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2013年10月4日至6日,为迎接古尔邦节,河北省石家庄清真寺于举办了“美美与共——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展览展出了包括苏鲁斯体、纳斯赫体、库法体、迪瓦尼体、波斯体、马格里布体、中国体等多种书体的百余幅阿拉伯文书法作品。来自石家庄、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我国著名阿文书法家哈吉·萨里赫·李文彩先生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作品集已出版发行。该作品集汇集了李文彩创作的260余幅阿文书法艺术精品。李文彩先生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担任《中国穆斯林》编辑部副主任,一生热爱阿拉伯文书法,其艺术风格综合了阿拉伯文书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穆斯林》2012,(2):23-23
我国著名阿文书法家哈吉·萨里赫·李文彩先生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作品集已出版发行。该作品集汇集了李文彩创作的260余幅阿文书法艺术精品。李文彩先生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担任《中国穆斯林》编辑部副主任,一生热爱阿拉伯文书法,其艺术风格综合了阿拉伯文书法规范,汉字书法的气韵、章法和造型构图艺术特点。博采众长,独具一格。他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艺术展,并获国际大奖,诸多艺术作品被国际政要、博物馆、画册珍藏,深受中外穆斯林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记者敏俊卿)日前,我国著名阿文书法家哈吉·萨里赫·李文彩先生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作品集已由《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部编印出版。该作品集汇集了李文彩先生创作的260余幅阿文书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瑰宝书苑奇葩——中国穆斯林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于2015年2月27日至3月15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全国多地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家的近200件阿文书法精品参展。作品内容包括伊斯兰经训箴言、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格言等,作品装饰形式多为汉字书法常见的中堂、对联、条屏、横幅等,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中国阿拉伯文书法的风貌及其风格多样、变化精妙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文书法创作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作为艺术存在,必有其艺术上的创造性。阿拉伯文书法创作,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需要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临摹前人碑帖,掌握了传统的书写技法以后,就应该学习掌握阿拉伯文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入创作的学习和练习。阿拉伯先民们在阿拉伯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伊斯兰教传播后,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和总结,结合阿拉伯人民的书写习惯及审美心理,逐步归纳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作品书写形式和方法。初学阿拉伯文书法创作,必须先熟悉了解阿拉伯文书法创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11月6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对西亚北非地区文化交流精品项目评审会,此次共评选出20个文化交流精品项目,其中,由书法艺术家陈坤先生担纲的"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系列活动"成功入选。《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系列活动》,包括书写《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巨幅长卷(500—1000米)》,出版发行《中国〈论语〉  相似文献   

8.
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陈坤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暨《陈坤阿拉伯文书法作品集》首发式于2009年6月27日在兰州的甘肃艺术馆隆重举行。原甘肃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李膺;原甘肃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穆永吉;原省政协副主席马祖灵;原省林业厅副厅长禹贵民;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马虎成;临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长赵维国;临夏州委常委、  相似文献   

9.
隋唐以降,随着伊斯兰教的逐步传入,阿拉伯文书法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化,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与中华文化艺术交融互鉴,最终孕育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形式。本文运用历史文献的方法,对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藏文化遗产文物中的阿拉伯文书法,进行对比研究、个案分析,梳理和发掘阿拉伯文书法融合中华文化及再创造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穆斯林》2011,(4):62-62
昆明市伊协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摄影展2011年6月23日至28日,云南省昆明市伊协举办“爱国爱教,同心同行一昆明市伊斯兰教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法、绘画、摄影展”。本次书画摄影展共收到书法作品176幅,绘画作品37幅,原创文稿5篇,摄影作品1000多幅。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知名穆斯林学者马贤,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李文彩、中国书画院教授马清凯、  相似文献   

11.
5月14日,科威特艺术家法立德·阿里先生的“尊贵词语文字造型艺术作品展”在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隆重开展。本次展览历时5天,有4千多人前往参观,陕西省、西安市有关领导及观展者4百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参观者普遍反映,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展览,给人们带来了文化艺术及精神上的享受。展览期间还举行了书法笔会,中、科两国书法家相互交流、挥毫献艺,博得阵阵掌声,场面非常热烈。阿拉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东、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自伊斯兰教发轫以来,大量经书典籍、历史文献均以阿拉伯书法录写。由于《古兰经》中约一百余…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1,(9):34-34
广东省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为了庆祝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市召开,展现基督徒关注社会、关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精神风貌。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7月27日,在深圳堂举办“深圳市基督教喜迎大运书法绘画摄影展”。本次展览共收到书法摄影作品300余幅,作品抒发了基督徒的信、望、爱和对上帝的赞美,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我国著名阿文书法家哈吉·萨里赫·李文彩先生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作品集现已出版发行。该作品集汇集了李文彩创作的260余幅阿文书法艺术精品。李文彩先生毕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书法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阿拉伯书法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化,入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各种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阿拉伯书法艺术的传播、创作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与比赛相继举办,书法传授进入课堂,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书法新秀脱颖而出,中阿结合再创辉煌。一、展览比赛,相继举办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有关部门、民间团体…  相似文献   

15.
为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促进中美文化学术交流,应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国书法学会邀请,我国著名回族书法家山西省伊协副会长、山西傅山书法研究会副会长谢启源,携带傅山书法作品(摹本65幅、拓本40幅),共105幅巨帧作品,从1991年10月18日至10月26日,在美国洛杉矶等城市进行了为期40天的展出和学术交流、书法讲座活动。我国在美举办象傅山书法这样大规模的展览尚属首次。这次书展活动在美华人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均为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开设阿拉伯书法函授教育的学院。为了满足广大阿拉伯文书法爱好者的需要,我院决定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培训目标:半年学完函授教材 (三册 )及其它辅助资料,能使学员掌握正规的阿拉伯文书法的写法和基本规则、要领以及技巧,并能学会用传统书法书写经文“都阿宜”、门对、中堂、经字画等。   教学形式:由我院阿拉伯文书法讲师、埃及书法协会会员、我国第一位在阿拉伯国家获得“阿文书法家证书”的哈吉·努伦丁·米广江老师编写教材并亲自执教,负责布置、批改学生作业,解答阿文书法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陈进惠阿拉伯文书法选》刊行问世了,作为陈老师的一名学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法集不仅是陈老师多年来潜心阿文书法创作的结晶,更是我国阿文书法发展里程中的一件很有代表性的大事。 陈进惠老师是我就读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时的书法教师。在我考入经学院之前,我对阿拉伯书法的书写和理论可谓是一无所知。每当看到那些龙飞凤舞的中国体阿拉伯书法时,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种书法简直太奇妙了。而那时的我又不懂阿拉伯语,所以对阿拉伯书法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在陈老师的教授下,我从零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并初步掌握了一些阿拉伯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则。最重要的是,在陈老师的教导下,我认清了正统阿拉伯书法和中国体阿拉伯书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正阿拉伯文书法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书法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进入中华大地,融入中国社会。之后,阿拉伯文书法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融会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形成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习近平主席对2018年在成都举办的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表示热烈祝贺。他说:  相似文献   

19.
时值举国上下喜迎祖国六十华诞,金城兰州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欣闻我的同乡同族友人,著名阿文书法家陈坤先生在他潜心耕耘探索多年的阿拉伯文书法园地中,又喜获累累硕果,一本内容丰富、特色浓郁、装帧精美、印刷考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的《陈坤阿拉伯文书法作品集》终于和广大热爱阿拉伯文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阿拉伯书法的开拓先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书法从形成、传播直至发展到全世界,已经走过了一千余年的光辉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阿拉伯书法不仅由初开绽放、崭露头角到花开满园、万紫千红,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一颗美丽璀璨的明珠,而且在这期间,它还培育造就了无数书艺精湛、造诣高深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他们以其聪明的才智、丰富的遐想、娴熟的技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为阿拉伯书法的继续传播、发展、创新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