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越 《管子学刊》2011,(1):53-60
先齐时期齐地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齐地大汶口文化时期丰富多彩的彩绘陶、龙山文化时期工艺精湛的蛋壳黑陶,还是独具风格的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都充分反映了先齐时期齐地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齐地龙山文化时期的筑城技术、平面形状与结构类型等方面,作为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重要开端,无疑为后来城邑或城市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先齐时期齐地艺术作为中华艺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对后世中国艺术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和”是古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一个基本并很早就出现的音乐审美范畴,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魏晋的《声无哀乐论》,各个时期的美学史料都对“和”的美学内涵有多种辩论,它是民族音乐美学核心范畴之一。先秦齐地是诸子百家学术活动频繁的地区,诸子将“和”作为重要音乐美学观层层论述,管子、晏子等人在“和”的音乐观基础上,树立“五声为和”、“心平德和”的美学观,总结出齐乐论之“音声之和”、“乐与人和”的至纯境界,为后世学者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3.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4.
<正>一佛教音乐起源于梵呗,意为用清净的声音(梵)来赞咏(呗)。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音乐会扰乱佛教修行者的平静,这与佛教追求解脱的宗旨是违背的。比如,在《十诵律》和《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之中,佛陀就一再说,佛弟子不要接近世俗的音乐者。不过,佛陀对此也有开许:如果将经典中特定的文句,加上曲调演唱出来,因此能够对听众产生更大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人们修行,这是得到佛陀赞许的。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度  相似文献   

5.
“尊贤尚功”的文化价值取向确定了齐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其政治体制呈现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状态,影响着明清齐地戏曲家们的创作思维。崇尚功业、致君泽民成为他们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在女性形象塑造和婚姻观念上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性、包容性也彰显了齐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张光明考古文集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回家乡淄博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垂三十年矣,是书即为三十年来重要学术论文之结集。  相似文献   

7.
齐地命名由来,至今莫衷一是。《史记》记载的“天齐渊水”说,司马迁自己也不以为然。字形分析之麦穗说、箭镞说,都与齐字早期的圆形构符不符。此外主张为某一封地、城邑的多个说法,均缺乏力证。据甲骨文资料及字形分析,结合新发现的《尔雅》、《山海经》的资料佐证,“齐”即“济水”,周代齐国的封地即济水流域。召康公界定齐地“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正是古代“四渎”分域之济水流域轮廓描述。《尔雅》证明古代山东半岛与济水流域对称为“勃齐”。所以说,古齐命名源于“四渎”之济水。  相似文献   

8.
陈瑶 《管子学刊》2011,(1):74-79
《左传》塑造了众多尚力崇勇的齐国勇士,他们注重于对个人功名的争取,具有英雄气概和冒险精神。长于单打独斗而怯于众斗,成为齐文化的重要特色。《左传》的战争叙事,对此作了生动地展现。  相似文献   

9.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它的形成,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结合的精神成果之一。具体来讲,齐地的方士文化与鲁文化的代表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组合形成了谶纬之学,并对汉代政治和文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贵金 《天风》2008,(7):26-28
探讨音乐在主日崇拜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牵涉礼仪、音乐、神学三方面的关系。本章将简介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本章论点是,“礼以载道,乐以颂道,礼乐相合以言道”。“礼以载道”指“礼仪”与“神学”的关系,“乐以颂道”指“音乐”与“神学”的关系,“礼乐相合以言道”则指“礼仪”、“音乐”、“神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齐国《韶》乐,是我国古代乐苑中的一束奇葩,它展示了上古乐舞的突出成就。本文就齐《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演奏形式,表演顺序及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吴建琴 《管子学刊》2006,(1):52-55,99
寓于齐文化之中的齐国音乐艺术,在“因其俗,简其礼”这一治国方略的指导下,呈现出了勃勃生机。普及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在齐都及其周边地区孕育出了五大音乐活动中心,即:宫城王府——官乐中心、郭城韶院——雅乐中心、雍门内外——民间音乐交流中心、齐右高唐——群众歌咏中心、齐左莱地——莱夷乐舞中心。  相似文献   

13.
《考工记》既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总结手工业生产工艺的典籍,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记述乐器制作工艺技术的著作。笔者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齐国乐器制造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科技含量及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从而坚定了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邵彬 《管子学刊》2005,(4):99-101
为了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掘、利用古代《韶》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韶》乐的故乡淄博,更是以此倾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但是,由于事过境迁,乐与时化,实难寻觅古《韶》之容貌,更难找到其遗音。本文通过考证认为,《祭孔乐舞》就是古代《韶》乐的有形载体,《韶》的音乐即随着《祭孔乐舞》的代代承传而保存下来。所以,目前尚存的“祭孔”音乐应是我们探索古《韶》音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露 《管子学刊》2002,(4):54-56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这是因为西周初期分封在这里的齐、鲁两大诸侯国而得名。在漫长的岁月中,两大诸侯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被后人称为“齐文化”与“鲁文化”。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鲁文化博大精深,其特点为崇尚礼治。齐文化被称为“齐学”,同样是源远流长。其特点为  相似文献   

16.
刘瑛 《管子学刊》2010,(3):32-37
该文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姜尚封齐,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八百余年间先秦齐国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进行研究,发现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作为人的灵魂的驿站,其发生、发展与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先秦齐国以工商业为基础而高度发达的经济结构,为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的繁荣提供了保证;具有"三代之遗声"的齐《韶》乐历经姜尚、管仲、晏婴等明君贤相的大力推广成为先秦齐国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有钱有闲为先秦齐国蹴鞠活动的普及提供了保证。齐人歌舞、鼓瑟、吹竽、弹琴、"齐人隆技击"、"临淄重蹴鞠"等,先秦齐国丰富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为现代人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唐艺 《管子学刊》2006,(3):47-49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不仅是我国东方的一个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地域辽阔的大国,而且是一个底蕴丰厚、成就卓著的文化大国。就音乐艺术而言,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来看,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考证,乐律学和音乐声学方面的成就便是其中两例。  相似文献   

18.
齐国玉器文化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玉器考古资料,从考古学和矿物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齐国玉器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并对齐国玉器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东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对齐国玉器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齐国玉器文化所包含的思想道德观念;阐述了齐国玉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因而对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姜颖 《管子学刊》2006,(2):45-48
自齐国作为封国建立后,其历史人物,有籍可考的不少于463人。大部分的人物清晰可辨,但仍有些人物存在疑异。有些是人物本身事迹不明了,有些则是人物之间存在疑异。本文试就宾胥无与弦章、东郭牙与鲍叔牙和东郭邮、章子与匡章这三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进行考辨,以期还其本来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20.
齐国田氏后裔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国田氏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影响和统治齐国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公元前221年,齐虽为秦所灭,然田氏未亡。秦汉时期,分布在齐地、关中、江东和中原等地的田氏后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本文经过梳理考证,对秦汉时期田氏后裔的活动情况大致勾画出一个轮廓,以此来探讨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