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 2 0世纪 2 0年代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y)提出了机体系统理论 ,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 ,而只能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 ,贝氏于 1937年首次明确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原理。其同时代的生理学家坎农 (Cannon)于 192 9~ 1932年提出稳态概念 ,心理学家柯勒 (Kohler)于 192 4年提出的完型(Gestalt)概念 ,都可看作是系统论的思潮。贝氏认为一般系统的任务是要找到不同系统、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术语。我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一般系统论理解为关于任意系统研…  相似文献   

2.
“序”是系统论中的重要理论概念。系统科学主要研究系统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又从有序到无序的运动发展过程,研究其中的一般原理。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序”也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概念,人们常常用“有序”、“无序”来说明事物的有秩序、无秩序现象。但“序”在系统论中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并不是弄得很清楚的。一般人认为“序”就是规律,“有序”就是有规律,“无序”就是无规律。这种看法仍停留在过去科学所达到的水平上,还没有进入系统科学的境界。“序”在系统论中是指事物系统整体协同运动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  相似文献   

3.
本刊于1984年第12期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一文,提出当代新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之后,我们收到了一些讨论文章,并在1985年第4期发表了张华夏同志《论唯物辩证法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一文,作者认为系统论中有五条规律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将唯物辩证法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促进这一讨论,本刊设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问题讨论”专栏,还于同年第9期发表了《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简介了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看法。 从哲学界和科技界对系统论与辩证法关系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看,意见还很不一致,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提出的带普遍性的规律是否就是这样的规律?论述系统规律是辩证法规律的同志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系统规律是普遍规律,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之中。那么是否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规律都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等等。这说明,关于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还有必要深入展开讨论,以使各种不同看法的同志进一步交换  相似文献   

4.
系统哲学(Systems Philosophy)或系统思想(Systems Thinking)、系统世界观(Systemic world View)等,指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它目前还是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从一般系统论中最后分化出来,因此从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系统科学著作中,我们很难严格区分那一些是专门的系统哲学著作,那一些是专门的一般系统论著作。例如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就带有很浓  相似文献   

5.
1 对于宇宙、自然界与社会等方面的系统化的整体性认识,在诸如古代的中国与希腊一些思想家们的思维中就已经存在了;但古代的这种认识,总的来说是直觉的、笼统的与模糊的。真正把系统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加以研究,应该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薛定格提出负熵学说与贝塔朗菲发表一般系统论才开始的。四十多年来,系统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不断扫除着过去三百余年在许多具体科学领域被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单质点科学哲学所完全笼罩着的阴影。以往科学研究的整体是没有首先充分考虑结构的或简单加合的整体,因而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整体基础上的综合;而系统科学研究的整体是有组织结构的整体,因而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整体基础上的局域分析。申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说、艾根的超循环理论、  相似文献   

6.
系统联系与非系统联系都是建立在物质客体客观地存在着普遍联系的基础上的,区别在于,系统联系是强调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机程度高的,或已构成某种特定有机整体结构的联系,而非系统联系是指不存在有机联系的整体或部分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系统联系,首先必须从什么是“系统”说起。关于系统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最基本的定义是一般系统论的奠基人,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在他的《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所概括的:“系统的意义可以确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转引自《科学学译文集》,第315页)这个定义明确显示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1)整体性或统一性。(2)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所谓整体性就是整体出现了部分所没有的性质或者丧失了部分所具有的性质,而组成要素的有机相互作用是系统的整体性的根源。系统的整体性则是组成要素有机相互作用的表现,比方说水分子  相似文献   

7.
拉波波特一般系统论介绍钱兆华我国哲学界对拉波波特这个名字也许并不陌生,因为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创始人贝塔朗菲和著名的系统论、系统哲学家拉兹洛在他们的书中曾多次提到他对一般系统论的贡献。事实上,拉波波特是1950年一般系统论学会四位创始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贝塔朗菲、博尔丁和杰勒德),而且他还是该学会的年鉴《一般系统》的主编。不言而喻,他对一般系统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哲学界对拉波波特的一般系统论思想并不熟悉,甚至知之甚少。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本文根据其代表作《一般系统论》(1986),将其基本思想介绍给大家,并予以简评。(一)建立一般系统论的必要性大家知道,本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以来,新的学科分支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并越来越专业化。拉波波特认为,这种趋势会导致专家间相互交流的彻底失败,从而造成科学发展的障碍;而一般系统论则代表了该现象的一种反趋势,它能为不同学科领域里的工作者的相互交流提供一种共同的语言。拉波波特强烈主张因果的可交换性。他认为,因果关系只有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才能可靠地建立起来,而对自然科学家来说,恰恰是这背景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某一化学反应只有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一般系统论的创立者见塔朗菲在阐述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时,对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给以了充分的肯定.他这样写道:“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及其固有的整体论和目的论的观点就是这种宇宙秩序的一种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至今仍然正确”.这样,“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便成了现代系统科学中的一条著名定理.有人在讨论了现代系统科学中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定理之后,又试图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行一种更为全面的概括.他们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具体区分为三种情况:“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相似文献   

9.
系统方法有不少特殊的变种,但从整体来考察,根据组成这些变种的知识的性质,它们似乎可以构成认识论上的两个不同派别,其中一派主要以一般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基础,另一派多以专门科学与科学实践知识为基础。这两派实际上在20世纪下半叶已开始发展,两派都认为,科学知识的新的需要是详细研究系统论的原因。但它们对这些新的需要却有不同理解。被概括为“一般理论”的这一派的代表人物认为,认识的新的需要首先是由于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科学图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客观现实的宏、中、微观结构的理论,要求详细研究多  相似文献   

10.
对心理现象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龙云 《心理科学》2003,26(4):759-760
本文试图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对心理现象进行重新的分类、并分析心理现象诸方面及诸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构建心理现象的整体形象。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机整体。笔者认为,任何有机系统都存在以下六个基本维度:即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需要、系统活动过程、系统品质。心理系统同样也存在着上述六个基本维度,下面进行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重视研究并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的同志越来越多。从发表的文章看,开始,一般是介绍、研究和讨论系统论本身;之后,主要是研究它的哲学意义,探讨系统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再后至目前,不少文章又研究系统论与一些具体学科的关系,如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并运用于社会实践,探讨系统论与  相似文献   

12.
研究系统概念,探讨系统规律和系统方法,近几年来在我国哲学界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作为一门新的科学理论,系统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开扩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因而它理应受到人们的赞誉和推崇。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来说,除了首先对这门理论本身的内容有深入研究外,还应对它赖以产生的哲学基础作出理论分析。这样做,无论对于弄清系统论同哲学的关系,还是对于理解系统论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开展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我认为起码需要两个前提:一是需要对系统论有较正确的认识,二是需要对辩证法有较正确的认识。在孙凯飞、侯以信的讨论文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从贝塔朗菲的系统认识论谈起贝塔朗菲在晚年把他的一般系统论研究工作归结为系统科学、系统技术和系统哲学三个领域,在系统哲学领域,他指出了由于引进系统的新科学范畴,从而产生了思想和世界观的重新定向。系统哲学的第一部分是系统本体论,而第二部分系统认识论及第三部分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则涉及了系统认识论的一些新见解,就其观点来说,与波普尔后期从知识论角  相似文献   

15.
系统、系统规律与系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37年美籍奥地利人冯·贝特朗菲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查尔斯·莫利斯主持的哲学讨论会上,提出将要创立一门称之为一般系统论的学科以来,国外曾出现一股系统热。1978年钱学森等三同志在《文汇报》发表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以后,我国不少同志对系统问题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其中探讨得比较多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规律和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系统论作为研究复杂事物的整体性关系的方法而脱颖产生,它厉经贝塔朗菲的类比型系统、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学以及乌也莫夫的参量型系统理论等等,不断成形和多样化。系统论迅速地渗透到实践、科学、生活各个领域,成为规范人类行为和预测未来的重要手段,体现出时代和思维向前发展的节奏和步伐,毫无疑问,系统论有着不可低估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对介绍一般系统论有为难和讨厌之感。显然,在我看来,一般系统论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即“系统的本质是什么?”基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然而,我所接触的一般系统论者不仅没提及哲学,而且似乎把哲学看作废弃的和缺乏时代性的东西(哲学的某些问题很久以前就被逻辑实证主义者取消  相似文献   

18.
近半个世纪以来,系统科学的诞生和迅速发展使近四百年来传统地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受到扬弃,证明了人类对客观事物本来所固有的普遍联系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和具体,也为运用唯物辩证方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指导科学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桥梁。正如苏联学者H·N·茹可夫所表达的那样:“普通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科学图景。”运用系统论进行心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并用来解释和阐明心理过程、个性及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引出的针灸诊断学浙江省嵊泗县中医院(202450)蔡民坤,徐宝成一、针灸学的系统思想首先针灸学有自己完整的整体论。其次,针灸治疗有其系统性。再次,针灸治疗是在动态中进行。二、系统科学方法与针灸学及针灸诊断学的引出(1)系统方法:针灸经脉理论、输...  相似文献   

20.
结构主义和系统论都是在本世纪具体科学大分化大综合形成纵横交错复杂局面的过程中,从具体科学产生出来的横断科学方法论。结构主义的核心范畴是“结构”,系统论的核心范畴是“系统”。系统指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结构指系统诸要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结构和系统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