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理本质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 (一)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做了扼要的说明:“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他又说:‘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解决意识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的规定,而为后来列宁所深刻地发挥了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的观点。”(《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24—625页)  相似文献   

2.
正气磅礴,大义凛然—重读《论共产 党员的修养》···············……吴黎平(3·3)怀念艾思奇同志..·············……李凡夫(4·72) 评论积极开展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本刊评论员(1·3)把辩证法理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 新的水平···············……本刊评论员(2·3)坚持战斗的唯物主义一一纪念列 宁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本刊评论员(4‘3)深入开展实践标准的理论研究 ‘”’‘”””“‘’.“··········一本刊评论员(5·3)积极开展伦…  相似文献   

3.
先将一段奇文一字不改照抄在下面:原小标题:“三.‘太空文明’试验之谜““李卫东博士根据西方近年来较为流行‘上帝是个宇航员’。‘人是外星人后裔’这一观点,结合《圣经》、世界各民族有关神造人的神话及现代人们运用遗传基因复制生物技术的成功,提出了‘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以学术理性关切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月26-28日举行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求是》2003年第9期发表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从理论研究和探讨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对我们深入研讨“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很有启发。我们在这里选摘了部分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一、对理论与实际关系的不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吴炫、刘平撰写的《“理论联系实际”再思考札记———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东方文化》1998年第2期)一文,开宗明义,直奔这个“原则”而来:“这个话题说起来可能会很大,甚至牵涉到某些‘原则’,但原则是否能被‘联系实际’所说明,却又肯定需要具体的学理论证,并且涉及到对中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些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理解。”然而,“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  相似文献   

6.
李明欢在其文章“欧拉伯:源起、现实与反思”一文中对“欧拉伯”一词来龙去脉有较多论述。“‘欧拉伯’(EuraNa)是由英文‘欧洲’(Europe)与‘阿拉伯’(Arabia)两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人造词。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结束不久.法国新创刊的一份以欧阿合作为主题的时事评论杂志,以《欧拉伯》(EurabiaNewsletter)为刊名.由此正式‘制造’了这一新词。该杂志围绕当时‘欧一阿对话’(Euro-ArabDiaIogue)发表评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但是,‘欧拉伯’一词.却逐渐被英、法、德、荷等诸多拉丁系语言所接纳,成为一个国际性词汇。”(李明欢,2010)“然而,2005年1月出版的((欧拉伯:欧洲一阿拉伯轴心》(以下简称(《欧拉伯》)一书,对‘欧拉伯’进行了重新解构,将其定义为‘欧洲正在阿拉伯化、伊斯兰化’的政治标签,并进而衍生出‘欧拉伯威胁论’,从而引发欧、美、中东学界、政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欧拉波’成为研究当代欧美政治的重要新概念。”(李明欢,2010)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传统思维,人们的看法有严重的分歧。西方学者雅努兹·克米莱夫斯基和卜德“已能证明中国的语言结构较任何印欧语言更充分、完善地体现了形式逻辑”。(见《李约瑟文集》,辽宁科学科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335页)与此相反,《象思学论纲》、《象思学论纲(之二)》(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第1期,下引只注书数)认为,“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乃是区别于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或者称之为非概念思维”,“亦可称之为非理性思维。”(1节)我们对思维没有什么研究,对所谓象思学…  相似文献   

8.
当代,在前沿科学和科学哲学上常见所谓工具论与实在论之争。其实,工具论和实在论并不代表两个学派,而是在科学理论功能的解释和科学理论评论选择上的两路思想、两类命题。本文试对当代的工具论和实在论作一探索,并试图说明工具论与实在论的相容性和互补性。近代科学初期,人们从当时的观测、实验、建立理论、提出预言、实验证明等一系列科学实践中认识到:在自己的外部,存在着一个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这是从事  相似文献   

9.
索引     
《中国哲学史》1994,(1):2-3
凡篙本索引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窒联系。,。. (北京I 122信、箱,)’’i · “总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t评《渐东学派研究》/刘宏章 ∥孔子研究(济谢),1993.4。119~123 ’,…中国哲学史专论寻根搽源。发扬光大,“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 会”综述l/古人//社会科挚(沪),、f993.i2.7‘3‘《福乐智慧》爵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哲学研究(京),.。1993·,l 2.,。73-'-74,51 } ‘ ’ ‘ ’ ~ ’“中韩儒学研讨会”述要/宗华//管子学刊(淄博),1993.‘4.8—2"-'83.77 i ’’’。‘’‘ ‘ 先秦哲学论《易经》的辩’证思维/王向清∥湘一潭师…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明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的重点课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70年代末到 90年代上半期 ,中国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从 90年代后期起 ,随着经济开放政策带来的物质的丰富 ,人们关心的重点也随之从“文化”转移到了“文明”,即开始转移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问题上来了。《世界文明论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中国今后的文明建设只在原有的思想观念范围内进行是不行的 ,因此 ,有必要研究世界上有价值的文明理论著作。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特别是发达资…  相似文献   

11.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12.
以“有”“无”论“道”,始于老子。老子把“道”看作是“有”与“无”的统一体,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他还主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上,第四十章)。庄子亦以“有”“无”论“道”,认为大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庄子·大宗师》)。又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庄子·天地》)。后来,东晋葛洪承继老庄之说,强调大道是“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思想家而老子略长于孔子。他们之间有多次交往。孔子不仅向老子间礼,据《庄子》记载,孔子还曾向老子问道。老子思想对孔子学说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显层的观点继承仅就《论语腼言,表现在显层上孔子对老子观点的继承,也是确然不可掩盖的,尽管有许多学者尽力否认这一点。门)“无为而治”老子对于孔子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政治理论中的根本原则,孔子接受了这一根本原则,但又从现…  相似文献   

14.
论理论思维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作用浙江省奉化市宁波日月厨房设备有限公司(315500)叶纯德《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2期刊载《倡导新思维,扶持新学派》(以下简称《新》文)一文,读后感慨颇深,特别是《新》文中提出:“敢于发表对某种传统权威观点挑战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初期,在有科学头脑的哲学家中间盛行一种观点,认为像真和指谓这样的语义概念是不合法的:不能或者说不应该使它们融入一种科学的世界构想。但是,当塔尔斯基关于真的研究被人们知晓以后,一切都变了。波普尔写道:“由于塔尔斯基的教导,我不再迟疑谈论‘真’和‘假’,”而且,波普尔的反应得到广泛的赞同。  相似文献   

16.
"因借体宜"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我国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思想。文章着重研究其中"借"的思想,探索国内乡村民宿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湖北省阳新县妹思湖乡村民宿整体规划设计,探索民宿建筑空间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从借地、借光和借物三个方面以及人文艺术隐喻的角度,分析乡村民宿的建筑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读李鹏程博士力作《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细细品味,觉得颇有新意。本文就其整体性的文化观念及关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略陈管见。一、《沉思》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性意义上的文化观念。正如作者自己在此书序言中所说,《沉思》无意给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哲学”这两大问题作学术“立法”,而是希冀与读者朋友进行互相“对话”和“追问”。作者认为:“哲学不应只研究认识,也不应只研究以已被抽象了的本体论为前提的‘历史’,而应研究人类的全部‘文化’;哲学作为‘观念’,它应是…  相似文献   

18.
太极之美     
太·极·之·美王明居一太极的无极美在《易经》中,未见太极一词;在《易传·系辞上》中则有“易有太极”的理论。那么,最早提出太极的究竟是谁呢?出自何书呢?北京大学朱伯先生在《易学哲学史》上册第二章中认为:“‘太极’一辞在先秦的文献中,仅见于《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19.
1 Prion的提出1982年4月普氏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的感染性蛋白粒子可引起羊瘙痒病》的论文(Science,1982,9April)。在该文中第141页上他写道:“我们提出了‘prion’(发音为pree-on)这个术语来代替诸如‘不一般的病毒’(本文作者注:矛头显然是冲着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Gajdusek。直到1991年Gajdusek仍在EurJEpidemiol,Sep;7(5):567~577上发表论文,把库鲁病-CJD-GSS-羊瘙痒病-BSE这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光明日报8月20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批评刘节的座谈会纪要、《学术研究》第4期发表了金应熙的《评刘节先生的以人性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就刘节的“唯仁论”和唯心史观展开了批评。兹将批评的要点,简介如下.一关于“唯仁论”。在历史研究所的座谈会上,不少同志指出:“‘唯仁论’是刘节先生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理论’。刘节先生从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