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刻板印象。我们在 3 80名大学生中作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与传统的性别观念比较一致 ,认为男性更坚强能干 ,女性更被动顺从 ,且这一印象不因性别和性别角色而改变。但男女被试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角色被试之间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有差异。总体而言 ,性别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比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晅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56-461
性别刻板印象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反性别刻板的行为违背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出反应。文章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对反性别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为反应中对反性别刻板行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们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并对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性别刻板印象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反性别刻板的行为违背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出反应.文章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对反性别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为反应中对反性别刻板行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们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并对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老化刻板印象是人们对老年人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它能显著影响老化刻板印象持有者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化刻板印象的机制、影响因素和中介变量方面。研究发现,老化刻板印象是通过内化形成的,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和自我刻板化是解释老化刻板印象的两种作用机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抑制能力、情境和文化差异是影响老化刻板印象的主要因素,而老化自我知觉和刻板期望则是老化刻板印象影响效果变量的中介因素。未来研究除了要继续探讨意识水平、情境因素、个体特征对老化刻板印象的影响以及老化刻板印象对不同年龄群体影响的特点以外,还应关注中介和干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区域刻板印象的激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甘肃人和内蒙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加工任务来启动被试的刻板印象,探讨了甘肃人和内蒙古人的区域刻板印象以及区域刻板印象的启动方式,并与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区域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区域刻板印象的启动激活是自动的,不同加工方式对刻板印象的激活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作为一种群际元知觉, 元刻板印象的内容和效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际关系。近些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更加重要的变量。相对于刻板印象, 元刻板印象的激活更加复杂, 激活的元刻板印象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效应。未来研究应关注元刻板印象作用于群际关系的心理机制, 并进一步探讨通过元刻板印象改善群际关系的策略, 开展针对于我国不同群体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和自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提供反刻板印象信息为干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职业一性别刘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层次不同,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内隐效应,女大学生显示极强的内隐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在职业-自我刻板印象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对男大学生的干预作用比对女大学生的大;在内隐水平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只能部分消除刻板印象;设计的[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将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元刻板印象的效价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其效应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之别。然而, 目前关于元刻板印象效价与效应的关系还存在争议。元刻板印象的威胁效应和促进效应遵从回馈原则, 而阻抗效应和窒息效应不遵从回馈原则。不同效应产生的条件包括元刻板印象检索难度、元刻板印象个体化程度、个体内部资源、印象管理动机以及群体社会地位等。未来研究可在不同元刻板印象效应的适用范围及边界条件, 干预方法, 激活方式的比较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9.
阶层刻板印象是以阶层为分类依据,形成的关于不同阶层的固定心理图式,其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阶层刻板印象在阶层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偏差地图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对阶层互动的直接影响,同时解释了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和消极后效。制度正当化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作为维持现实合法性的心理工具,对阶层互动的间接影响,主要解释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后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阶层刻板印象的研究取向与操纵性定义,拓展阶层刻板印象的后效及其干预策略,并整合阶层刻板印象后效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的来源、理论假设和在美国与欧洲(个人主义文化)、东亚(集体主义文化)样本中的实证研究。SCM假设:(1)用热情和能力区分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2)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是混合的;(3)高社会地位群体被刻板为具有高能力,竞争性群体被刻板为缺乏热情;(4)刻板印象中存在参照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抑。在比较和评价SCM与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刻板印象内容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扩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