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人间佛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间佛教”(二)陈星桥(三)太虚、印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简介如前所述,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和赵朴初居士对“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至巨,极具代表性,因此实有专门介绍的必要。1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太虚大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思想...  相似文献   

2.
“人间佛教”最早由太虚法师提出。与此相联系,太虚还曾提倡“人生佛教”、“人间净土”。经过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土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人间佛教”理念现已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想和共同议题。它在为21世纪中国佛教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 1933年10月,太虚作题为《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的讲演,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  相似文献   

3.
太虚法师在倡导人间佛教的过程中,大量引用儒家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承担了重要角色,并显示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儒家重人生及人之德性的内容,诠释人生佛教的意义;二是借儒家的伦理观念,张扬佛教人乘善法的理念;三是引儒家成贤成圣之路径,阐述佛教济世利他的大乘思想。太虚法师经过有选择地吸收儒家思想,使其人间佛教理论得以发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普正 《法音》2004,(3):21-21
本刊讯2月28日,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率“香港佛教及各界迎请佛指舍利瞻礼大会”筹委会一行16人抵京,29日上午,代表团拜会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会长一诚法师、副会长圣辉法师等的热情接待。代表团此次来访,旨在与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佛教协会磋商确定,于今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太虚法师提出的教理改革与教制改革相辅而行。因而,本文系拙文《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载《法音》1998年第6、7期)姐妹篇,以太虚法师推行的僧制改革为主线,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新式佛教教会社团组建的经验教训,展望21世纪教制僧制建设的方向。文章共分五节:一、清末僧团的衰朽,二、中华佛教总会与各地社团,三、中国佛教会及其“整理”,四、中国佛教协会与港、台佛教组织,五、世纪初的建僧构想与世纪末的现实。一、清末僧团的衰朽公元4世纪以前,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受到中国历朝政权的严格限制。尽管印度、西域僧…  相似文献   

7.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4,(6):7-11
佛指舍利赴香港供奉恭送法会在法门寺举行人民日报西安5月24日电记者孟西安、曹宏亮报道:法门寺佛指舍利5月25日将赴香港供奉瞻礼。今天下午, 在佛教圣地陕西扶风法门寺,隆重举行佛指舍利赴香港供奉恭送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佛指舍利送迎团团长一诚法师、国家宗教局副局长杨同祥、陕西省副省长张伟、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率领的香港佛教暨各界迎请佛指舍利恭迎团和来自全国各佛教寺院的高僧大德、僧众以及宝鸡市、扶风县的代表1000余人出席了今天的大法会。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送迎团副团长圣辉大和尚主持。他说,…  相似文献   

9.
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太虚大师是中围现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思想家、理论家,又是革新佛教的创造者,他的一生是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度过的,但他所做出的成绩却是巨大的。他积极倡导的“人生佛教”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这一佛教思想,也就是后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  相似文献   

10.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这次我受江苏省佛教协会的委托,从南京到无锡来,传达中国佛教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议精神。昨天已将赵朴初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传达过了。今天,各位又要我来谈谈佛法。但“禅门深似海,佛法大如天。”叫我从何谈起?我想:就照赵朴初会长报告中提出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来讲一讲吧。赵朴初会长说:“我以为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又说:“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12.
在海峡两岸佛教界,赵朴老与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最为接近。他们都不是太虚大师的亲传弟子,但都直接继承了太虚的人间佛教理论。他们都以真常唯心论作为人间佛教理念的思想基础,这点与印顺法师不同。他们都有思想、有实践,使人间佛教的光辉实实在在地照耀着海峡两岸。继承前人大业,解答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推进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是后人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3.
虽然传统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些“人间佛教”的性质,但并没有真正的理论意义上的说明。一般认为近代“人间佛教”思想肇始于民国时期释太虚的“人生佛教”理念,而成熟的“人间佛教”理论形态则是在释印顺那里才得到明确建立。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佛教思想家之一的释印顺,其著述卷轶浩繁,但他的思想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即对“人间佛教”思想的阐发与激扬。释印顺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人本性”,这可通过五个基本概念予以略观:一者“人”概念,二者“人间”概念,三者“佛”概念,四者“佛教”概念,五者“…  相似文献   

14.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太虚法师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复兴弥勒净土信仰而构建佛教新宗派——慈宗的历史,尽管昙花一现,却对揭示太虚的佛教思想变化有特别价值。太虚慈宗构建活动主要有两次:一是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时期,着意创设一个综合唯识宗和弥勒信仰的佛教新宗派,试图以宗派的形式复兴弥勒净土信仰。二是从1932年住持雪窦寺时期,把慈宗阐释为一个融贯全部佛法、以总持义面目出现的佛教发展新方向,并发展出建设人间净土的新弥勒信仰思想,超越了以往只注重往生的净土思想,是对第一次构建活动的转向和超越,消解和升华了此前的宗派意识。此后,太虚的弥勒信仰思想逐步与人生佛教思想合流,基于弥勒信仰而建设人间净土成为太虚人生佛教思想中融会人间性与超越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首先探讨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直接追溯到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继而说到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其对人间佛教主旨的讨论,引向了整个佛教对人类和生态的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净土思想的终极关怀上,从“庄严净土”流衍出“人菩萨行”的理论。太虚和印顺的人间行菩萨道,也在大陆佛教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这样一些佛教大师都对于“人间佛教”作出了思想内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真禅法师对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和“人间净土”思想有其独到的体悟,并进行了诠释。具体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说明:首先,真禅法师解释“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说是“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和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论人间净土》)其次,“人间佛教”与“人间净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佛教徒,不应厌弃现实世界,而是要用自己的一片清净之心,去改造和建设现实世界,使之变成净土世界。”(《论人间净土》)第三,真禅法师以禅学思想和华严思想丰富了人间佛教的内容,认为禅法“存在于人间,而且要利益人间。如果离开了人间,就不会有禅法,也就谈不上修禅。”(《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禅的可贵就在于其实践精神,真实的修持。再者,真禅法师认为,学禅,除了真实修持以外,也要学习佛教经典,即注重佛学思想研究,把它看成是禅学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出家的佛教僧人的修行不能仅限于自了自利,更要发扬利他精神,对于“利他”,真禅法师不仅用禅法来概括,还用普贤精神来发扬。由于利他,资生福利的事业也就自然成为了人间佛教思想实践的具体产物。真禅法师反复强调“资生福利事业,不仅直接利乐众生,而且有助于道德的提高和完善。我们佛教徒救济伤残、衰老、孤儿、寡母等不幸者的义举,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尊严。所以,资生福利事业,是内益于己,外益于人,生益于时,死益于后的伟大事业。它既体现了佛法的根本精神,也适应了新时代的道德要求。因为,通过这一利生实践,有助于形成有难共当、有苦共担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创造和乐共处、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可以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文明、更美好。”(《佛法与人生》)真禅法师对人间佛教的诠释和实践,对当代佛教具有相当的影响也直接批量导着今天玉佛寺佛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萧桐 《佛学研究》2004,(1):372-375
2004年6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办,无锡祥符禅寺和无锡灵山胜境管委会承办之首届“中国无锡灵山‘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在太湖之滨的太湖明珠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央统战部二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家宗教局一司司长徐远杰,江苏省宗教局翁振进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学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7)
<正>印顺法师是重要的"人间佛教"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借鉴太虚"人生佛教"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人间佛教"思想。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为中外佛教界的众多领袖所继承和弘扬。在今天,"人间佛教"已经不仅是一种学术思潮,而且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佛教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实践。我们在这个时候重温印顺法师的著作,观察当前佛教的新开拓,不仅会加深对传统佛教的理解,也有  相似文献   

18.
正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巨赞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佛教改革家之一。其佛教改革思想继承了太虚佛教革命思想的精神、主旨,及其“人间佛教”思想的内核——大乘菩萨行,并注入了更多现实性因素,可谓太虚佛教革命和“人间佛教”思想的实践。它在根本上推动着佛教与人生、时代、社会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张敏 《法音》2002,(10):64-65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了自己的新会长———一代高僧、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1927年出生于湖南望城的一诚法师对自己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谦虚地说:“我荣幸地从一位代表被推举为会长,这是各位代表对我的信任。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在谈到中国佛教协会今后的主要任务时,一诚法师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佛教界自身建设,包括信仰、道风、人才、教制和组织等五个方面的建设。”围绕这一主要任务,一诚法师说:“加强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