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频繁交往,人们对不同宗教之间的交往也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具有学理特色的看法,被西方学术界称之为“某某主义”。这些常见的“主义”有:(1)排外主义或宗派主义(Exclusivism),即认为世界宗教中只有一家是正确的,其余的都是谬误的;(2)否定主义(Antipathy),即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荒谬的;(3)主观主义或主体主义(Subjectivism),即认为世界上每一种宗教都是正确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每一种宗教对其信仰者而言都是其历史和文化的必然选择;(4)多元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2,(12):68-69
近年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共葫芦岛市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通过开展创建“三爱”“正行”“平安”“和谐”“文化”“数字”“生态”宗教活动场所和争做新时代优秀宗教教职人员的“七创一优”活动,构建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葫芦岛实践模式,形成了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对宗教多元主义的经验认识─—韩国宗教对话运动的历史考察[韩]尹以钦一、何为宗教多元主义?人们把宗教多元主义理解为理念或思想概念。这是普遍性倾向。这种倾向主要由宗教多元主义概念本身所具有的两种因素所致。其一是“主义”这一用语所具有的观念内容;其二是把“...  相似文献   

4.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很多学者和宗教界人士认为,坚持宗教中国化就是坚持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其实,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放在当代条件下来看,即坚持宗教中国化不是单单要坚持宗教与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的融合,而是要做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社会适应和文化融合。具体来说,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法治化的方针,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时宗教中国化也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6.
要解决治本的问题,必须对“宗教极端主义”这个“怪胎”进行剖析和清理,让干部和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危害及本质。一、亵渎性。任何一种正常的宗教部在其教义中倡导向善的思想,伊斯兰教也是如此。伊斯兰教教规教义中无不包含着和顺、宽容、善行、平等、助困、诚信、求知等思想伦理。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通过对宗教作为身分标识、政治需要媒介、动员工具、社会控制力量的阐释,以及散居民与超国家主义的观察,分析了宗教和暴力冲突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分别从“青年膨胀”理论、地缘政治、宗教与文化、新的战争经济等方面,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中最重要、最激烈的宗教冲突——基地组织运动.结尾部分探讨了国家机关与宗教组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伊协倡议:一、倡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清真寺;二、倡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三、倡议《穆斯林爱国主义教程》进清真寺;四、倡议宗教礼仪、宗教文化、宗教建筑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五、倡议伊斯兰教界将批驳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作为解经工作的重中之重,祛邪扶正、正本清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相似文献   

9.
张践 《中国宗教》2018,(6):18-21
2016年4月,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为达成此目标,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本文拟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宗教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7,(2):4-5
宗教中国化的必要性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孔陈焱在《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适应社会的根本课题》一文中指出,“宗教在中国,”与“宗教中国化”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宗教来到中国、发生社会接触的历史现象,体现的是外源宗教对华传播的地理到达;后者是宗教融入中国、成为其中一部分的现实过程和结果,体现的是外源宗教本地适应的全方位、深层次到达。只有通过落实“宗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彼得·伯格同时在德国和美国出版《现代化的多种祭坛:多元主义时代的宗教研究新范式刍议》,该书可以视为伯格关于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最新探索,当然也可以说是晚年定论。伯格试图在“世俗化”和“去世俗化”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为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提供理论阐释。他认为,现代性必然会导致多元主义的出现且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发展趋势。现代性意味着人类生存境况“从命运到选择”的巨大转变,多元主义是促成这场转变的重要因素。多元主义极大地削弱人们赖以生存的原有世界的确定性,引发普遍的焦虑,基要主义和相对主义是缓解焦虑的两种可能模式。然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既非基要主义者也非相对主义者,对于相对性,他们处于拒、迎之间的中间立场,更多的是以实用的态度应对和处理多元主义的生活难题。伯格将其探索始终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来思考宗教多元主义,并关注了多元主义在个体信仰和宗教组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什么?在陈述我下述的真实感受之的,我愿毕恭毕敬地向所有善良正信的人们敬白一声:对于诸位来说,“宗教大市场”一类的说法是万分冒昧甚至有亵渎之嫌的,为此我得真诚地请求诸位鉴谅。对“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答案甚多。别的就暂且不提也罢,“宗教是一种文化”——这个在八十年代中由赵朴初暨钱学森二先生首倡的视点,乃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迄今坚持的一个出发点,虽然这个“顽固不化”的立场越来越有被先进讥为“只有文化没有宗教”之类的危险,但此“文化”非彼“丈化”,我心自明,此“文化”二字有泰山之重,不容轻…  相似文献   

13.
在教会的神学史上,“千禧年”又谓“千年王国”,或“千福年”,此三个词都是意译于外文的Millenium,是一个神学名词。“千禧年主义”(Millenarianism)又叫“千年国说”、“千禧年论”、“锡利亚主义”(Chiliasm,希腊文的“千禧年主义”)。这是在“千禧年”意思的基础上,于教会初期,发展出来的一种末世论思想。但无论是“千禧年”还是“千禧年主义”都与犹太教的启示文学和基督宗教的圣经中的“默示录”有关。 犹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信仰历程就是不断地朝向天主对他们所预许的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天下太平和天下归顺的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14.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已成为政界、教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政教学三界围绕此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与实践活动,取得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成果。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和笔者主编的《“宗教中国化”研究论集》精选部分代表作,涉及五大宗教,作者来自各界,大多是近些年的最新成果,也有数篇是前些年的优秀论文。透析诸多研究成果,深感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既要坚守历史、现实与走势三位一体的原则,也要坚守扬、弃、传三位一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宗教思想主要围绕当自由的国家遭遇不自由的宗教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展开。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家一般认为宗教群体应该有自治的权利,国家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宗教事务;但是对于宗教的宽容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宗教群体对于个人自由的侵犯过多,则国家也应该对此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6.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以来,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思想上对于“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等问题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在实践上还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内生动力不足、运动式一刀切等现象。本文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提出作了细致梳理,对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践行主体,探析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认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始终要坚持的根本方向,是我们宗教工作中需要不断推进的永恒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进程,更好地引导我国宗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绥化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为遵循,不断在为什么“化”上深化认识、在“化”什么上积极探索、在谁来“化”上主动发力,以“同心、铸魂、榜样”三大工程为抓手,守正创新,勇于实践,打造了一批宗教中国化、规范化示范宗教活动场所,以更实的举措取得宗教中国化新成效。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非洲大陆新兴宗教运动的增多 ,以及个人在信仰中寻求新的意义 ,引起宗教专家们关注。但是 ,对于“宗教热”的意义的这种种解释产生了许多疑问 ,特别是在宗教“创新”的意义和影响问题上。其实大可不必咬文嚼字 ,这种宗教“创新”应该主要从横向的和纵向的两种信仰融合形式来解读 :首先 ,就其横向的形式而言 ,这种宗教创新一方面应看做是非洲各种传统宗教通过同起源于西方或者亚洲的宗教的和平的或者暴力的冲撞 ,所产生的不断革新 ;正是这样的冲撞导致了形形色色的新传统主义、先知主义和独立教会的诞生。我们将从一些先知派宗教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沿着孙中山一生的足迹,探索宗教文化对其思想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代.他受洗入教,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革命生涯的开创时期.基督教精神成为推动其革命的动力之一。迈向不惑之年的孙中山,自愿礼拜民间宗教偶像,发誓遵守洪门帮规,其主旨在于发展革命势力。民国初创时期,孙中山作为民主共和制度的缔造者.努力谋求各种宗教势力的支持,表现出近代民主政治家的风鉴。在其晚年思想的飞跃中,孙中山的宗教观也日臻成熟达观。其一.科学比宗教优越。其二.政治的主义比宗教的主义切实。其三,宗教之仁在于,以心感化民众,为灵魂谋幸福,健全国民人格,培养国家之基。晚年的孙中山力图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他呼吁:“本基督救世之苦心.行孔子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美意。”  相似文献   

20.
敏贤良 《中国宗教》2018,(10):76-7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强调“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自从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桕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以来,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宗教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重要论述精神,探讨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路径和方法,积极推动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