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哲学思维方式这个根基去清理繁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梳理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头绪。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加以比较,大致可以在宏观的哲学背景下给出它的哲学定位。 首先,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来源看,它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的反叛,是对科学的明晰性、确定性要求的拒绝,因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阐述了后现代哲学的基本主张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根据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哲学上的逻辑悖论,得出结论:后现代主义不可能发起和领导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主流地位的科学革命,也不可能将心理学统一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功用是提供最彻底的批判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1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张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解构性。并以此来否定现代性哲学的世界观,把现代性哲学宏大的体系解构成零散碎片,以证明并不存在人类的主体性、历史的意义、真理的证明、哲学的基础等,一句话,否定建立世界观、真理观、价值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进入90年代后,一种与后现代解构性哲学相对抗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建构性与继承性,自称为建构性后现代哲学。(Constructive Postmodern Philosophy)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一套《建构性后现代思想》丛书共九本,由大卫·让·盖里菲因(David Ray Griffin)主编。其中《建构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哲学革命和当代辩证法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哲学及后现代主义哲学在一个世纪中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也部分地涉及到对辩证法理论的批判。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和评价这些批判的合理性,我们能否从中吸取积极的成果以抛弃辩证法理论中确属形而上学的东西,并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和当代哲学精神的辩证法理论形态?粗略地说,现代西方哲学包括所谓后现代主义哲学未能完全摆脱知性思维方式的限制,往往以精密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批判传统哲学,缺少自觉的哲学态度,因此很难领悟传统哲学特别是辩证法理论的真正旨趣和意义,以致有些批判是文不对题,陷入偏执、浮躁甚至盲目的激…  相似文献   

5.
温恒福  杨丽 《哲学动态》2012,(11):111-112
建立在过程哲学或曰有机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通过对现代性的质疑以及对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它提出了一套兼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新的哲学思想体系,包括新的生态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和自我观,其影响已遍及哲学、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6.
早期教父时期所面临的文化处境和思想处境是其得以建构起来的历史起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宗教哲学是早期教父运用和借鉴希腊哲学思想与观念的一个必然的或基本的结果。其基本的或必然的理论形态是神学思想或体系。哲学只是这场运动的一个副产品或可能的产物。但是,某种体系只要运用或借鉴哲学思想及其观念,那么哲学的思考方式及其问题意识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进入到这一体系中,从而会催生一种特有的哲学的或准哲学的东西。这种哲学的或准哲学的东西只要以某种方式进入到历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将会形成一种相对连贯的思想体系或运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8.
经济哲学为在经济运动中实现哲学开辟了道路王进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的初期,就向人们提出“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和“使哲学变成现实”的问题。在近一个半世纪来,马克思主义者为在经济运动中实现哲学,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哲学和专门经济学内...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开放的理论视角,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它重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罗蒂集杜威、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之大成,他创立的“后哲学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最富代表性的哲学理论之一。分析罗蒂的思想,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如何进行主题转换和思维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陈涛 《美与时代》2004,(2):42-43
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大胆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其积极的、合理的内涵对当今建筑及室内环境设计仍具有指导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各种文化矛盾纷纷暴露出来。随着哲学、美学、文学艺术领域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设计领域受其影响,也投入到这场变革浪潮中来,它在对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反思和批判中,逐渐对其修正和超越,产生了多元的反主流设计思潮,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新思潮。它形…  相似文献   

11.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为使国内中青年哲学工作者较系统地了解当代西方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由广西师范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将于今年7月18日在桂林举办。◎办学方式:聘请美国过程哲学家和后现代哲学家进行教学和学术研讨,在其指导下阅读英文原著,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并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本期主讲人为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美国…  相似文献   

12.
在今日西方,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日益成为一种时髦.当法国的Le Monde于1981年向其晨报读者宣布“有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出没作崇”时,也许并没料到,“‘后现代主义’现在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用语.”①在专业杂志和新闻报刊上,人们几乎随处可以遇到它.然而它到底指什么呢?有趣的是,尽管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著述汗牛充栋,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关于它的公认的定义.它的歧义性也可谓是空前的.也许客观地考察一下西方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会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它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后现代哲学”的界定后现代主义是正在西方流行的纷坛繁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氛围,对它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如最新版《牛津英语词典》对“后现代”(post-modern)条目的定义:“一种艺术或建筑学思潮或作品,以背离或抛弃被认可的或传统的风格和价值为特征。”广义的理解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除后现代艺术、建筑之外,还包括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哲学。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解都低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内涵及其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狭义的理解根本否认后现代主义同…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哲学大众化运动兴起,特别是艾思奇《大众哲学》出版以来,大众哲学和哲学大众化便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大众哲学"的概念不仅因这本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著作而广为传播,而且已经超越了一本书名的有限含义,逐渐演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话语体系、理论形态和研究范式。长期以来,人们在关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后现代主义哲学出现于上世纪 6 0年代的欧美 ,其本质在于“重释”、批判“现代性”,即对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传统哲学及继承传统哲学的现代哲学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现代性( modernity)以及现代性导致的问题是后现代主义研究和批判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认为 ,现代性以试图解放人类的美好愿望开始 ,却以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威胁的结局而告终。格里芬说 :“我们可以 ,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 ,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 ,否则 ,我们及地球上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 1 995年 ,第 1 6页 )后现代主义属于“问题哲学”,没有统一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同后现代主义一样是当代西方社会最活跃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来源于妇女解放运动,并在本世纪后半叶的发展中超越自身成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方法论原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一场革命.女性主义伦理学是这场革命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 6 0— 70年代产生于法国、 80年代后开始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综合性的哲学和文化思潮。作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思想文化潮流 ,后现代主义哲学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和文化艺术界的影响日益突出。虽然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后现代主义就成为中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然而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比较零散和表面 ,甚至有炒作和泡沫之嫌。后现代主义在理论界已不及前两年那样炙手可热 ,也许这狂热之后的冷静正预示着一个尘埃渐落、空气渐趋澄明的时刻的到来。热闹总是不利于思索的。而且 ,由于语言和资料的限制 ,至今缺乏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语言游戏——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现代主义相反对的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美国等地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以解构中心的多元世界观、用文本话语论替代世界本体论等为特征.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利奥塔则是后结构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于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至今仍是研究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哲学家中,罗蒂哲学上持反讽的后现代主义立场,而政治上却坚持启蒙以来的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如何与后现代主义连接起来?在罗蒂看来,自由主义没有也不需要一种哲学的本体论证明,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诗化的私人活动,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为公共性的政治提供形而上学基础。如  相似文献   

20.
合法性证明与后现代政治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法性证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前提 ,也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历时性现象 ,合法性证明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基础和形式 ,而它的转换也总是伴随着政治生活范式的巨变。后现代主义对迄今为止的合法性证明作出了势不可挡的“解构” ,从而使政治哲学不能不进行它有史以来最大的反省和转向。目前 ,后现代政治哲学正在通过反复曲折的摸索 ,以“交往互动”和“效用”为核心 ,尝试重构自己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