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于今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周易研究》以《周易》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周易》经、传最新探讨和《周易》与自然科学为内容。没有:“《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的《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一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词着眼,一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一定难度的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周易》作者也不认为它是纯卜筮之书,而是更多地包括了其他内容。当今不少学者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4.
台湾、港澳近些年来掀起了《周易》研究热潮。1968年11月12日,台湾政府明确规定孙中山百龄晋一诞辰这一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节”,自此以来,文人学士莫不注重《周易》以及诗、书、礼、春秋四经的研究。一“易学应用之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以“易学应用之研究”为题,邀约海内外精擅易学者撰写易学文稿。1975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1982年6月,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辑。这两部书写作历时8年,收入论文21篇,计60多万字,为近年来台湾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称:“本辑之旨,重在应用,  相似文献   

5.
鉴于近年来在《周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健康的现象,中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周易》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于1991年12月8日至9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40多位专家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一  相似文献   

6.
《周易》古经词汇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的问世,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在汉语词汇方面,《周易》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周易》的经文、传文本身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然而,古今易学界对这方面的问题很少作过专题研究。为全面地反映《周易》与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周易》中的语言学问题作些探讨。本文就《周易》古经词汇的一些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丰富多彩的反义词《周易》的古经部分(后简称“古经”)原是用以卜筮的,但其卦辞爻辞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思想,这就是《系辞》所讲的“一阴一阳  相似文献   

7.
读《周易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周易折中》刘大钧《御纂周易折中》(以下简称《折中》)是一本既集宋《易》之大成,又对清儒研究汉人象数易学起了极大推动作用的《易》学巨著。入宋以来,“图”“书”及“先天图”等出,《易》学复盛,说《易》者至多。然文人相轻,门户交争。特别是明初,永乐帝修...  相似文献   

8.
卦序问题是《周易》象数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孔颖达明确提出《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次序以“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为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直接推动了《周易》上下经卦数不均问题和“观象系辞”问题的研究。上下经互变之卦的数量不均,是导致上下经总卦数不等的直接原因,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又有其特殊之用意。诸卦“非覆即变”之象是作《易》者名卦和系辞的重要原则,因而较之于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传世本《周易》卦序应当是更为原始的卦序。《周易》经文卦序从整体架构到具体组合排布都有一定规则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一、卦变问题的提出卦变是《周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易·泰》卦辞云:“小往大来。”《否》卦辞云:“大往小来”。《周易》所讲的大小往来,也就是阴阳二爻的变化往来。孔疏说:“阴去故小往、阳长故大来。”是正确的。而《周易》所谓的卦变,也就是由于阴阳二爻的往来变化所引起的六十四卦卦象的改变。孔子作《易传》对于《周易》的卦变思想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和发挥。清代学者黄宗羲说:“卦变之说由《泰》《否》二卦小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中《既济》《未济》的考释黄玉顺《既济》、《未济》两卦,古来颇多歧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对《周易》古经的文献成分尚没有一个合乎实际的分析。笔者近年研究的结果,《周易》经文的构成有“述”有“作”:所“述”是引文,是作《易》者引用的古代文献;所“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周易》的性质, 学界长期以来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周易》是一部筮书; 《周易》是一部史书; 《周易》是一部伦理书; 《周易》是一部哲学书; 《周易》是一部管理书等。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差别, 一方面取决于《周易》所包含的内容。《周易》内容包罗万象, 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 “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 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随着社会发展和历代学者对《周易》的解释, 《周易》的内容和性质也在发生变化, 这为确认《周易》的性质增加…  相似文献   

12.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叶福翔《周易》思想的性质判定问题,是易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在60年代初的易学讨论中,冯友兰先生的“《易传》的哲学思想”①和“《易经》的哲学思想”②两文对该问题作过总体探讨,80年代初张岱年先生“论《...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哲学史学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发起的《周易》学术讨论会,于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召开。与会代表150人,提交论文130余篇,专著5部。这次会议是一次以《周易》为结合点的多学科综合学术讨论会。会议研究了近年来新出土的有关《周易》的文物资料;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一部人学著作,也是一部道德著作。《周易》构建了一种特殊的道德谱系,这种道德谱系由本能无意识、文化无意识、社会意识、自我意识道德化四个层面构成。《周易》的道德谱系把“人”与“道”联系起来,从而有了“人道”,也把“道”与“德”联系起来,从而有了“道德”。《周易》在性命之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人的形成、演化及人性的内容;又在“人”与“道”的基础上构建了“成人”与“做人”的道德谱系。《周易》的道德谱系把“人”与“道”联接起来是人学,把“道”与“德”联接起来是伦理学。天道、人道等统一于性命之理的命题之中,成为了道德谱系的奇特内容,从而人也就成为了道德谱系的本体。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周易研究》自1988年创刊以来至2005年底刊登的64篇有关“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类阐述与分析研究,梳理了《周易研究》所关注“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的脉络,为今后本刊确立研究重点与方向提供了系统的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7.
《哲学动态》对此作了报导。在近年来的《周易》研究中,对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点,有的学者曾用现代概念,加以概括,认为“动态平衡”乃是《周易》思维方式特点之一。①我们在这里用“分而变的循环”概括《周易》的这种特点,比起“动态平衡”的概括,也许更贴近《周易》,更容易理解。事实上,“动态平衡”之动,在《周易》那里就是具体的“分而变”;没有“分而变”,也就没有动。而“动态平衡”之平衡,就是“循环”,平衡体现在“循环”之中;没有“循环”,也就没有平衡。一、关于《周易》之“分而变”如果承认《周易》为象、数、…  相似文献   

18.
周易辨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襄公九年记载“姜曰:‘亡,是以《周易》曰:隋,元亨利贞……”;昭公七年记载“孔成子以《周易》筮之”。可见《周易》之名在周代甚或更早便已经存在了。《周礼·春官》有云:“太人……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汉郑玄在其《易赞》中便断定:“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之影响极深,故而后人皆认为《周易》乃周朝之《易》。对此,笔者谈点个人看法。一、“周”之辨对于“周”、“易”之…  相似文献   

19.
“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医易相通,久有定论。《周易》象数思维模式,被誉为“宇宙代数学”。其取象、运数比类思维方法,是古代中国人锻炼理论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不失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助产术”。《内经》运用的脏象分析和“比类取象”方法,同《周易》象数思维方法息息相通。《内经》创立整体综合治疗医学体系和“四维”(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综合辨证医学思想,既取法了《周易》的比应、互体、旁通等简单象数分析,也渗透着爻辰、纳甲、卦气等象数模式的内容。在思维方法上,不难发现,医与《易》都坚持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与时消息”的节律观、“唯变所适”的常变观。此乃医易相通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以《易》学为本的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华周易》,将于今年九月面世。该片自筹备始,历时三年。摄制人员博采众家之说,独辟研《易》蹊径,行程万里,拍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既有学术之权威性、严肃性,又有通俗之生动性、趣味性,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第一集东方魔符太极图随处可见,被西人称做“东方魔符”。由“太极”引出“伏羲画卦”“文王演易”等等关于《周易》起源的种种假说;接着又介绍了《周易》在秦汉以后如何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模式;《周易》哲学又如何沿着儒道两个分支发展,构成中华文化之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