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班集体内存在有自由结合,以彼此发生好感,兴趣、爱好相似或某种利害相同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社会行为、学业成绩。因此,对大学班集体内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类型、特点等进行探讨具有一定意义。一、大学班集体内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大学生的需要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其中强度较大的有求知、友情、建树等需要。大学生不仅有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而且还有涉猎专业知识以外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  相似文献   

2.
郑涌  程云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2,25(3):354-354,346
“班风”是我国教育界一个使用十分普遍的概念。国内对于班集体的研究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偏重于教育及教学经验总结的多。从1980年代开始,对班集体的心理学研究受到了重视,如章志光等人(1982)对个人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及其品德影响的心理学研究,黄希庭等人(1984)对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等。至于国外的研究,如将班风视为社会心理学中的小群体研究范畴,则可见大量涉及群体规范、群体沟通、领导、群体间的冲突和人际关系、以及群体凝聚力等的研究,但未见对班风的专门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方法:采有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理科以及年级差异。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对师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且男大学生的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各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具有显著差异;(3)总体上城市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明显高于乡镇大学生;正在恋爱的大学生的总均分比没有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总均分显著偏高。结论总体上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性别、年级、地域、正在恋爱与否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都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个体心理健康的独特视野看,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不同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应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创造良好的大学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的归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理科以及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7.
探究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浩泉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74-77,108
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现象中表现很突出。这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有:气质;性格;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初、中等教育以及大学与中学生活相比所发生的巨大差异。主观因素有:大学生对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的不恰当的认知;有关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误导以及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及其统计分析的不严谨。因此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问题既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又要采取冷静、客观、科学的态度,同时加强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注重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安徽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和人际关系的总体得分较高,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者在专业上差异显著(p0.05),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对14所大学不同年级、专业的1002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对28名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力求揭示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化生存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P0.05);大学生的网络化生存情况在人际关系的交往行为困扰、交谈行为困扰、待人接物行为困扰、异性交往行为困扰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网络化程度越高,在人际交往各方面产生的行为困扰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随之呈现新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网络化生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将两者结合起来,探究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此举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融洽大学生人际关系、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