颂道”指“音乐”与“神学”的关系,“礼乐相合以言道”则指“礼仪”、“音乐”、“神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谭静芝 《天风》2012,(8):56-57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的王:人已经看见你行走,进入圣所。歌唱的行在前,作乐的随在后,都在击鼓的童女中间。从以色列源头而来的,当在各会中称颂主神。——(诗68:24-26)教会的诗班常引来许多会众的钦羡目光,因为除了牧师、传道以外,诗班就是崇拜中最受人瞩目的一群——穿着圣洁的诗班袍,在众人前站起来献诗,必定占用圣殿最前排的位置等。这特殊的一群侍奉者在崇拜中的角色却不时引来误会:有以为他们因有音乐恩赐,  相似文献   

4.
林玉解 《天风》2014,(8):20-22
在今日教会中,圣乐侍奉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或城镇中的大多数教会都有诗班,有些教会还有不止一个唱诗班.在诗班中,诗班指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用陈康博士的话说,诗班指挥起到的是教会音乐家、领袖、教师和圣乐行政人员的作用.但各地教会情况不同,诗班指挥角色不能被无限放大,从宏观角度而言,诗班是教会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隶属于教会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肖安平 《天风》2018,(7):10-11
在崇拜礼仪中体现中国基督徒的特点、角色和身份,认同本国、本民族和人民,把崇拜礼仪与中国文化真正融合。崇拜礼仪在教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教会,敬拜生活是以"祷告、唱诗、聚会、交流分享、掰饼"为主,之后崇拜礼仪逐渐完善起来。尽管崇拜内容不变,但崇拜礼仪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中都有风格、方式、特点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朱贵金 《天风》2008,(9):24-26
基督教的崇拜礼仪如同一个坐标,坐标的横线如同教会的礼仪年,其中以基督事件为横线中的不同刻记.坐标的竖线象征教会崇拜的方向,焦点始终指向教会所崇拜的神.崇拜的方向永远不会改变,但崇拜的内容,会随着礼仪年的推移而在不断地进行,指向不同的基督事件.在此"崇拜坐标"中,基督徒的生命会随着教会礼仪年的进行,而不断成长与更新.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9,(12):10-10
<正>编者按:有人也许认为,崇拜既然需用"心灵诚实",何必要谈"礼仪"。但事实上,"诚于衷,形于外"的崇拜礼仪为神所喜悦。早在旧约时代,神就晓谕摩西和以色列列祖,将必要的礼仪置于崇拜之中,让参与敬拜的人有全身心的投入。新约时代,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崇拜礼仪大大简化,但这不等于说,从此就可以不用任何礼仪。在崇拜中,有效的礼仪依然包含深刻的属灵内涵,是崇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期我们约请几位比较重视崇拜礼仪的同工,分别从崇拜的内涵、功用,崇拜的历史、诗歌运用等方面作分享。盼望这样的探讨能引起教会同工们的重视,从而帮助我们领略崇拜的真义,更好地带领信徒敬拜这位渴望在崇拜中与我们相遇的上帝。  相似文献   

8.
利未 《天风》2016,(10):32-34
正母亲节那天,某地教会主日崇拜,崇拜程序正在进行,主礼人说:现在我们请本堂圣诗班向主献唱。圣诗班上台,诗班读词人说:我们献唱一首祝福母亲的歌。唱毕,全体诗班成员齐喊:"我们诗班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台下掌声雷动,不少人潸然泪下。因为这首歌唱到母亲养育儿女含辛茹苦日夜操劳,台下有些母亲想到自己一生的不容易,也就不能自禁了。等大家擦干泪,情绪平静下来,崇拜继续进行。主礼人说,  相似文献   

9.
谭静芝 《天风》2012,(2):40-41
一般的信徒关心崇拜是出于一颗敬虔的心,到教堂做礼拜是表示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教会的领袖大多关心安排崇拜各环节由谁负责担任,只要“负责人”各就其位——诗班、指挥、领唱、司琴都有了,那么崇拜与音乐就会顺畅自然地发生了!教会诗班可能关心献唱的水平、参加崇拜的信徒是否爱听;司琴关心诗歌有否弹错;指挥可能关心诗班在献诗时表达是否充分反映排练时的修正结果,或信徒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表现等。  相似文献   

10.
徐腾欣 《天风》2018,(3):32-33
诗班是教会礼仪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是教会自古以来神圣传统的一个优秀的团契,也是人类音乐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个华丽篇章。在很多属灵的、关于诗班的书中,已经对诗班的教会、属性、功能有了详尽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就诗班建立的三种基础与准备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周永慈 《天风》2022,(5):17-21
崇拜礼仪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礼仪不是在文化的真空中进行,而是在敬拜群体活生生的文化表达中得以实现.这就促使我们去发掘文化中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基督教的崇拜中.中国传统节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且塑造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因此论到基督教崇拜礼仪中国化,其中一个必然要面对和探讨的课题就是如何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礼仪年.相较于其他传统节日而言(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们若想将清明节纳入基督教礼仪年,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特别是有关祭祖的问题——它是最有争议性的课题之一.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带领读者一同去寻找解决和实践之道.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对清明节的简介,以及梳理近现代有关祭祖问题的讨论;接着是神学的探索,我们将使用亚洲礼仪神学家安鹏浩(Anscar J.Chupungco)提出的"创造性同化"(Creative Assimilation)的方法,应用圣经预表论来重新诠释和净化"祭祖"的意义,以及有关"死后的问题";最后,我们才进入礼仪实践的部分——调和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谭静芝 《天风》2012,(5):56-58
"大能者神耶和华,已经发言招呼天下……说:‘招聚我的圣民到我这里来,就是那些用祭物与我立约的人。'"(诗50:1、5)"宣召"在崇拜礼仪中非常重要,在直接或间接宣告上主对人类千古的呼唤。亦代表圣父上主呼唤人,并等待人对上帝的呼唤醒觉、回应。对执行宣召环节的主席、诗班或读经员来说。  相似文献   

13.
罗以 《天风》2009,(12):10-12
有人也许认为,崇拜既然需用“心灵诚实”,何必要谈“礼仪”。但事实上,“诚于衷,形于外”的崇拜礼仪为神所喜悦。早在旧约时代,神就晓谕摩西和以色列列祖,将必要的礼仪置于崇拜之中,让参与敬拜的人有全身心的投入。新约时代,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崇拜礼仪大大简化,但这不等于说,从此就可以不用任何礼仪。在崇拜中,有效的礼仪依然包含深刻的属灵内涵,是崇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期我们约请几位比较重视崇拜礼仪的同工,分别从崇拜的内涵、功用,崇拜的历史、诗歌运用等方面作分享。盼望这样的探讨能引起教会同工们的重视,从而帮助我们领略索拜的真义,更好地带领信徒敬拜这位渴望在崇拜中与我们相遇的上帝。  相似文献   

14.
罗以 《天风》2009,(12):10-12
有人也许认为,崇拜既然需用“心灵诚实”,何必要谈“礼仪”。但事实上,“诚于衷,形于外”的崇拜礼仪为神所喜悦。早在旧约时代,神就晓谕摩西和以色列列祖,将必要的礼仪置于崇拜之中,让参与敬拜的人有全身心的投入。新约时代,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崇拜礼仪大大简化,但这不等于说,从此就可以不用任何礼仪。在崇拜中,有效的礼仪依然包含深刻的属灵内涵,是崇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期我们约请几位比较重视崇拜礼仪的同工,分别从崇拜的内涵、功用,崇拜的历史、诗歌运用等方面作分享。盼望这样的探讨能引起教会同工们的重视,从而帮助我们领略索拜的真义,更好地带领信徒敬拜这位渴望在崇拜中与我们相遇的上帝。  相似文献   

15.
在基督教礼仪年中加入中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崇拜礼仪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亚洲礼仪神学家安浩鹏(Anscar J.Chupungco)在论到崇拜礼仪本土化时,特别提及使用创造性同化的方法帮助人们在礼仪年中加入本地文化中传统的节期、人们工作的周期和国家的庆典~1。创造性同化(Creative Assimilation)是在基督教的崇拜中加入来自文化的元素,诸如行为、姿势或象征,借以丰富崇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志治 《天风》2018,(3):34-35
班长、指挥、琴师、声部长和班员,各司其职组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教会诗班,然而“班牧”的角色往往尴尬,或者干脆“虚位”。究其原因,不能不说这与人们对“班牧”的角色与工作认识不足有关。“班牧”与诗班服侍的本质,及其与诗班在教会中的定位可谓关系密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反省“班牧”可能的作为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诗班初探     
本文尝试对诗班的由来、组成、目的进行初探,使人们更多了解诗班的由来以及诗班在崇拜中的重要意义;接着以南京和江阴四个有代表性的教会诗班作为例子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一套合宜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诗班更好的发展,更好地荣耀神,见证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教会缺乏对主日崇拜和崇拜礼仪的正确认识与运用的现状出发,探讨主日崇拜礼仪的神学意义与牧养价值,希望我们中国教会重视和推进主日公共崇拜礼仪。  相似文献   

19.
<正>恢复节期的崇拜活动,能使信徒更具体地重温福音故事,使敬拜的内容更加充实,使得传统信仰的各个重要部分不致被疏忽中国教会对礼仪的关注是缺乏的,有时会导致信徒对礼仪有错误理解,认为信仰是内心的,不需要外在礼仪,礼仪对我们属灵追求没有帮助等。现今,一些信徒错误地认为主日"崇拜"就是听道,讲道是最重要的,对崇拜采取随意的态度,把崇拜当做  相似文献   

20.
本色化崇拜礼仪的讨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分别从崇拜礼仪本色化的目的和实践两方面对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学者的讨论中,崇拜礼仪本色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并促进信徒的灵性增长。在实践过程中,有人主张将礼仪佛化、儒化,也有人投入到礼仪、诗歌、祷文的创作中。最后,笔者对建立当代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