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现代设计美学的学科建构必然要基于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现代设计美学与美学,现代设计之美的特质,设计与艺术,设计之美与艺术之美,现代设计美学所涵盖的内容等。对现代设计美学学科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对这一学科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2.
莫迪里阿尼将雕塑美学的特征融入到绘画作品中,成就了其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和"高贵单纯"的美学格调。莫迪里阿尼绘画的雕塑之美具有精神之美和形式之美,其画作的雕塑美学特征在不同绘画时期有具体的表现。年少的经历和审美倾向奠定了莫迪里阿尼绘画中雕塑之美的形成基础,这种雕塑美学特征的形成还受到雕塑家布朗库西以及20世纪初以巴黎为中心的艺术环境的影响。探究他粗狂原始与高贵典雅之美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创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而通过对先秦传统美学多角度、多层次的批判和扬弃,也完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大转折,美学真正开始取得了自己的价值,并且扩展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的重大特征之一就是顺自然,将自然的人与自然的美联系起来,追求自然的人格,促成了自然的美学。  相似文献   

4.
对希波克拉底警句的深层解读--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图透过医学与艺术的联系,深入到医学与美学关系的层面,进而发掘希波克拉底关于"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指出希波克拉底警句蕴涵着:医学是美的职业,它具有崇高地位和独特的重要性;医学所追求的是健康而美好的人生,医学所创造的是健康之美、生命之美、至善之美、仁爱之美.既然医学是最为卓越的艺术,医务工作者就应该重视美学修养,并让医学审美意识牢牢植根于自己的医学实践之中.换句话说,审美修养是从医之必需.  相似文献   

5.
侘寂美学是日本审美意识中最具特色且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美学观念,随着《侘寂之美——写给产品经理、设计者、生活家的简约美学基础》一书的风靡,寂美学被认为是苹果、宜家、无印良品等产品哲学的灵感之源。侘寂美学根植于禅学思想,摒弃了事物的外在形态,注重事物本质。而无印良品产品设计中简约质朴的造型美、自然环保的材料美、纯净无色的素雅美和淡然舒心的信任美,向我们更清晰地诠释了侘寂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留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国艺术重要的美学概念。视觉的生理因素、情感的心理因素、美学的思想因素,是形成留白的原因。探讨留白带给中国绘画的形式之美与内在之美。它的恰当运用使得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具有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意境悠远之美。  相似文献   

8.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重明丽乎正"、"大人继明照于四方"之美。《离》卦揭示的丽、明的美学思想,将天文之明和人文之明建立联系,以人文之明德传承发展为旨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美学根源,明德相继是门窗艺术"活"的生命,对当今的建筑门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易》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波  梁惠 《周易研究》2002,(1):54-59
<周易>中关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天人合一、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意等范畴的阐述,成为从美学上解释各种艺术现象和理论的依据.该文对<周易>中美的表现、中和之美、变化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野逸"是一个美学词汇、美学概念。"野逸"又是一种审美形态,也是人的一种精神风貌。野逸之美就是自然之美,自由之美,超越之美。具体说,"野逸"指审美体验中人的自由的心灵境界;指艺术家潇洒超拔的艺术人格;指狂放疏野的格调韵致。野逸之美在人的精神世界、文学艺术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王世德先生三十多年来退而不休,日新精进,老而弥健,学术收获粲然可观。王世德先生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更是其持续的拓展者。在美学基础理论方面,他提出了“感觉—理想”论美本质观与审美学之美学观;在文艺美学方面,他为文艺美学学科勾勒出了宏大细密的学科轮廓,更继而开拓出文艺美学之部门美学研究,在戏剧美学、摄影美学、影视美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均有示范性专题成果。在中国美学研究方面,他以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为范本,论域兼及儒、释、道,以精敏之思总结中华古典审美个性,丰富其自身文艺美学理论。先生继而超越传统美学艺术中心论,由艺入世,开创性地倡导生活美学,并在广告美学等领域做出可贵探索,引领后学。  相似文献   

12.
刘福智 《美与时代》2006,1(1):22-25
艺术和科学各有其个性,又有着共性。“鉴赏美学”课程则是从审美的角度探讨艺术和科学,展示人类两大文化领域的共同美。这是一门崭新的美学课程,也是一门崭新的美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不过,它既不属于探讨美的原理和规律美学,也不属于诸如技术美学、工程美学、建筑美学之类的实用美学,可将其定位于对艺术美与科学美进行比较和鉴赏的一种推陈出新的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13.
《论语·八佾》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美学观点:“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美术理论、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对这两个要点的训释、阐述,尚欠中肯.孔子和《考工记》中所说的“绘事后素”之“素”,强调的是各种色彩在画面上的一种整体效果、品位和境界,众色协调统一或多样统一,达到一种毫无绚丽、琢饰之感的和谐美,此即“素功”:最精善、最上等的绘画功力.这种美的境界,可以延伸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共同性.  相似文献   

14.
美学是什么?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其定义不尽相同,对其感知也不同。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美学的雏形到后来的18世纪及20世纪初的各个流派学说的成形,莫不如此。而美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中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格之美,充斥和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美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解除了我们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更是具有将我们的身心引领到自由境地的神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美无处不在,是天地造化,也是人类思想与力量的艺术结晶。目前,人们所共识的美学意识形态可大致分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美等。体育之美学是这三种意识形态美学共生的产物。因此,就体育与美学三种意识形态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仅对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有极大的社会功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的知识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文字、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之美,具有浓厚的东方神韵,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艺术之神韵美,与中国传统的美学不可分;而美学与自然哲学又是相联的。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自然哲学 在中国先秦时期,美学已具雏型,概括说有: 一是儒家学派。儒家重现实,以充实为美。孔子提出“里仁为美”(《论语·里仁》),认为邻里有仁德,即是美。孔子所说的美,是道德上完满、和谐之美。荀子则提出:“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荀子·功学》)。既然,“不全”“不粹”不可称之为美,则“完全”、“精粹”才是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根基就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传统美学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中华美学精神集中表现在它的“美善相乐”,“天人合一”,“和合之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产物,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论体系,它将以美和艺术来塑造人民的灵魂,鼓励人民向上向善,以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相似文献   

18.
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一般人对那绿色的山川、秀丽的景色、雄伟的建筑等都可以产生美的感觉,而对数学美的抽象、严谨,却无法感受。其实,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都无不高度赞赏并应用了数学科学中的美学方法。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学的思想显得非常必要。一、结合书本概念,感受数学美学知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统一美、对称美、结构美、协调美等随处可见。及时渗透这些美学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大有益处的。如,讲解平方数时,揭示下列规律。1)12=…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已使我们理解到美育的重要作用,但对于美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仍未很好的开展。为此,本文就美育心理学的某些基本观点进行粗浅的探索。 (一)美学、美育和美育心理学美学的历史非常悠久,资料浩繁,学派纷立,美学中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一致意见。这是由于美学迄今为止还脱离不了思辨的美的哲学之故。美是艺术的本质,非美的艺术是没有的。艺术常常是美的同义词。但给两者加以区别还是必要  相似文献   

20.
汉字在演变、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的美学的探讨,并逐步发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如今,书法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宝库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书法所体现的独特美学进行阐述,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的独特之美,促进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