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既往不“究”,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沉舟侧畔千帆过,奔树前头万木春”,所有一切会按着它自身的规律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2.
既往不“究”,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沉舟侧畔千帆过,奔树前头万木春”,所有一切会按着它自身的规律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即"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的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它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8)
正有一个形容当今时代特征的热门词叫VUCA,音译"乌卡时代",是易变性(volatility)、不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这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易变性"是指事物变化速度非常快,"不定性"是说我们难以把握事物发展下一步的方向,"复杂性"意味着每件事情都会影响到另外一些事情,"模糊性"表示各种事物之间关系不明确。这确实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情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系,就不知道那件事情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那件事情,就做不好那件事情。我们写歌曲也应该是这样,要想创作出真正流行的歌曲我们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流行歌曲的基本特点,找到歌曲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的特殊关系,找到流行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流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句俗语叫"生米煮成了熟饭",意思是指事情已经做成了,不可能再改变了,也就是说,事情已经到了无法再逆转、无法再挽回的地步。是啊,生米都成了熟饭,熟饭还有可能再回到生米吗?但我们为什么要让熟饭回到生米呢?为什么要在一件不可逆转的事情上去逆转呢?在一件不可挽回的事情上去挽回呢?为什么非要向后看而不向前看呢?向前看,哪怕生米煮成了熟饭,也会看到前途和希望。生米煮成的熟饭,熟饭就成了最后的结果吗?当然,如果你向后看,要想熟饭回  相似文献   

7.
    
正新加坡女作家尤今曾写过一篇短文《"了"》,认为"了"这个字,是方块字里最具震撼力的。它是中文里的过去式,它一出现,事情往往便过去了,追悔、追叹、追泣,全都没用。如:走了,完了,断了,死了。了、了、了、了。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了"一现身,天大的事都成了明日黄花,没有商榷的可能,没有转圜的余地,更无重新再来的机会。"了"大模大样地坐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叙事     
从广义上说,过去的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曾经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但这就是历史吗?何谓历史?历史就是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有意义的联系。困难的是,我们知道的只是曾经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任何革命冲动的背后都有着"乌托邦"梦幻的追寻。但"后革命"语境中的"革命重述",却从"人道"或"人性"维度对它进行"改写",仿佛其不再是难以企及的"乌有之乡"而成了"罪恶的渊薮"。无论是向"传统文化心理结构"认同,还是立意放逐"农民意识和传统",这些"去革命化"的叙述使"乌托邦"变成一种压抑力量。但我们置身的现实之所以充满希望,就因为它处在过去与未来的张力之中,所以,"乌托邦"在遭遇深刻质疑的同时,也在"反乌托邦的乌托邦书写"中得到同情之理解。这些纠结而暧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这个后革命时代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认为,真正的宽恕应该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不请求宽恕的人"。如果一种罪行可以轻易被"补救"与"原谅",这是人们永远都可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的宽恕不能出于"同情",不能出于"交换",也不能出于特定"目的",因而属于"不可能"的绝境性体验。但宽恕的"不可能"中蕴含着"可能",他者的"相异性"是其得以可能的本体论依据;人类正是经由宽恕,方能实现对自我有限性的超越,并获得自身的最终解脱。在此意义上,"解构"并非"摧毁"了宽恕,而恰恰是对宽恕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看到儿子在操场上骑车,我很激动,但转眼之间这种激动变成了紧张。因为我发现儿子骑车骑得飞快,我非常着急,我怕他摔倒,怕他出事。所以我一边追一边喊:"儿子,骑慢一点,骑慢一点。"但儿子还是骑得飞快。自行车飞快地从我们面前穿过来穿过去,怎么都慢不下来,当它慢下来的时候就摔倒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慢比快更需要技术,更需要花工夫,更考验一个人整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曾在前两卷的卷首语页先后发表过《我们曾经拥有过什么》和《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两文,那是谈过去和现在的事情,这次我们就未来的事情再做一些浅浅的议论。宗教是一种长期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已为当今各界人士所共识。它过去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精神面貌,只要它的生存环境仍然还在,宗教就必然会继续存在。过去我们曾经尝试过人为地消灭宗教,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违背历史规律的做法,其结果是造成了近年来宗教现象的反弹。如今宗教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宗教界人士正在走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过去的2020年,似乎令大家都难以欢喜快乐起来。年初疫情、北方冰雹、南方洪水、云南蝗灾……生命有挑战,生活不容易。最近读圣经,"欢喜快乐"这个词深入我心。《和合本》圣经中有32个"欢喜快乐",除了6个指的是不太好的意义,其余26个都是好的意义。如《以斯帖记》中,犹大人靠神战胜哈曼计谋,因得胜仇敌而"欢喜快乐";诗歌智慧书中、大小先知书中,神的子民因得救恩而"欢喜快乐",因神赐福而"欢喜快乐";还有《启示录》中,最后大结局的"欢喜快乐"。不容易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该如何欢喜快乐呢?  相似文献   

14.
养生不仅仅是"养身",更是"养德"。德行、心性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生。这是《周易》留给我们现代人的养生学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现代人常常忽视的内容。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从广义上来说,养生包括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养气、养身等等。所谓"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圣人考虑天下的事情,认为  相似文献   

15.
道教神仙不死信仰,反映了中国古人解决死亡问题的终极理想,可把它看作是我们祖先的"科幻"意识。道教神仙不死具有"魔幻""奇幻"的色彩,但其主要成分还是一种古代"科幻",具有所谓"‘原始’科学的一面",故与中国古代科技结为并蒂莲,命运休戚与共。道教那种把信仰与科技结合起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探险精神,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也是不难寻觅踪影的。  相似文献   

16.
道教神仙不死信仰,反映了中国古人解决死亡问题的终极理想,可把它看作是我们祖先的"科幻"意识。道教神仙不死具有"魔幻""奇幻"的色彩,但其主要成分还是一种古代"科幻",具有所谓"‘原始’科学的一面",故与中国古代科技结为并蒂莲,命运休戚与共。道教那种把信仰与科技结合起来孜孜不倦追求的探险精神,在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也是不难寻觅踪影的。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作《史记》,提出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目标。中国文化究天人之际的结果是得出了天人合一的普遍原则,它是中国人植根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存在方式。以往我们理解这个命题仅局限于哲学形而上学层面,把它  相似文献   

18.
正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这个思想对我们的世界观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人们曾经认为世界像一个钟表一样精确地运行。但真实世界不是钟表,它充满不可控的偶然。更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如果一个人考上了好大学,人们会说这是她努力学习的结  相似文献   

19.
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赋予人类以一种超级能力,以至我们可以重新编辑自己的基因。平等主义者从这种超级能力中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基因平等,从而能够彻底克服天赋的不平等。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种基因平等?本文的论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我们不应该追求"积极的基因平等",其理由有三个,即我们不知道生物学上的基因平等能否导致平等,基因平等与自由可能是冲突的,以及基因平等会面临"拉平反驳"。其次,我们应该支持"消极的基因平等",为此我们需要区分开基因治疗与基因增强,并且为基因治疗提供这样一种论证,即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可欲的。  相似文献   

20.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