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意见认为,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要贯彻价值导向的一元化。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应成为主旋律,成为社会最强音。理由:商品经济有两个方面的效应。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平等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的形成。如果不对这些观念充分肯定,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应看到商品经济的负效应,它诱惑一些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等,这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破坏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问题。我们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平等。就经济关系上来说,社会主义本身有两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蔡子文第六次全国伦理学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5日至29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60余篇。现将大会讨论的学术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导向。所谓道德价值导向,是社会对人们道德价值取向的一种引导,实质上就是一定道德价值目标及其追求。与会者对此问题有下述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贯彻价值导向的一元化。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应成为主旋律,成为社会最强音。理由:商品经济有两个方面的效应。商品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平等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的形成。如果不对这些观念充分肯定,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应看到商品经济的负效应,它诱惑一些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等,这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破坏作用。商品交换原则可能深入到政治生活,出现权利与金钱交易,以权谋私。如果没有上述一元化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将受到严重的腐蚀和侵蚀。对价值导向持一元化看法的同志,也有各自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集体主义作为价值导向的具体化,就是企业本位,企业集体主义。但有的同志则不同意提企业本位主义。因为,这样提太偏重企业  相似文献   

4.
麦尔登反对自然权利说,而将权利根植于真实的人际关系和道德社群之中,在其看来,一个人拥有权利就意味着他与他人处于某种道德关系之中,他也有义务履行或是避免某些行为,以支持他人的道德努力。所谓权利,就是从应当履行或避免某些行为的人或人们的角度来看的道德关系。麦尔登不赞成个人主义单子式的独立、自主的自我观,呼吁一种对人的具体实在的观点。麦尔登重视家庭的地位,认为人们从家庭中来学习如何实现对他人的义务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应得,并将其扩充至家庭之外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中。麦尔登的思想很多与儒家是相通的,为将权利观念融入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商品经济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商品经济观念,包括层次较低,属于人们对商品经济活动的感情、习惯、信念等心理状态的观念,还包括层次较高,属于商品经济理论形态的观念。狭义的商品经济观念是指层次较低的商品经济观念。本文所讨论的商  相似文献   

6.
莱纳·福斯特认为,人是辩护的动物,正义观念可以获得合理的辩护,而且指向唯一的根源——辩护的权利;我们应该在辩护权利的基础上理解社会政治正义,并相应地建立社会基本结构的原则。可以说,他主张一种作为辩护的正义。作为辩护的正义以辩护的权利为基础,同时以相互性和普遍性为原则对辩护关系本身进行批判。作为辩护的正义被怀疑是一种纯粹程序的理论,只能为建立正义关系制定程序,而不介入实质的正义讨论。福斯特对这一怀疑进行了反驳,并将作为辩护的正义观念扩展到全球领域。  相似文献   

7.
平等问题是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主题。马克思认为,平等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社会经济关系的观念表达,平等关系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性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原则和观念;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真正的平等,所谓的平等只是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以商品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现代社会的平等其实质是异化的扬弃和人的解放。对马克思平等观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提升新时代党和政府执政方略和治国理念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一书,是王锐生同志近年研究的新成果。它的出版无论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这一基本方针的深入贯彻,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经济领域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理论、意识形态以及精神文化领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尖锐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为什么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怎样重新理解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及关于商品经济的一系列论述?商品经济必然会引起哪些观念变  相似文献   

9.
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种相关性。一种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关系:一个人的权利,必然是他人的义务;反之亦然。这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必然的、客观的、事实如何的关系,亦即所谓“权利与义务的逻辑相关性”。另一种则是基于这种逻辑相关性的“权利义务道德相关性”,亦即一个人的权利应该是对他自己的义务的交换: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应该等于他所负有的义务;而他所行使的权利则应该至多等于他所履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我们并不赞成经济道德化的口号,也不赞成道德商品化的口号。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生活的形式,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关系,否则就不利于其存在和发展。道德要求既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需,又是道德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发展。而现实生活中那种表现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不道德现象,不仅与道德的发展相抵触,也是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相抵触的。商品经济本身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理应是兼顾和摆正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交换、商品消费这三个环节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权利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它不仅承认人是权利的主体,还承认地球上所有生命物种都是权利主体,使权利主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权利范围也应从人扩大到整个自然界。新权利观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类要更加理性地运用自身的权利,限制自身的权利欲望,尊重动物的生存发展权,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利互惠发展。一、现代权利解读1.人类权利溯源“权利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的权利实质上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及某种可达到的条件和要求的认识和期待,反映了人类对人与人…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权利观和正义观进行互文性解读,就会发现:(1)从劳动时间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由于它依然是人们从社会获得生活资料的基础,所以,基于按劳分配的人的权利仍然是较为狭隘的。(2)从人所处其中的多重社会关系和由此决定的人的本质的多样性来看,由于按劳分配在确认一种关系(劳动关系)中人的平等权利的同时默认了其他关系中人的权利的不平等,所以,这种平等权利同一切权利一样,在内容上仍然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3)从对社会总产品的各项扣除来看,由于无论是生产资料的扣除还是消费资料的扣除,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所以,人的(分配)权利会受到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的制约。(4)如果说人性论是权利观和正义观的理论基础,那么,历史观就是人性论的理论基础。权利-正义观、人性论与社会-历史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儒家基于美德的道德学说中并非不存在权利的观念,否则,便难以理解儒家社会中有关财产的典章制度以及承诺与契约的实践是如何实现的。认为儒家道德中不存在权利的原因,是将关于权利的词汇与关于权利的观念混同起来,尽管儒家学说中并不存在一个关于权利的专门词汇,但对权利可以做出有效理解。如在《孟子》中,虽然没有"权利"一词,但对权利观念有明确的论述。由于儒家对权利的分配、范围、界限与现代西方理解有所不同,没有发展出一种人权理论。对于今日之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将针对后现代西方的治疗方法应用到中国不仅不恰当,而且可能妨碍到对传统儒学的转化和改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之一,“权利”既是人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是人的伦理价值体现,并由此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动力。资本权利霸语有着深厚历史根脉,且遵从了从财产权利到资本权利、从资本权利到资本权力再到资本权利霸权的叙事逻辑。资本权利以资本主义法权观为基点而生发,最终在资本逻辑推动并在“个人主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指引下把财产权利推向极致,最终形成资本权利霸语,把“人与人的世界”变为“狼与狼的世界”,形成西方文明的现代悖论与伦理之殇。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合法权观念、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消解资本权利霸语,秉持平等互鉴的兼容文明观、共生共存的和谐人际观、共同富裕的仁道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辩证自然观和互惠互利的普惠发展观等现代文明理念,确保人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轨道上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必然带来人们在对待金钱问题上的观念的变化。这样就使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个人幸福的关系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钱是货币的日常生活通俗用语,它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财富的一般代表物和象征。所谓个人幸福是指在个体的人生活动中,人们通过  相似文献   

16.
“权利”和权利观念的凸现,已经并将继续对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我国伦理学研究和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方针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田  傅宏 《心理科学进展》2013,(9):1660-1666
在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享有获得治疗权、同意治疗权、拥有隐私权和个人名誉权等权利。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对于来访者权利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公认,但作为特殊的群体,儿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权利常被忽视。就中国文化而言,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研究者认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适应方式是偏向社会取向的,这种社会取向有4个内涵,分别是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因此,当以西方理论为主要指导的儿童心理咨询运用到中国社会时,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这些传统价值取向通过对儿童父母或民众观念的影响,进而冲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商品经济的二重社会效应问题,并就商品经济二重社会效应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重视解决对商品经济社会效应的认识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关于发展商品经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汤庭芬、艾宏扬:市场经济与平等观念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原则。现代平等观念就是在商品的等价交换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往我们在探讨社会主义平等问题时,平等概念往往只是指政治上“消灭阶级”的概念,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其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才逐步认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平等观念的内容,它已成为有深刻现实依据、内涵丰富的现代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平等观念的首要涵义是共同富裕。追求社会各个成员普遍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之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强调宏观调控,其目的就是要限制贫富两极分化,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当然,共同富裕并不否认目前条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要求财富和收入的均等化,而是承认由于劳动者的能力、才智和积极性的差别所带来的财产收入上的适度差别。第二层涵义是机会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竞争原则。只有使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付出劳动的机会和发挥自己才干的竞争机会,才能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从  相似文献   

20.
朱飞 《伦理学研究》2013,(1):133-136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结构已被打破,师生关系冲突成为现代师生关系发展必须关注的一个新问题.师生关系冲突根本上是一种权利的冲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权利关系的发展更多是处在法律框架下,致使权利的伦理道德视角被遮蔽,而缺少了伦理道德关怀的权利关系更易产生诸多矛盾冲突.因此,要更深刻认识师生关系之间的冲突,伦理视域是我们透视问题的一个关键.而且要实现师生关系冲突的缓解,必须以道德权利来制衡法律权利,实现师生权利关系的真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