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的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设有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咨询中心——稷下学宫。学宫创建于齐桓公时,也有学者认为是齐威王时,历时约一百四、五十年。穆下成为当时各派学者答本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定倾向的学派,后人称为“穆下学”。邹国的孟河和赵国的苛况,先后均曾到稷下学宫游学。孟子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两度游齐;苟子在齐襄王时游学稷下,并三次出任学宫主持人——祭酒。孟子和苟子,均受到稷下学术思想的熏陶。《管子》一书中的《心术》、《内业》、《白心》等篇,乃是…  相似文献   

2.
论稷下学派与秦汉博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派和秦汉博士,我们知道向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种学术名词。稷下学派在战国年代齐地稷下,学者所群聚的地方,构成了学术思想并起、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力量。秦汉博士则是秦代和汉代朝廷所聘任的一批学官,并无浓厚的思想活跃空气,职责在于传授经书和百家语给下一辈的弟子和诸生们。其实这样二项学派和机构,虽然时代不同,从事的事业亦异,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脉络相承。由稷下流衍蜕变而为博士,稷下学派实际就是后来秦汉时代博士官之所导源。现在我把这个观点析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论《管子》书系学派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管子》书系学派著作胡家聪《管子》书出于稷下学,是学术界顾颉刚、冯友兰等先生的共识①。作为“百家争鸣”学术中心的稷下学官,伴随齐国威王、宣王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从而兴盛起来。威、宣时争霸、称王又准备称帝,举着承继齐桓、管仲霸业的旗帜。上有行之而下有效...  相似文献   

4.
稷下寻迹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王在齐国都城临淄建立的政治咨询和学术研讨的场所,在这里开创了百家争鸣的优良学风。对于稷下学宫的地理位置,史书虽有记载,但不甚具体,古今多有争论。稷下学宫设在齐国都城的稷门还是设在稷山下?稷门是齐城小城的南门西首门,还是小城的西门或大城的西门,是其争论的焦点。今就稷下的历史渊源、古迹遗存,作一点探寻。  相似文献   

5.
齐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开明的政治政策、良好的思想传统促进了稷下之学的兴盛,稷下之学的兴盛又滋养了稷下逻辑学。在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的环境中,稷下先生们培养了冲破旧传统思想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百家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这又是一个蓬勃向上、人心思进的时代,一心要建功立业的统治者,也很需要充当其“智囊团”的稷下学宫中的“百家争鸣”。正如《准南子·要略》说的:“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这种论辩之风的泛起,为稷下逻辑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论稷下学风     
稷下学宫的设立,在我国先秦文化史上的确是一个创举。它不仅兼有学府、研究院和统治者的智囊团等多方面特点,为中华学术文化思想全方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学宫中逐步形成的学术风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稷下学风的特点,分析其精华和糟粕,研究其产生的根源和影响,是总结我国文化遗产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稷下风格悖论尹占群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云集着数以千计的游士学者,其后进称"学士",师长称"先生"。稷下人物有两个显著的风格:其一是"不治而议";其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不治而议"的政治抱持曾被视为"独立独行"的人格展示而为后学"高山景仰";"无恒...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相似文献   

9.
稷下学宫中的百家争鸣是齐文化尊贤重士传统的产物,而经学则是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构起来的意识形态。两汉时期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其中今文经学被汉王朝立为官学,设博士,置弟子员,优秀者可以依次入仕做官,经学借着政治的力量得到广泛传播,直接将经文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讲阴阳灾异,讲微言大义,从而形成了学风活泼、议论合时的风格。经学在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从经学大师的“参政”、“议政”,还是从经学的内容与学术特点来看,都与稷下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稷下历史观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领域内,唯心主义一直占着完全统治的地位,因而不可能产生出真正科学的历史观,“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272页)因此,  相似文献   

11.
《乘马》之财经思想,实与《牧民》密切联系着。《牧民》指出:“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怎样“分财”呢?《乘马》系统阐明了财经理论和政策。尤其是其中“地者,政之本也……”一大段,以及“均地分力”、“与之分货”,反映了田齐变法后封建地主制政权如何看待小农经济的“分财”政策。《乘马》中确有管仲遗说,如“士农工商”的四民分业及“相地而衰征”等等,系齐国传统的制度。但是,《乘马》并非管仲遗著,有遗制,非遗著,二者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12.
过去被认为是伪书的《列子》。经近人研究并非伪出,作者赞同这一观点。证之以刘向《列子序录》,《列子》实为道家黄老学的早期著作。《列子》一书有九处言及“黄帝书”“黄帝曰”或黄帝事,大体皆托黄论道或托黄解老,其道家性质可以确定。逮至稷下学宫,其黄老学派传承《列子》,可证《列子》为稷下黄老之先导,而战国中期的田齐变法,为黄老学的传播掀起了高潮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士与齐国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文化中心,为我国思想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性格、心理、作风等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稷下学士也因此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的先驱,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做出的贡献确实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历史地看问题,他们对他们赖以生活和宣传、交流、发展其思想主张的齐国的发展和兴旺,所起的作用不仅不足称道,甚至对齐国的灭亡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起码是道义上的责任。主要是因为他们“无官守,无言责”,可以放言高论而不顾实际;他们的思想主张大多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合,甚至背道而驰;他们各持己见,使得百姓思想混乱,统治者无所依从,或无法依从。既如此,他们的历史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稷下齐法家这里所说的“稷下齐法家”,是指《管子》一书中大部分篇章的作者,以别于在齐国还有从赵国来的慎到这样的法家。对于《管子》一书的作者归属,学术界是有争论的。郭沫若认为“它大率是战国及其后的一批零碎著作的总集,一部分是齐国  相似文献   

15.
《稷下赋》出自《温公文集·卷四十三》,作者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进士,历任仁宗、真宗、神宗、哲宗四朝,为相一年。仁宗时,初任地方官,后为京官。王安石行新法,他与安石政见不一。他所著《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等二百余种。全书年经事纬,史实系统而完备,确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取得鉴戒。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相似文献   

16.
以钱穆先生的《稷下通考》为依据,我们对稷下先生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排异式的分析。我们认为齐国稷下先生是有“师”或“大夫”之职的君主之臣,而非单纯的君主之“师友”,稷下先生的社会地位具有模糊性、不连续和不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荀子思想和稷下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是战国时代特有的潮流;百家争鸣,言路开放,是齐国稷下独兴的学风。萄子生于战国之末,游学齐国稷下,而要实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主张建立封建专制政体下的思想统治,是他。三为祭酒”而不能善终于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管子》的研究中,言稷下黄老学派者有之,论齐法家者亦有之,唯不见稷下儒家。本文试从政治思想方面对《管子》中稷下儒家流派作一番探讨。一、行德政——“顺民心”的思想路线行“德政”、“顺民心”是儒家的基本思想路线。孔子讲“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孟轲讲“仁政”:“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德政”、“仁政”  相似文献   

19.
~~国时往往有博士。”也正谓上述鲁、宋、魏、齐等国而言,但博士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则当推齐国。秦始皇兼并六国,公元前221年俘齐王田建,齐是最后亡的一个国家。秦统一后,只维持了十四年,时间短促,因之秦朝的制度除大抵沿用秦国的旧制外,兼采齐国制度,博士之职即沿于稷下学宫。上述齐宣王时会集于稷下者凡七十六人,这些都是各有专长的学者,其待遇为列大夫,个别地位高的大都享受“卿”的待遇。他们参与议政,并教授弟子。因为给弟子教学,故称“老师”,“先生”。如孟子就有“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田骈“訾养千钟,徒…  相似文献   

20.
郑东 《管子学刊》2007,(3):42-45
稷下学术精神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蕴涵五个基本元素,即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互动、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学术开放与学术对话、学术人才与学术自由、学术创新与学术实践.这五个元素在学术发展价值意义上起到的是土壤优质、脊梁挺直、血脉涌动、风貌洒脱、动力强劲的良好作用.我们学术界的一个急不可待的任务,是必须克服目前由于经济大潮给人们带来的浮躁心态和狂妄心理,应该沉静下心思来认真发掘和钻研老祖宗、贤人志士们留下的学术的真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术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稷下学术精神对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