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观偏差是指人们趋向于认为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坏事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期望(Weinstein, 1980)。乐观偏差的研究范式主要有社会比较范式、过去未来想象范式以及信息转变任务范式。运用fMRI对乐观偏差研究发现, 乐观偏差的神经机制主要涉及前喙扣带皮质和杏仁核、前额叶、多巴胺等。未来要结合社会比较和信息转变范式对乐观偏差进行测量; 研究乐观偏差认知机制的神经机制, 特别是采用ERP技术研究乐观偏差的认知机制; 同时要进一步揭示不同亚型乐观偏差的神经机制; 最后还要开展乐观偏差影响心理健康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评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楚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4):909-912
文章概括评介了当前错误记忆研究的几种主要范式及其各自可能的认知机制。联想研究范式(包括集中联想研究范式与类别联想研究范式)和无意识知觉范式描述了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研究范式则描述了人们对持续事件的错误记忆。这两类不同的研究范式证实了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错误记忆,且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它们都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错误记忆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为人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主控制眼跳是眼跳类型之一。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研究各种脑损伤,神经疾病和精神失调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为研究眼跳的神经机制以及反应抑制、空间工作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自主控制眼跳的两种实验范式:反向眼跳和记忆导向眼跳,阐述了自主控制眼跳的神经机制及其实验范式的应用,指出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评定精神分裂症等脑功能失调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为研究各种脑功能失调和精神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趋势是眼跳研究与神经成像技术和临床观察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说话或思考的时候常常伴随着手势。手势是在认知加工或交流过程中自动产生的, 具有表征性, 同时, 手势能够影响人类的认知加工。尽管研究者对手势的概念界定各有侧重, 但普遍认为手势不同于直接行动, 具有认知功能。手势认知功能的代表性理论模型有词汇索引模型、信息打包假设、表象保持理论、语义特殊性假设和嵌入/延展观。根据手势认知功能研究中主要自变量的不同, 可以把手势认知功能分成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即允许-限制手势的研究范式、侧重手势模式改变的研究范式、侧重情境改变的研究范式。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除了深入探讨手势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加强对手势认知功能的干预研究外, 提出了建立更具解释力的手势认知功能的理论模型——“空间化”手势假设。  相似文献   

5.
采用误导信息干扰范式,研究了事件后正确诱导与事件后误导对共同目击者的记忆准确性的影响。实验1,要求被试接受事件后诱导信息后进行线索化自由回忆,结果发现,目击者对事件后正确诱导信息项目的记忆准确性显著提高;对事件后误导信息项目的记忆准确性显著下降,产生了共同目击者误导信息效应。实验2,研究了警告对目击者记忆准确性的影响。在回忆前警告被试共同目击者提供的事件后信息不完全正确,请按照自己的记忆来完成线索化自由回忆,讨论无警告组与讨论警告组比较发现,警告并没有改变事件后误导信息效应,也没有改变目击者对正确诱导项目  相似文献   

6.
运用合作者误导信息干扰范式,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不同压力(引导压力、警告压力和反馈压力)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确引导减少了错误记忆,对改善错误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错误引导则增加了错误记忆;(2)在引导压力条件下,社会警告可减少错误记忆,减少误导信息的效应;(3)肯定反馈可减少错误记忆,而否定反馈则明显增加了错误记忆;(4)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不同压力下的错误记忆方面存在差异,场依存个体受各种压力影响较大,场独立个体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说话或思考的时候常常伴随着手势。手势是在认知加工或交流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具有表征性,同时,手势能够影响人类的认知加工。尽管研究者对手势的概念界定各有侧重,但普遍认为手势不同于直接行动,具有认知功能。手势认知功能的代表性理论模型有词汇索引模型、信息打包假设、表象保持理论、语义特殊性假设和嵌入/延展观。根据手势认知功能研究中主要自变量的不同,可以把手势认知功能分成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允许-限制手势的研究范式、侧重手势模式改变的研究范式、侧重情境改变的研究范式。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除了深入探讨手势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加强对手势认知功能的干预研究外,提出了建立更具解释力的手势认知功能的理论模型——"空间化"手势假设。  相似文献   

8.
特征捆绑机制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捆绑问题被认为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对心理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特征捆绑机制研究有认知和神经科学两大范式。特征整合论在认知理论中最具代表性,形式理论修正了其在错觉性结合测量等方面的不足,双阶段理论突出了前注意捆绑。时间同步性理论是影响最大的捆绑理论,神经网络模型为捆绑机制提出了更具体的结构模型。两大范式的整合及由低级认知过程向高级心理过程的深化可能是今后捆绑机制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聂爱情  李梦思  潘如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775-1786
在记忆领域, 编码与提取之间的关系始终备受关注。近37年(1980至今)的研究显示, 随后记住信息与随后遗忘信息在编码阶段关联的神经机制明显不同(该差异被称为相继记忆效应), 表明编码能够从神经机制角度预测提取。过去10年间(2008~2017), 研究者在顺承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重点从编码任务中加工水平及目标导向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提取任务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相继记忆效应异同、情绪项目和情绪背景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等角度展开研究。本文从上述四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 并从整合研究成果、完善理论模型、挖掘潜在社会因素、探究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以及加强应用推广等方面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测验范式(排除范式和三键范式)对图形位置来源提取头皮分布特性的影响, 以检验前人得出的测验范式对颜色来源提取ERPs影响较小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来源类型这一问题。结果显示, 相比于项目再认, 实验一中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关联的正走向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更广; 实验二则得出反映位置来源提取的晚期负走向新/旧效应。可见, 两类测验范式条件下与位置来源提取关联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时空特征有所不同。上述结果表明:与颜色来源研究不同, 测验范式对位置来源提取关联的神经机制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