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圣经》里,很多地方都对耶稣的奥迹有所记载。四大福音书更是对耶稣所行的奥迹详述有加。在天主教信仰里,天主的奥迹无论对天主教还是天主教友们而言都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内容和真实的信仰事件。因此,不难理解,在以天主教文化为主要背景的西方绘画史上,以刻画耶稣基督的奥迹为体裁的宗教画作是层出不穷的。这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下面的一幅油画就是以此为体裁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第一端为什么我要做一个教友?我做教友是为奉事天主和尊敬天主。我尊敬天主,不同于一般人的要求,因为一般人理智的能力相当薄弱,局限性大,看问题不够清楚,对天主的概念相当模糊。我尊敬天主也不同于一般宗教的要求,因为一般宗教只叫人信仰一个天主,但为什么信仰,怎样信仰,就不太明白了。我既是一个教友,就应该更认识天主,奉事天主,光荣天主,遵守天主的规诫,按照耶稣基督的精神办事。的确,耶稣基督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使我们认识天主,教导我们应当根据天主的尊位,光荣尊敬天主。正如圣若望宗徒记述吾主的话说:“我的父啊!我已将你的名宣扬给他们了。”(若17.26)梅瑟命  相似文献   

3.
爱的盟约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也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源泉与力量。它记载了天主透过以色列民族,向全人类传递爱与救恩计划,最后在独子耶稣身上完成的启示。如果将圣经按时期大体分类的话,那么天主与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约,称为"旧约";耶稣基督以自己的圣血和圣死为全人类所立的约,称为"新约"。  相似文献   

4.
一)几个前提和方法论A、前提·福音的主要内容天主圣意能被人知晓的、亦即圣经内有关救恩,天主所作启示可总括为:(1)天主愿一切人得救;(2)救恩经由耶稣基督而来(即便得救者生前并非信徒)。以上不加解释。·福传和文化一切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宗教信仰有无,传教士知或不知,在福音传入该文化圈之前,都有圣神的准备活动为福音铺路。考虑到天主对一切入得救的愿望,这一点不难明白。因此,福传虽在某一特定文化中由于该文化的内容而遇到多多少少的困难,同时也会在其中找到有助于福传的因素。福传本身没有任何对文化提的先决条件,过去和现在的传…  相似文献   

5.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称为天主的儿女”(玛:五,9)。 耶稣基督在他开始宣扬天国福音建立教会之时,就宣布了天主教信仰的总纲,即真福八端。“ 缔造和平……”就是这八端中的一条。真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是以信仰为基础的组织,天主教的信仰又是以基督为中心。天主教宗旨和目标是以天主的爱为宗旨、以基督的福音广为传播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报告你们一个关于万民的大喜讯,救世主今日为你们诞生了!”(路二,10-11)这是近两千年前的圣诞之夜,天神向田间牧童宣告的福音。每年的圣诞节日,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天主子女,以最美最高的强音来歌颂天主的无限慈爱,赞扬耶稣基督诞生的奥迹,表达人类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恩报爱之情。这些最热情的流露,确实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因为耶稣基督的诞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救援,向我们显示了天主对人类的无限慈爱,也赐给了我们内心的真和平。所以全世教友世世代代的永远纪念、歌颂这个伟大的节日,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8.
浪子回头的比喻在路加福音15章占了很大的篇幅,圣经学家将之称为:福音的精髓。即全部的福音、全部的生命尽在其中。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丝毫的夸张, 因为它给我们揭示了所信仰、所崇拜、所依靠的真正天主的形象,原来天主竟然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神父,传教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得明白:教会派遣的福音宣传者,走遍全世界,以宣讲福音,在尚未信仰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以培植教友为专职,这种特殊工作称为“传教”(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既然神父的职务是传教,那么就应为传播福音而服务,好使外邦人,经过圣神的祝圣成为天主可悦纳的祭品,天主子民就是借福音使者的宣扬而召集起来的。为此,一名神父的职务和生活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基督内促成父的光荣。神父无论在专务祈祷,或是宣讲圣道,或是奉献感恩祭、施行其它圣事,或是为…  相似文献   

10.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者宣传福音(谷16:15)。九月金秋,我们大家相聚一堂分享教会的文化宣传出版事业以及将如何更好以文载道,宣传福音,弘扬基督之爱。感谢天主给我们这个美好的机会,也感谢组织者,是他们的精心安排、全心付出才有我们的欢聚,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河北天主教信德社在以文载道、宣传福音中充当天主的小工具,所做的一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东土华夏,在传天主福音的同时也把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化带回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融。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在中国传天主福音的奠基者,也是最早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人的.他交给中国的士大夫,“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人”,“入乡随俗”与当时当地社会相适应的传教方式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卷首圣言     
应度圣洁的生活万事的结局已临近了,所以你们应该慎重,应该醒寤祈祷。最重要的是:你们应该彼此热切相爱,因为爱德遮盖了许多罪过;要彼此款待,而不怨言。各人应依照自己所领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做天主各种恩宠的管理员。谁若讲道,就该按天主的话讲;谁若服事,就该本着天主所赐的德能服事,好叫天主在一切事上,因耶稣基督而受到光荣:愿光荣和权能归于他,至于无穷之世。啊们。(伯前4:7-11)  相似文献   

13.
耶稣基督为了光荣天主大父,使人类分享救赎神恩,在人间建立了教会。教会是基督的奥体,"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彼此之间,每个都是肢体"(罗12:5)。在这个有生命的整体中,每一个肢体都共同参与活动,各尽其职,以使得这一身体结构紧凑,不断增长。教会的使命就是传播天国的福音,宣讲天父的慈爱,  相似文献   

14.
普世教会从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11月24日基督普世君王节定为"信德年",邀请基督徒更深一步地反省我们的信德,加强我们的信德,重振我们的信德。信德是我们信仰的基础,诚如福音中人们问耶稣:"我们该做什么,才算做天主的事业呢?"耶稣回答说:"天主要你们所做的事业,就是要你们信从他所派遣来的。"(若6:28-29)为了回应普世教会的邀请,也偕同普世教会一起善度信德年,  相似文献   

15.
在耶稣基督复活的清晨,天神向寻找耶稣的妇女们说:“祂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了。”(谷:十六,6)“耶稣死而复活”是圣教会当信的道理,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也是我们信仰“肉身之复活与我信常生”的基础。四部福音和历史事实都明确地告诉我们:耶稣基督曾为救赎我们被钉十字架  相似文献   

16.
路加福音的作者是路加。这是得到早期教会的圣师们所认证的。路加是叙利亚安提约基雅人,也是保禄的跟随者,他的职业是医生。当时的安提约基雅是罗马帝国居第三位的沿海大城市;交通方便,商业繁荣,文化气氛浓。路加福音成书较马尔谷晚,大约在公元70年,路加用精美的希腊文写下了这部福音。路加认识的耶稣基督不只是犹太人的救世主,他的祭献是为全人类的得救。耶稣的使命是寻找迷途者和罪人,并重新修复这些人与天主的关系。因此耶稣的来临是满全了天主对人类祖先的诺言。路加是外邦人,他没有犹太人所有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他自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出谷纪第十九章至第二十章的记载,在西乃山上,天主透过云层对梅瑟说话,并且将十诫颁赐给他。这缔结着天主与人盟约的十诫详细地说明了人对天主和他人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从规范行为的角度,十诫表达了天主教信仰中追求和谐、构建和谐的思想理念。在新约里,耶稣基督又继而阐发了十诫的总纲。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2,(3):4-6
在天主教信仰的奥迹中,除了天主圣三(三位一体)的奥迹外,“圣子降生成人”的奥迹相信是最深奥莫测的奥迹了! 这奥迹告诉我们:天主圣子按照天父的奇妙计划,在圣母胎中藉圣神的庇荫成孕育人时,他的天主性与他成孕时所取纳的人性,结合在天主圣子的同一“位格”(Persona)内,使由圣母而诞生的耶稣基督是“天主的儿子”(路一35),同时也是“玛利亚的 儿子”(谷六3),换言之,是真天主,也  相似文献   

19.
陈永涛 《天风》2016,(8):28-29
当我们讨论神学与传统的关系时,传统形成过程中的连续性、断绝以及一致性的问题也是特别值得加以关注的.连续性告诉我们,基督教传统的形成既离不开更古老的信仰传统,也离不开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福音与文化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尽管福音超越文化. 在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中,有几种不同形式的连续性.第一种是使徒信仰的连续性.使徒信仰由教会传承下来.最早的基督徒是犹太人,他们在他们的新信仰中发现与自己旧信仰之间的连续性.他们记得主耶稣自己所说的,他来不是要废弃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在使徒教父的著作中,律法的宣讲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夏新穗 《天风》2012,(7):25-27
在当时的社会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也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最终却没有选择接受救恩……那些听见福音,却拒绝没有接受的人,面对神未来的公义的审判,他们也是无话可说无可推诿的了。经文:可6:20;徒24:24-26,26:27-28神藉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做成的救恩,是面向全人类的,但所读的这三处经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都听见了福音,却没有选择接受,与救恩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