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炎荪  于广元 《学海》2001,(6):129-133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修辞与文化不可分割.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结合研究已初见端倪,并透示出在新世纪研究的新趋势.这一研究展示了一个新颖的视角,显示了修辞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揭示了修辞所包蕴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必将提升修辞学研究的品位,"与时俱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炼强先生近著《修辞艺术探新》是一部令人瞩目的修辞论著。是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重大收获。这部论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开拓意义,表现在新颖的研究视角,具有创见的论析,自成修辞研究的一个新体系上。也就是从逻辑、语法和心理学的窗口探视了修辞的奥秘。《修辞艺术探新》不同于一般的修辞著作,是具有新颖的研究视角的。它是从逻辑学、心理学、语法学的角度来观察、研究、分析修辞现象的.这样就打破了研究修辞现象自身的传统习惯,拓宽了研究的天地。作者借助与修辞学邻近的学科来观察和研究修辞现象,这使人们耳目一新。例如论著中的《修辞中的逻辑问题》、《根于联想的修辞现象初探》、《汉语语法修辞结合问题》等论文就是分别从逻辑心理、语法的角度去观察、研究的。这给人以“另辟蹊径”之感。“词语的活用”这是人们已经总结、归纳出  相似文献   

3.
一、《杂纂》是一本修辞著作我曾多次说过,中国古代的修辞理论是十分丰富的,不限于题为修辞学的专著或文论诗话词话概艺等等,笑话、传说、故事中也有精彩的修辞学理论。李义山的《杂纂》,大概是游戏笔墨,所以修辞学史家们是不会当作修辞学史资料的。郑奠、谭全基编的55.2万字720页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中就是一句也没有提它。但反复研读,我以为,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精彩的修辞学著作,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又那么简洁。当然这是广义的修辞学,其中也包  相似文献   

4.
修辞与语义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修辞侧重形式,语义侧重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因此,修辞是以语义为基础和导向的,其对形式的侧重是以对内容的关注为前提条件的。符合语义内容的修辞形式效果是显著而积极的,背离语义内容的修辞形式效果是被削减而消极的。离开了语义的修辞是空洞的,难以维系。反过来,修辞作为一种以语义内容为建构基础,以表达效果为测评标准的能动性的行为活动,其发展和变化也会对语义内容产生影响,从而推动语义的演变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修辞实际上是一种以语义表达为终极目标的行为活动,修辞学实际就是一门"语义运动学"。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问题,是目前尚无人深入探讨和专文论及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希望能引起汉语语法、修辞学界的重视。陈望道先生指出:修辞“大体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又说:“凡是成功的修辞,必然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说写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同上)可见,修辞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选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积极活动。据此,我们认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现象,又是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修辞研究,不在于思考文饰性的或表演性的修辞要素,而在于思考行事性的修辞要素。这种要素在于教人、娱人并感人,从而诱发行动,包括历史性的行动。以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三要素"人格(作者)-道理(文本)-情感(受众)"为参照,历史唯物主义的修辞问题根本在于马克思太过强调道理这一要素,把人格和受众困于这一要素中,以致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写作(解释世界)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行动(改变世界)转化的时刻,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不得不寻求修辞上的转换,以激发现实的社会运动。在这个意义上,后续的马克思主义(运动)势必发生——实际上根本无法避免——难以规范的各种"变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本山传媒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优秀的小品风涌而生,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语体修辞学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本山快乐营》中的小品独有的语体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8.
“修辞立其减”本为孔子读《易》解经之语,但它却对后世的文学评论及修辞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高频率的使用还使它凝结为词——“修辞立诚”。如此,“修辞”与“立诚”在结构上成为平行并列的两个词。但从修辞角度看,二者则有密切的从属关系:“诚”内“辞”外,“诚”主“辞”从,“辞”以“诚”存。“诚”在儒家思想中的主导地位也说明,修辞应以“诚”为本,“辞”要服从并服务于“诚”。所谓“修辞立其诚”,是指以“诚”为前提并以“诚”为主导的“修辞”。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实践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理解。它不仅重视政治修辞,继承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修辞与政治相关联的传统,而且还把修辞与哲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阐明霸权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文化哲学传统。从文化哲学视角考察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修辞学传统,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文今译,不但要掌握词义、懂得句法,而且必须考虑到逻辑修辞。这是因为古人行文很讲究逻辑修辞,而古汉语中有些逻辑修辞手段是现代所没有的,有些逻辑修辞手段现代虽有,但使用方法也并不是完全相同,这给古文今译带来了一定困难。有许多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如果忽视逻辑修辞,只注重字字落实,照字直译,便会“望文生义”,或生疑难,或出偏误。下面先提出逻辑上的几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华传统经典中的重要文献。《易传》最早将"修辞"二字连用并多次涉及到语用与修辞问题,其所体现的修辞观大致可概括为一体、五式、二特色:"修辞立其诚",把修辞实践同道德提升密切相联,二者相辅相成,进而去建立营守功业,是《周易》修辞观的宗旨;求实信、遵伦序、善婉曲、务节慎、合语境,是《周易》提倡的修辞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将修辞与道德养成相结合、辩证发展,是《周易》修辞观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与修辞之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有些修辞现象,似乎不能从逻辑上加以解释,可以不受逻辑约束,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种“逻辑管不了修辞”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修辞与逻辑的关系,对于准确地理解逻辑和正确地运用修辞手法都有好处。本文拟就有关修辞与逻辑的几个具体问题,从一个侧面谈谈二者的关系。同语辞格与同语反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种压缩性的判断句,它的主语、判断宾语是用同一个词语构成的。例如: ①事实就是事实。②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③“我就是我”。这类语句,有的修辞书上称做同语辞格。同语辞格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谈到同语辞格,人们往往会想到逻辑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与修辞     
记忆,如果按照信息加工的解释,是指输入信息经过编码、复习加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的过程。这种解释,不仅对计算机适用,也同样适用于对人的记忆过程的认识。 记忆与修辞方式的形成有什么联系? 记忆的存在是修辞现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以利用语言习惯,语言形式的遗产为特点的修辞,离开了记忆,它的存在成为不可能,发展更无从谈起。任何一种语言形式,修辞习惯的形成、发展,无不需要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无不需要走过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都离不开记忆。有一个专门用于表述外交上和政治生活中,引起不愉快回  相似文献   

15.
"pistis"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具有核心地位。几乎《修辞术》的主要部分都是在对pistis及其诸元素进行分析。亚氏通过这种分析,将修辞术纳入到了自己的实践哲学中,而将以前单纯把说服作为目的的修辞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一门考察各种说服可能性的技艺或知识,这个转变通过对pistis的系统化来完成。借此,亚里士多德就可以描述修辞现象本身。修辞术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哲学视野下重要的组成,直接关联了伦理学和政治学而组建了"关乎人事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1 修辞与逻辑学习语言逻辑,即使掌握了从词项到语句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模态词和模糊语句的处理,但当应用于实际的时候,仍然会感到困难重重。这是因为语言分析和语言使用的分析并不是同一件事;而语言使用一亦即言语,属于修辞的范围。也就是说,语言逻辑如果不研究修辞,那也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论这种泛灵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的。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论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的带有目的论结构的论断——"理性的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的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论解释框架中说明问题的。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的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论修辞,与此相关的是无意示人的目的论图景的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宗教的教义、组织、图像、仪式、不同地区的传播方式等等,大体上把汉语宗教修辞研究概括为三个层面:一、学科“概念系统”或“体系”的建立。重点是宗教符号象征系统和隐喻系统的描写。二、宗教修辞语境观的建构。宗教祭祀仪式是高度程式化的戏剧修辞,宗教仪式的空间情境是依靠综合性的因素建立起来的。三、宗教传播修辞研究。考察宗教传播活动的内、外部关系,同时对传播过程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经典,《资本论》研究乃是常议常新的话题。或许由于《资本论》所涉及问题的现实性和尖锐性,百多年来有关的研究在旨趣上往往趋于两极化,或偏于反对,或偏于辩护。本专题之拟议,目的首先不在于关切现实,而在于推究学理,庶几改进有关的哲学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因其作者有所指引和强调,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仍多未发之覆。至于较逻辑更为隐蔽但更具理论建构性的修辞,《资本论》研究一向疏于关注和评论。马建青的"《资本论》的目的论修辞"从深层修辞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评议了《资本论》中目的论解释  相似文献   

20.
王露  黄华新 《哲学动态》2004,1(3):20-24
"语用谬误"一词最早出现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一书,该著作对于修辞式推论谬误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亚氏在书中驳斥了作为谬误极端形式出现并以利用手段与诉诸情感为惯用伎俩的诡辩修辞术,确立了以修辞式推论为主要说明方式的新修辞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