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村子里盛产石头,大石头,小石头,遍地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石头”是我的启蒙教科书.而妈妈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 案例1:我对“性”的好奇与想象.惹怒了爸爸 我的脑子很好,所有的亲成朋友都夸我聪明,我无论读书、做作业、温习功课等.都比别的同学快半拍.从小学到现在的初二.几乎每天考试都是班上的前三名,所以我父母对我的课余时间也放得很宽,而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每天在爸爸的书房里呆上一两个小时.这样的孩子有哪个家长会不放心呢?  相似文献   

3.
在城里安家后,请父亲来享享清福.改变过去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劳苦生活。父亲也欣然接受了。谁知父亲来城的第三天,我便感觉到了他的不自在。晚上父亲对我说,吃完饭闲着,心里空荡荡的呢!找个事情给我干吧。我说父亲您要是不怕累,那就帮我养养花吧。我们家的阁楼一直空着,空气、阳光也都还行。这样.白天,父亲不是孙子的陪伴,就是花儿草儿的陪伴。为了给花草培上新鲜的泥土,父亲从老远的庄稼地里背来泥土.给花盆一个一个填满,忙得不亦乐乎。当然.大部分时间里,  相似文献   

4.
阳光的声音     
这是春天的正午,我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心.和衣坐在床上,眯着双服.将洒进窗口的阳光关在了跟帘之外,却无法将阳光关在听觉之外。我的思想是打开的,我的听觉是打开的,这样的时候。我的听觉神经敏锐而柔软。我听见亲情般的阳光洒在阳台上,它的声音揉合在母亲和妻子近距离的、燕子呢喃般的交淡中,暖暖地在她们之间循环回转。  相似文献   

5.
单渭祥 《天风》2013,(11):I0004-I0004,49-51
采访李春岭.我一开始并没有准备。黑龙江省圣经学校升格为黑龙江神学院而举行挂牌仪式的那一天.我受邀出席。在典礼上,神学院的同学们表演了文艺节目,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黑龙江神学院”以法大”班的同学表演的舞蹈。如果没听介绍,看着台上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的这些舞者.你根本想不到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聋人。我想进一步打听。以法大”班的一些情况,李美兰牧师便向我推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李春岭姊妹。于是,怀着浓厚的兴趣.我听她讲述了她和”以法大”班的一些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6.
黄俊威 《世界哲学》2010,(3):138-150
所谓的“自我的四位说”(atmasya caturpada vatda)一词,主要是指:每一个自我本身,是可以分为四种层次。而所谓的“自我”(atman),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永恒不朽的灵魂。同时,这一个永恒不朽的灵魂,可分为:1.“形躯我”(sarire atman;身体我,肉体我,佛教称“色蕴”);2.“梦中我”(svapne atman;情意我,经验我,佛教称“受、想、行、识”的四蕴);3.“无梦我”(asvapne atman);4.“最高我”(paramatman)。由于我们对于自我的探究,必须要层层突破,才到达最后这一个“最高我”的解脱境界。因此,一般研究佛教的学者,都会普遍地认为:佛教的无我论,其实就是在全盘否定《唱赞奥义书》中四个层次的所有自我。然而,倘若我们针对代表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或者是《相应部》,去做仔细的学术分析或研究的话,就会慢慢地发现:原始佛教时期(B.c.550—B.C.300)所能破除的“自我”,其实顶多只有前面的两个层次而已。至于第三个层次的“无梦我”,则应该是产生于部派佛教时代(B.C.300—A.D.100),当时,就曾经引起了佛教对于“轮回主体”和“涅篥主体”的讨论,从而更产生了犊子部的非即蕴非离蕴的“补特伽罗说”(pudgalavada)。因此,本论文的写作,就是透过比较哲学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把原始佛教破我的范围去做一个初步的思想锁定,才不会使得原始佛教的“无我论”,草率地沦为一种凡我必破的独断论。  相似文献   

7.
那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来到这所省内享有盛名的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我找到了自己的班级.教室里乱哄哄的,老师还没来.我的新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闲谈。他们大都是从本校直升上来的,而我这个从一所“垃圾”中学考进来的“丑小鸭”,孤零零地坐在陌生的角落里,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8.
情有独钟     
《思维与智慧》2010,(3):M0002-M0002
我是一个打工者,七年前的一个晚上.百无聊赖的我游荡在城市的马路上,看着万家灯火,忙碌一天的人们都已回到避风的港湾,我顿生断肠人在天涯之感。  相似文献   

9.
好友如茶     
好友如茶.偶然想到这句话,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那日,天高气爽.朋友的庭院中,阳光将我们的背影拉得长长的。递给我一杯茶时,他问.怎样的朋友最好、最长久?捧着芬芳的香茗,我未加思索,“好友如茶”这四个字,便脱口而出了。  相似文献   

10.
三条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道会去多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我希望它是一朵风中的莲花。是夏日的黄昏吗?晚风吹来,吹来动人的问候,而我在池边,等待一场与风的相遇。  相似文献   

12.
新婚第一天.老公把一个大大的储钱罐推到我面前,说:“我们做一个游戏。每天晚上你总结一下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感觉当天过得幸福,就往储钱罐里投一枚硬币,如果感觉当天过得不愉快。就不投硬币。一年后.我们开罐查币.如果硬币在350枚以上,证明你和我一年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如果硬币在300至350枚,则说明我们的婚姻生活一般化;如果硬币在300枚以下.那么,我们的婚姻生活就算彻底失败了。”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一个小地方读初中。我很崇拜的一个老师说,到了21世纪.知识就会大爆炸。  相似文献   

14.
欢乐的伴侣     
1998年的一天,我随战友到市区办事,因时间尚早,便在书摊随手拿起了一本《思维与智慧》。当我打开扉页的一刹那,我就被卷首语深深地吸引。随着手指的翻动,我仿佛置身于浩渺烟波的智慧海洋——她既给我的人生指点迷津.又为我的做人处世导引航向。  相似文献   

15.
一诚 《法音》2009,(11):6-6
尊敬的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法师: 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亲切关怀下.在浙江省和杭州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大家的光临和参与,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6.
空(外一首)     
我的灵魂触到一个实体,没有边沿,处处是巾心。无穷的漩涡中你被触及,象、片淹没的专院尖顶。在这世卜我的热等无多,时十个日我已久。还牵引。伟人的?呵.你总是说.那最轻的尘土也如泡影;那新的书物是旧的所变:火焰在燃烧时并不清楚使它寂静的是生、是死?现在我钝理而有所体讨,我用眼来听、以耳代目,使代和你永远不分彼此。找还在钟表里,引导自己走,一圈圈与贵重的时针相逢。此时,还没有出现新的做候,没有一只手把我放回它心中。n是在预感,在月色拂照下,v些粉末般的光明仍在蜘因。它们不说,不唱,既聋又哑,却比我们凝望之…  相似文献   

17.
1.大主教与赫胥黎在科学史上,关于进化论的问题,曾引起了一次公开的大辩论。1858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从此,进化论便渐渐传播开了.当时,英国的教会感到重大的威胁,于1860年在牛津召开了一次著名的会议,从6月28日开始,一连3天。大主教威尔勃福斯也赤相上阵。他是当时被认为非常聪明和非常具有辩才的。反对达尔文学说的人都寄望他能驳倒进化论。而保卫达尔文学说的,是35岁的赫紧黎教授,是当时这方面的最前列人物。会议快结束时,大主教作了长篇演说,其中说:“荷涉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就把我断成碎片…  相似文献   

18.
我和佛教文化的困线还须从敦煌说起。我创作《敦煌组画》,最后一题是《人神之间》,我题了一首短诗:“我看到造种的人和人造的神,一个可怕的宇宙颠倒。但在虚妄之中,却分明有人类最崇高的忘情,最炽热的爱,最无私的奉献。曹滋润心田.净化灵魂,这;使万:教,也是艺术。宗教和艺术,互相依存,难解难分。这是我对敦煌艺术的总评价。我虽然和敦煌艺术打了半个世纪的交总.沮惭愧的是,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曾从佛>L村教设有过深入的研究,只是从艺术用了对敦煌做过一些粗浅的探索;自己作为一,卜两家,也临摹过一些敦煌画,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19.
KurtPawlik 《心理科学》2001,24(6):717-717
我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与您在一起庆祝您的生日,并带来了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对您的祝贺。我要感谢浙江大学邀请我来参加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通过批改每一天的作业,我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1.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极低,完全正确只有2、3位同学。2.很多学生的作业态度较差,有一半同学书写潦草。3.多数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做作业的效率低下。4.大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作业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