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超群 《天风》2017,(5):16-17
<正>他们都有一颗"真"心,亦是"真"信徒陈民和邱仁强弟兄是福建教会的信徒,他们因着信仰及相同的生命经历而一起合作,一起追求、同心侍奉。虽然年龄不同、性格迥异,但他们都有一颗"真"心,亦是"真"信徒。一、真实的生命见证陈民弟兄:受苦于我有益。"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119:71)陈弟兄是福建福清人,父亲是传道人,他从小受到基督教文化的熏陶。陈弟兄自1977年开始担任福建省南平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从哪一天开始老的?不知道。就像从夏到秋,人们只觉得天气一天一天凉了,却说不出秋天究竟是哪一天来到的。生命的"立秋"是从哪一个生日开始的?不知道。青年的年龄上限不断提高,我有时觉得那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玩出的花样,为掩饰自己的衰老,便总说别人年轻。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老了。当别人问我年龄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3.
汪维藩 《天风》2010,(6):58-59
##正##(五十三)圣灵的律释放了我"圣灵的律释放了我",按《罗马书》8章2节的原话是:"赐生命(之)圣灵的律(法则)在基督耶稣里释放(解救)了我。"圣灵,是一位赐给生命的灵。自然生命,源于她的孕育(参创1:2,文理本译为"煦育");属灵生命,源于她的重生(参约3:5-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问我:"从无名小卒到名嘴,在这一步步行进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8个字:"解开你身上的绳子。"我从武汉毕业后,经历了找工作的奔波、投入工作的劳碌,但生命的帷幕似乎并没有真正拉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在凤凰卫视开始做一档全新的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那天,老板对我说:"我们要做一档新的谈话节目,但我们没有太多的资金,也就是说,没  相似文献   

5.
自大的太阳     
正听到诗人歌颂月亮,太阳极其不满。太阳说:"我拥有强大的能量,月亮的光是我给的,地球上的生命依赖我而生存,所有的颂歌只能献给我。"看到没有人予以理睬,太阳开始发飙:"我要烤干大海,让所有人见识见识我的威力!"说完,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海面上掀起一阵波涛,太阳得意极了。它  相似文献   

6.
<正>基督徒需要"正"气来活出生命的色彩,这种正气是要我们常常抬头望天知"天气",殷勤服侍接"地气",作光作盐聚"人气",当"天气"、"地气"、"人气"一以贯之时,我们的生命就是基督荣耀的见证。一、行事为人知"天气"信了耶稣之后,我们的生命将因此改变,心思意念也要更新,如同保罗说的"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参加2:20)。我们  相似文献   

7.
韩雪 《天风》2017,(5):24-25
<正>2015年7月神学院毕业以后,我就正式开始参与教会的服侍,主要的服侍工作是教会主日学。在服侍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我发现,单单依靠每周一次的主日学事工无法使信仰深入孩子的生命中,主日学的孩子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孩子,而这些孩子之所以这样,可以直接从其家庭找到原因。可见,主日学孩子的信仰教育就要从他们的家长人手,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个初夏的下午,我有幸受《天风》杂志委托,采访了我的好姊妹,上海心理专家伍诗诗。小艾:诗诗,你好!很高兴采访你,能否首先请你谈淡你信仰基督的心路历程?伍诗诗:12岁时生的那场大病让我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之后痴迷文字,也做过记者、出过书,一直尝试通过文字以及在形形色色的采访人群中寻找"人生的意义"。1998年进入心理行业,我希望通过心理学寻觅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动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8)
<正>在《约翰福音》中一共有七个关于耶稣"我是"的宣称,分别为:我是生命的粮(参约6:35);我是世界的光(参约8:12);我是羊的门(参约10:7、9);我是好牧人(参约10:11、14);我是复活、生命(参约11:25);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参约14:6):我是葡萄树(参约15:1、5)。相比较而言,教会讲台比较少讲论"我是羊的门",信徒对此宣称的熟悉度也相对偏低;而信徒最为熟悉  相似文献   

10.
张玲 《天风》2022,(10):52-54
基督信仰使信徒的生命由内而外地更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命的改变由心开始,由言语表达,最终付诸行动.道成肉身的耶稣是行动的榜样,他风尘仆仆,走遍加利利地区,服侍有需要的人群;他弯腰俯身,为门徒倒水洗脚,他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13∶15)做耶稣所做,行耶稣所行,这是耶稣的命令(参约14∶12),是教会领受的使命,是牧者当追求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你们来看     
陈鼎亮 《天风》2005,(2):31-31
耶稣最早一批门徒是由施洗约翰介绍的,约翰看见耶稣后对他的门徒说:"看哪,神的羔羊。"向门徒指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与使命。于是他们就开始想与耶稣接近,想对耶稣多一些了解。耶稣看见他们就问"你们需要什么?"这个发问包含了你们离开约翰来跟从我,究竟需要什么?是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不是想谈论人最大的需要?门徒的回答:"夫子在哪里住?"这是门徒对耶稣问话的肯定,我们愿意和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有多一些的时间和你住在一起有更多的了解。耶稣发出大胆的邀请:"你们来看",我愿意被你们了解,我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被你们考查。  相似文献   

12.
破罐不破摔     
利来 《天风》2010,(12):70-70
<正>俗话说:"破罐破摔。"而我则要说:俗话说:"破罐破摔。"是指人有了缺点错误,不但不改正,反而执迷不悟,继续错下去。这种自轻自贱、自暴自弃的想法与做法,会给生命带来更大的损伤。生命有如一个苹果,因着某种缘由在  相似文献   

13.
存在心理学认为焦虑具有本体论的特征,是以人的存在本身为根源的。佛教认为"无常"是生命存在意义上最根本的矛盾和荒谬。从"无常"角度看,生命的现象界中并无可独立存在、自在不变的"感受",这与生命在精神不同层次中所界定、固化的"我"之体验构成矛盾,由此成为存在性焦虑的根源。通过对"无常"的禅观,领悟到关于"我"的体验都是各种因缘构成的、刹那生灭,即"无我"(空)、非永恒、自在的实体,从而缓解乃至超越这种存在性的焦虑,这无疑具有重要的心理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4.
麦子的一生     
麦子,一个普通的像脚下的黑土一样的名字。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生命,滋养了我的祖先,我的父辈,我的生命和我的希望。我仰慕麦子,在我的意识里,再没有哪一种庄稼的个性,能够比麦子更加坚韧和充满活力了。秋天,当我把那一粒粒饱实的麦种撒播进土地的时候,我的希望也开始伴随着它们一起孕育。麦子是不会嫌弃土地贫瘠的,只要麦子的生命一融进土壤,它们便知道自己所要做的,就是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5.
正《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入则孝",它用什么开篇呢?是"父母呼,应勿缓"。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句式呢?大家细细琢磨,里面充满着奥秘。"父母呼,应勿缓",它用"呼"和"应"来开篇。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由什么开篇的呢?请问,小孩子刚生下来,是先吸了一口气呢,还是先呼了一口气?答案在一个词里面,呼吸。先呼一口气,再吸一口气。所以,《弟子规》开始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跟生命刚一开始的这个"呼"是同一  相似文献   

16.
关注生命     
徐蕙照 《天风》1994,(1):38-39
生命,我是从濒临死亡边缘开始考虑的。 儿时,体弱多病,常常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想象死亡的情景,加上各种描述死亡的传说,使我对肉体通常要在生死的临界点历经万般痛楚后,走向从来没有人回头的死亡的幽谷这个事实恐惧万分。 多年之后我知道,死亡是无可奈何的事实。如果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 但年轻健康的人一般很少注意到生命与死亡。  相似文献   

17.
使命在召唤     
正"跟随我",一声轻呼,我从学校进入了修院。在这里,我找到了给予生命的天主,第一次体验到被主爱的温馨,第一次感到爱主的心动,第一次经历祈祷中被主力量的充满,第一次深深的相信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灵性的生命,是主召唤,我学会祈祷,坚信主是我生命最重要的那位,他满溢的恩宠,超过期待。曾经为生活所迫放弃的梦想,诸多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主以超过我预料的方式帮我实现当初的梦想,他给予的远远超过我所期待的,主慈悲的面容,触动心底僵硬的弦;是主在召唤,引导我畅游在他大爱的海。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2)
正"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参弥4:3)每到年关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基督徒开始为主做见证,不少人的见证是诉说他们物质上得到的好处。我在教会侍奉也有几年了,我发现许多人在神的面前更注重利益一类的见证,比如病得医治、有些事情得到满意的处理、孩子考试取得了好的成绩,而少有人做有关自己生命成长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交托     
陈贤君 《天风》2007,(24):20-21
犹如汪洋里漂泊的小船寻找指路的航标,渴望到达理想的彼岸,基督徒需要的是能够融人生命照亮生命的真理,我们一直在寻找值得委身的祭坛。两千年前,主耶稣的一声召唤:"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不知激励了多少代人舍  相似文献   

20.
正"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这是挂在樊锦诗嘴边的一句话。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从1963年第一次"触碰"莫高窟至今,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樊锦诗都围着莫高窟转。在今年"改革先锋进校园"甘肃省专场活动中,她动情分享:"敦煌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为敦煌做事,我无怨无悔!"出生在北京,生长在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