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正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先秦诸子的思想,皆关心政治问题,此即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所谓"皆务为治者也"。儒家、道家、墨家等,基本都在政治之外指点政治的"应然"面相,唯独法家,真正进入政治,揭示政治的本质,并试图从政治的视角来规范与引导政治。秦朝二世而亡,汉儒认定原因在于暴政,"惨刻无恩"的法家学说应对此承担历史责任。千载之下,批判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吊诡之处在于,法家被儒者批判得那么不堪,却又异常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执拗低音"。原因何在?恐怕还与法家最为透彻了解政治的理论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卢兴 《哲学动态》2015,(3):23-30
严复是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先驱。对于他的晚年,学界往往评判为"由激进转向保守"。本文通过对严复的译介和著述的研究,将其自由主义思想归纳为"自由"、"富强"与"国治主义"三大主题。严复自由主义思想是对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选择和消化,并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现实关切,其前后期思想虽有发展,但基本立场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4.
说"人治"     
人治是古代特别是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其基本思想旨趣是对于贤人治政的伦理诉求.人治并不排斥法治.将人治与法治对立起来的是法家,尤其是表现于战国中、后期慎到、韩非的倡导重势和反对尊贤.人治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和政治思想学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具有普遍性,对其历史作用应作具体分析.批判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吸取和借鉴其合理因素,是政治学和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不宜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彭新武 《孔子研究》2023,(1):14-25+157
法家以“一断于法”的理性精神,通过因功赏爵、察能授官的制度设计,打破了传统“别亲疏,殊贵贱”的礼治秩序,促成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大一统”的奠基,其历史功绩是不容否认的。秦朝的灭亡,主因在于其施政方式,而不能简单归咎于法家思想。在法家那里,整肃社会秩序的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客观、公正的价值准则,而儒家的教化之道缺乏必然性,“有法之常”作为治国的基本准则是道德所不能取代的。尽管在后世“儒法合流”的过程中法家学说日渐为儒教所吞噬,但其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和富强之道,以及“一断于法”的价值诉求等,在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当然,中国要真正走上富强之路,从根本上取决于民众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民众不应只是国家富强的工具,国家富强应以民众权益为前提;唯有真正实现“唯法为治”,才能筑牢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6.
儒学在魏晋南北朝跌进了衰颓的底谷,至唐又逐渐发展宏大起来,唐太宗对宏扬儒学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尊儒崇经,其政治思想主要是儒家的“仁政”学说,他推行的则是“王道”政治。然而,史学界不少论者却将唐太宗作为法家人物看待或者过分强调了他对于道、佛的推崇,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唐太宗的尊儒崇经及其儒家政治观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7.
王进文 《孔子研究》2020,(4):135-151
荀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法理论,但并不必然导向法家学说。他一方面接纳与改造了法家之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特征,强调了礼的"法度"标准之功能,另一方面借鉴法家之法的人为性特征,建构起礼的起源理论,把礼从个人规范扩大到治国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礼治论"。"礼治论"具有二元化的治理结构:"礼"之功能为建构秩序,其实质在于定"分",其目标在于"治";"法"则有别于"刑",主要是指官僚所应施展的各种规定。在"天-地-人"三才架构中,齐朝廷用"礼",以礼为标准来发掘和选拔人才,并将秩序与和谐普及于下层社会;正官僚用"法","法"之运用,便成为"礼"治的一环。荀子"礼治论"的擘画与先秦法家有着相当的距离,却成为自西汉以后社会政制架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写的一系列后期论述中,为了克服人性中根本恶为目标、造就遵循道德准则的新人,提出了思想革命的主张。他的启蒙观和历史观把道德的思想革命推向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以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道德要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为"人可以希望什么"的批判哲学问题,描绘了朝向更善目标进步的历史进步的政治蓝图。  相似文献   

9.
公正是人类公认的基本社会政治价值观,也是法制的基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法治公正的观念。先秦法家更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公正进行了探索。先秦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子的学说中即包含了丰富的法治公正思想,具体表现为:强化制度以限制权力的滥用;君臣之间以准契约关系取代父子伦常关系;法律运用的平等、公正与客观;划清公私界限,杜绝私交干预公务等。韩非子关于法治公正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就其本意来说,是用哲学的观点体认社会生活,用哲学的方法对于政治思想、政治秩序以及人类社会的政治原则进行设计。在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提出了一整套的伦理政治学说,其思想学说的每一部分,与天人观之间都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区分以及转化,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及其性质、内容等问题的重要理论环节。但我们不宜在马克思与黑格尔国家学说之间进行简单划界抑或过于强调马克思思想的黑格尔渊源。秉持基本的思想史和理论史研究立场,并基于文本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以及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都与马克思批判和清理黑格尔国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思想关联,可在后者的思想语境中得到理解,体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相关思想的批判和重构。马克思突破了黑格尔的保守性和观念论性质,创立了建立在以实践活动为根据的新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对于克服现代世界的分裂和重建普遍规范的时代任务而言,马克思的社会重建方案相比于黑格尔的伦理国家理想,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现存《管子》一书部分篇章被认为属于法家系统著作。一些学者认为《管子》是齐法家的代表,甚至认为《管子》以齐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其特点是"法教并重",强调《管子》法家与商、申、韩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思想有别。而另一些学者则将《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与三晋法家同等看待。事实上,《管子》中的法家作品应分属不同的两派,一派体现出"法教并重"的特点,可用"齐法家"概念概括;而《法禁》《重令》《法法》《任法》《明法》《明法解》《正世》等7篇则并不体现"法教并重"观念,应属于三晋法家一派。  相似文献   

13.
近代新法家面对救亡和富强的时代主题,试图从传统法家思想中寻找资源以应对西方法治精神,同时回应传统以来的礼治实践。他们认为,中国传统中本有"法治"或"法治主义"的思想,只是被误解而淹没在历史中,儒家的礼治思想确实在历史中起到重大的作用,但新时代应当重新考量。新法家们面对礼治和法治问题,对儒家和法家所受的批判进行反思或维护,虽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呈现出双重维度:从实然的层面看,承认二者在历史上均起到维护专制、压抑个性的作用,应当加以批判和反思;在应然的层面,他们认为法治与礼治不必然引发专制,并且他们努力为其寻找超越社会制度的基础,这就是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与熊纯如书》是严复晚年的私人书信集,也是我们解读其晚年思想的重要文献。受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严复强调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自身的成长要比外部的制度变革来得重要。在他看来,政府的职责在于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公正的司法,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除此之外,应尽可能"听人人之自谋"、"任民自为",而不宜"代大匠斫"。在清末民初进步主义思潮大行其道之际,这种保守主义的思想不为时人所重,不过,在今人看来,这种转型思想不乏参考价值,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今天,提高汉民族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汉语学术界和教育部门的一个标识性口号,但如何真正提高汉民族的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理论层面的深入反思。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科学理性-人本精神叩开了中华帝国古老的大门,“技术———科学———民主制度”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和中国社会近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历史轨迹。然而,科学和民主背后使西方富强的真正秘密是什么?严复在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进行深入考察后发现:在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西方富强的秘密!他认为,西方强大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武器和技术,也不仅仅在于经济、政治组…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的义利观继承了中国传统功利主义思想、公私观念、民主以及民族主义思想,又加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不仅具有经济与伦理的意义,也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即一方面以之批判同时代那些消极保守,讳言财利的传统教条主义者,批判他们以"通商致贫"为借口而主张"重申海禁"的闭关锁国谬论,为发展近代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辩护;另一方面以"天下为公"、"天下之利"的原则和民主思想作为利器,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和满清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谭嗣同的义利观因此具有强烈而鲜明的近代意识和启蒙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斯《督责书》与先秦法家思想有重要差异,长期以来却未受到应有重视。李斯《督责书》的"督责论"阉割了法家形名论,"深督轻罪"观念与法家的"刑罚观"有别,"拒谏"主张是对法家相关观点的歪曲,"纵欲"主张与法家要求君主"节欲"相反。李斯《督责书》忽略、甚至歪曲了法家思想的合理成份,表面上是张申、韩之说,实则尽歪曲之能事,对后世人们正确理解先秦法家思想产生了无法挽回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侯美欣 《孔子研究》2019,(4):152-157
实学思想能够在以朱子学为主流思想的李氏朝鲜后期兴起,不仅有社会政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朱子学内在反思和转变的结果。当然,李朝后期的实学思想中确实有对朱子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内容,但其主体还是朱子学。如果过分强调实学"反朱子学"之性质,把其与朱子学放在对立层面的话,就会忽视实学思想对朱子学的承继关系,从而不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的实际面貌。所以,李朝后期的"实学者"所追求的并不是对朱子学的否定,而是朱子学的展开。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要解决的是宗教、思想和观念、学说多元的现代社会如何保持稳定的问题。罗尔斯认为这是政治自由主义的主题:"政治自由主义的问题,是为一种立宪民主政体制定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在这种立宪民主政体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认可各种合乎理性的学说之多样性存在,包括宗教的和非宗教的;自由主义的和非自由主义的;因而他  相似文献   

20.
严复论束缚中国科学发展的封建文化无“自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无“自由”: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①思想,是启蒙思想家严复的一项突出贡献。严复为什么要在中国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思想呢?这不仅与他把提倡个人自由和实行君主立宪作为“新民德”重要内容的基本主张有关,而且也与他的自由观和他对封建文化的基本认识有密切的关联。主要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英国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穆勒和斯宾塞等的影响,严复认为,“民之自由,天之所界也”。(《辟韩》,《严复集》,第35页。以下凡引《严复集》,只注页数)个人自由,天经地义,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