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于所有制形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众多议论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斯大林同志把所有制形式作为生产关系内的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伟大贡献”,应该坚持该定义;另一种认为,斯大林的论述欠妥,所有制形式不是生产关系内的一个单独组成部分。这两种观点各有偏颇。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但不等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命题是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命题的深化。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交往内生于生产,生产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进行。个人的生产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互动。当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时,社会形态发展中的派生形式和跨越现象就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发展道路就形成多样性。哈贝马斯对精神交往及其语言、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但由于对劳动及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因而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说是"误批",其交往理论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同时又对生产方式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所以,道德必定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以至于我们可  相似文献   

4.
依据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实践,生产关系范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生产关系的基本形式和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前者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分配制度的基本形式。后者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如租赁制、股份制、承包制)、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和生产经营管理形式。在现实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与道德的关系,在目前理论研究中尚未受到重视.然而,事实上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是会强烈地引起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原则规范的变化的.因此,在研究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时,除了应着眼于经济制度与道德的相关分析外,还应注意经济体制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人们的经济利益是由社会的生产关系规定的.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的总体倾向.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规定社会生产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来进行运转.在保持社会所有制格局不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法国新黑格尔主义者L.朗特格莱勃(Ludwig Landgrebe)教授、博士的“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的第四节。该文共分五节,第一节主要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三节进而谈到黑格尔原来想要表述的辩证法和他在自己体系中所体现的辩证法之间的不一致。第四节论述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五节论述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第四节里,作者联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作者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实的辩证法”,有别于黑格尔的“观念的辩证法”,并以为“马克思首先是把他的思想看作为一种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者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既与唯心主义又与唯物主义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人的族类的自我生产的原则,它不是思维运动的规律,而是真正的生产活动的规律,是作为一个劳动着的并通过劳动来推行自我维持和自我生产的人的活动规律”,并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一种无意识的变化的规律性的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谈到生产关系的时候,作者认为:马克思依照哲学传统所赋与他的非此即彼的概念不能对生产关系的实质作出最后的答复,作者以为:“生产关系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精神,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认为:“对马克思来说,自在的自然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可以根本不问的问题。”并认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观点不仅与唯心主义有血缘关系,而且甚至在结构上相同”。最后作者在谈到人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人是自然整体,这个整体的本质核心不是精神,但也不是物质,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竟瞎说;“在这一点上显然可见:马克思的观点是多么深刻地植根于形而上学思维的整个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7.
程启智 《学海》2013,(1):93-102
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实际上是一个由所有制和依赖关系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二维生产关系理论是正宗的马克思的理论.但受前苏联所有制教条影响,我们长期仅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导致生产关系理论的重大缺憾,因此当前急需研究和发展马克思的依赖关系理论.本文通过文本研究,发现二维生产关系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论著中就有思想雏形,但是在他与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才正式形成,最后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得以完善.然而,即使是在所有制范式的政治经济学即《资本论》中,马克思仍然运用了依赖关系理论.所有制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武器;而依赖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们在生产中的交往与合作关系的规律,以为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理论解答.所以,后者对于当下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来说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公平观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组成。 (一)公平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认为,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具有公允性,即商品生产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和个人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董志勇 《现代哲学》2006,1(6):112-120
人的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人的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的社会所有制的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人的公民所有制、劳动力的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的公民平等、人的个人所有制、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的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的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的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分工。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不同劳动者在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都是平等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不同的劳动形式之间又确实存在着差别,并由此带来不同的劳动者在劳动条件、劳动收入、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等一系列差别。某些苏联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超繁动态巨系统,是多方面本质规定的统一体,其多方面的本质是有深浅不等的层次的。就我国的社会主义而言:有政体方面的本质,如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多党合作制等;有国体方面的本质,如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等;有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如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有社会目的方面的本质,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共同富裕等。笔者认为,社会主义还有一个更根本、更核心的本质,即“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上述本质规定只是它的辐射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分配与所有制、分配与生产力的关系入手对初次分配公正问题进行深刻探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初次分配公正的前提基础,按劳分配是初次分配公正的实现形式,效率与公平相协调是实现初次分配公正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每个社会都有它特有的分配方式,每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不决定于人們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取决于所有制的性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們的觉悟程度。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它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剝削者手中,因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都被剝削者拿去,劳动者只能从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取得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这部分产品之所以分配給劳动者,仅仅只是为了維持他們最低限度的生活,使他們下致餓死。例如,在資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資料,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但就其科学含意而言,那不过就是指两性之间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正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就是人本身的生产关系,即生产人的生产关系。它也象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一样,是一种物质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它也是一种历史地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动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这正是人类的自身生产与一切动物的种的繁衍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一般说来是通过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而发生联系的。那么,两者之间还有没有直接联系?笔者认为回答是肯定的。这种直接联系表现在: 1.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它直接决定着上层建筑的产生,这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不可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产生,因此无产阶级必须首先集中力量解决上层建筑问题。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所以能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建立,绝不是纯粹意识的产物,而是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是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是生产力直接决定的。 2.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对政治上层建筑的规模具有某些直接的决定作用。比如:政府官员、军队、警察的数量,一般来说要受社会生产力的承受能力的制约;武装力量的装备,国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     
(一) 生产方式指人們生存所必須的生活资料的謀得方式。人們为了谋得物質生活资料,必須进行生产。生产包括兩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們利用生产工具对劳動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必需品。人、生产工具、劳動对象这些要素總合起来,便构成社会生产力。另方面,人們在生产時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必須建立彼此间的某种相互關系,即某种生产關系。所以,生产方式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統一体。(二) 生产资料和生产資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如机器、耕畜等)和劳動对象(如土地、森林、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必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定义分工,并且把它区分为生产的劳动关系和所有权关系。消灭分工就是消灭生产关系中的异化,从生产的劳动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从劳动过程本身中产生出来的异己性;从生产的所有权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生产在其中进行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产品的不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思想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科学探索。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是按劳分配的基础,劳动成为社会向劳动者分配生活消费资料的唯一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打破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劳而获的特权,最终走向按需分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把握住马克思"按劳分配"的思想内涵,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实情,而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享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它包括谋生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闲暇时间的享用方式等。决定和影响人们这些生活方式内容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依据主要是:(1)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的生产力水平;(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商品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